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它在语文课中占的课时比重最大,可以说阅读教学的质量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木笛》是北京版教材10册的一篇文章。它描写了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现就以《木笛》一课为例,谈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木笛》 提高 阅读 教学 实效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这就需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也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重要依据。在本课中教师始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课。在本课的第二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围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几个词语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朱丹为什么要放弃终试?(2)朱丹为什么要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3)大师为什么又破格录取了他?……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梳疑、解疑。把当时能解决掉的问题解决掉,不能解决掉到的,在课堂上进行解决。质疑环节的安排,紧紧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进行,最大程度的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使学生的学习很实效。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叶老告诉我们:“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木笛》一课的导入部分我先出示从文中挑出的几个词语,让学生用上这几个词语来概括主要内容。它的潜在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书上的几个贯穿全文的词语来概括。又如在让学生理解“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乐曲吗?”这个难句的时候,我是這样引导的:你能结合这句话,结合这句话的上下文,想想这句话的意思吗?教师的潜在目的就是告诉学生要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这样的教学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日久天长,好的学习方法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老告诉我们: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他说:“阅读教学的目的,我认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画、批、写,意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例如:在本课教师设计了三处动笔训练的内容。一是在开始时的听写词语。二是在课中理解课文内容时的填空训练,把朱丹想到的写在本子上。三是笛声在向人们倾诉什么?教师要求学生写在纸上。这样的读写训练形式,既可使课堂形成安静的空间,把相互间的干扰减小到最低限度。还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潜心文中,体现笔尖上的智慧。如此长期训练,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电教手段的恰当运用。
多媒体的技术优势使学生能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但多媒体是运用越多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木笛》中有一段非常美的文字: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这段文字也被编者制成了文中的主题图。我当初的设想是:如果把蜡烛制成一闪闪的,把雪花制成飘飘的,不更加有一种动态的美吗?但是后来在备课中我发现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让学生围绕主题图边听同学朗诵,边围绕着主题图进行想象,让学生去感悟,比直接把一个动画的画面给学生实效性更强。最终我只是把书上的主题图用相机摄下来,在大屏幕上用幻灯片打了出来。事实证明:在讲课中我要的效果达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可是描写笛声的那一段,我一开始的设想是不加音乐,怕加不好把当时的气氛破坏掉。在反复的试讲中,我总觉得学生进入不了当时的悲伤气氛中去,于是我就找来《江河水》的音乐试着配一下,找了两个同学来读,没想到当时的效果还挺好。但是还是觉得效果还欠火候,于是我又做了调整,由原来的两遍读,变成了三遍读,而且教师在这三遍读中的导语都是伴着音乐进行的,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五、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评价的实效性。
1.由点到面:
比如一个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到了书上的一段内容,教师就这样来评价:你真是一个认真读书的好孩子,谁还跟他找的是一样的?这时会看到许多学生举手,老师就接着评价到: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好孩子。这样的评价:由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过渡到了对凡是找对答案同学的评价,由点到面,使大多数同学都享受到了成功的欢乐。
2.提升
比如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时是联系下文或者上文来说的,我们就可以评价学生:你能联系上文来思考问题,真会学习。在这短短的一句评价中告诉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3.跟进
在跟进中产生共鸣。比如在最后一个环节,笛声在向人们倾诉什么?有的同学可能会写到:笛声在向人们倾诉,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这时教师就可以带着悲愤的语调说:是呀!我们怎么可以忘记历史呢?这简单的跟进,既肯定了学生,又把学生的情感引向了深入。通过在讲课中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我感到效果很好。
六、结语
总之,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变教案为学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我们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会越来越强,语文教学的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张会清.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木笛》教学例谈[J].教育艺术,2015(10):26-27.
【2】曾扬明.以表达为本位组织教学——《木笛》教学实录及反思[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2(Z1):39-41.
【关键词】:《木笛》 提高 阅读 教学 实效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这就需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也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重要依据。在本课中教师始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课。在本课的第二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围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几个词语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朱丹为什么要放弃终试?(2)朱丹为什么要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3)大师为什么又破格录取了他?……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梳疑、解疑。把当时能解决掉的问题解决掉,不能解决掉到的,在课堂上进行解决。质疑环节的安排,紧紧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进行,最大程度的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使学生的学习很实效。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叶老告诉我们:“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木笛》一课的导入部分我先出示从文中挑出的几个词语,让学生用上这几个词语来概括主要内容。它的潜在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书上的几个贯穿全文的词语来概括。又如在让学生理解“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乐曲吗?”这个难句的时候,我是這样引导的:你能结合这句话,结合这句话的上下文,想想这句话的意思吗?教师的潜在目的就是告诉学生要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这样的教学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日久天长,好的学习方法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老告诉我们: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他说:“阅读教学的目的,我认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画、批、写,意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例如:在本课教师设计了三处动笔训练的内容。一是在开始时的听写词语。二是在课中理解课文内容时的填空训练,把朱丹想到的写在本子上。三是笛声在向人们倾诉什么?教师要求学生写在纸上。这样的读写训练形式,既可使课堂形成安静的空间,把相互间的干扰减小到最低限度。还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潜心文中,体现笔尖上的智慧。如此长期训练,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电教手段的恰当运用。
多媒体的技术优势使学生能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但多媒体是运用越多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木笛》中有一段非常美的文字: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这段文字也被编者制成了文中的主题图。我当初的设想是:如果把蜡烛制成一闪闪的,把雪花制成飘飘的,不更加有一种动态的美吗?但是后来在备课中我发现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让学生围绕主题图边听同学朗诵,边围绕着主题图进行想象,让学生去感悟,比直接把一个动画的画面给学生实效性更强。最终我只是把书上的主题图用相机摄下来,在大屏幕上用幻灯片打了出来。事实证明:在讲课中我要的效果达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可是描写笛声的那一段,我一开始的设想是不加音乐,怕加不好把当时的气氛破坏掉。在反复的试讲中,我总觉得学生进入不了当时的悲伤气氛中去,于是我就找来《江河水》的音乐试着配一下,找了两个同学来读,没想到当时的效果还挺好。但是还是觉得效果还欠火候,于是我又做了调整,由原来的两遍读,变成了三遍读,而且教师在这三遍读中的导语都是伴着音乐进行的,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五、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评价的实效性。
1.由点到面:
比如一个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到了书上的一段内容,教师就这样来评价:你真是一个认真读书的好孩子,谁还跟他找的是一样的?这时会看到许多学生举手,老师就接着评价到: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好孩子。这样的评价:由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过渡到了对凡是找对答案同学的评价,由点到面,使大多数同学都享受到了成功的欢乐。
2.提升
比如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时是联系下文或者上文来说的,我们就可以评价学生:你能联系上文来思考问题,真会学习。在这短短的一句评价中告诉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3.跟进
在跟进中产生共鸣。比如在最后一个环节,笛声在向人们倾诉什么?有的同学可能会写到:笛声在向人们倾诉,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这时教师就可以带着悲愤的语调说:是呀!我们怎么可以忘记历史呢?这简单的跟进,既肯定了学生,又把学生的情感引向了深入。通过在讲课中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我感到效果很好。
六、结语
总之,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变教案为学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我们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会越来越强,语文教学的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张会清.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木笛》教学例谈[J].教育艺术,2015(10):26-27.
【2】曾扬明.以表达为本位组织教学——《木笛》教学实录及反思[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2(Z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