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蜀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q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乘着八月的金风作别蜀中,去往林深之处,那天的青城山必是尽被白云覆盖。我在琴台路徜徉了五年,此时才明白,卓文君当垆竟是在等我。
  两年前蜀地的十二月我辗转去了川滇交界线上,在那个距离遥远的清晨与熙攘人群一道前往纳西族家乡那著名的湖泊。当时天气蔚蓝,我忘了询问眼前湖上的候鸟从哪里来,需要多长的距离才能越过冬天抵达这光线温暖之地,牵着湖面上水雾摇曳。我就是在这个清晨,第一次遭遇了神的踪迹。直到两年后我回想起才发现,那群候鸟是神在引我入其家中做客。说来你别不信,当时据站在我身前的那位船夫讲,川西高原上最隐蔽的沟壑里,格姆女神曾与爱侣沐浴嬉戏。他面对我而背对晨光,身后一片光辉灿烂,反正我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他。听闻那里的神与汉藏语系中最古老的语法是同构的,语法早于一切神的存在,它很难被后续的语言所推敲和破解。于是神也悄然隐于从远古流传来的真理大门之后,非酩酊误闯者不得入内。
  但就在那天清晨,那个令人沉醉的十二月的天气里,神就在高原山川湖泊柔润朦胧的线条中了。那种柔润朦胧,不因人的擅闯而变得尖锐的拐弯是人类初民亲手画上去的。当时他们粗枝大叶,还不懂得精笔细绘,于是这里的高原被截然分成了蓝与褐两种色彩。而那个名为“闫海凌”的中原年轻人就在这高原铺天盖地的原始色中遇见了神。倘若后来,这个年轻人再踏上那片奇幻的土地———也许重游故地注定与奇幻无缘———他会想尽办法从那土地里读出这样一段文字来:公元某年十二月时分,他在这里不小心从雾气里看到了神的门帘,但他只想跟亲人们说话。
  一个人要多久才能发现自己曾经行踪里的深意?比如有的人喜欢赤脚踩在地上,他面前是花园的岔路口,头顶是樱桃树的果实。两年后那个年轻人总算明白了,他到过的一切地方都只是为了给日后的怀念积累素材。我本不经常与那个年轻人对话,因为我有着一切世俗者的爱好,他憎恶它们。而那个湖泊与神的故事却成了我们某种共识。奥德修斯令水手们堵上耳朵,却独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放纵自己的肉体去倾听塞壬的歌声,我和年轻人就是在那个清晨懂得了其中的隐喻。从此我负责沉醉,而他去寻找他的神。
  那个清晨之后不久,蜀中五分热闹的夜晚,我本在武侯祠的僻静角落等候一位友人,他突然叮嘱我一个人的房子一定要用到泥土。我说对对房子当然是泥土做的。他执拗地称不是的,房子要用先秦时期的难解的卦象打底,主体是宇宙的棋盘和一封情书,最后才用泥土封顶。没人知道这泥土的灵感是在哪个黑夜到来的,但它至少与那片原始的褐色有关。这样的房子无法给谁一个居所,我知道的事情他必然更早地设计过,那答案只有一个了,这占星术和棋盘格是为了解开大洪水和死去的亲人留下的谜题。他相信世间所有的泥土都在各安其位,而使这个房子稳固的方法就是让它们不各安其位。他要搅得泥土里沉睡的星尘都复苏过来,直直地逼着它们直面宇宙的质问:你们睡了多久?你们为何还不回来?它们就会说路途遥远,各有各的阻塞。那个久违的神又倏忽一现,后来我意识到这只是我与她众多分别时刻的某一个。
  我无意于扰人清静,何况那泥土里的星尘已经睡了五千年。“睡”是它们存在的状态,它们该继续睡下去的。锦江春色天地,玉垒浮云古今,杜甫当日看过的景色我今天仍在看着,而他与我之间的距离是要依靠这些静默的泥土填满的。泥土是极为敬业的超度者。山河英灵们挨个从身旁掠过,在我隔着数千年的光阴把他们当作信仰的时候,泥土却不言不语。无边的稻草疯长,它们与我无关,我却非要做它们俯首帖耳的信徒。
  我是在十七岁那年来到蜀中的。那时我还没有见过湖面上的神,对“我站在蜀中的大地上”这一命题还没有敬畏。也因此,我曾以一颗最天真的心去拥抱它。我由衷地热爱着海棠花开得诚恳的公园,每一条缝隙都被时间磨得闪闪发光的青石板路,江风里隐隐的酒香和低声呢喃的恋人们。蜀中是最适合饮酒的。暴雨天在室内一人小酌,太白往往伴着风雨声降临,将那峨眉山巅指与你看。若阳光灿烂,就去锦江边上与友人觥筹不尽,但你知道吹过耳边的风也从东坡笔上拂过。清和四月请随便步入某个公园,就着花和绿叶热腾腾的香气浮一大白。而这嘉平十二,若逢上个窗含西岭的傍晚,你那杯中即使是最简单的醪糟,也映得青山绵延,一口饮罢春秋。
  蜀中风景待习惯沉吟的人来看,在这个岁末的夜晚尤甚。这里的人们与圣贤英烈为友为邻,在骨头里浸染着纵相去万里仍气定神闲的天赋,那个与我同名的异乡年轻人亦是受此感召。他对托体山阿怀着妥帖的钦羡,这是一场幸事,这让他想不起异乡异客的遗憾,只觉得自己是赴约来了。他曾热衷于在十点钟的银杏树下与友人们高论“人离月亮越来越近却离自己越来越远”的谜题,他说到月,说到李白,说到张若虚,说到寒光盏,说到阳关雪,说到不系舟,说到不归子,说到夜雨寄出的信和二陆初来俱少年,但他其实只是想念月下竹柏与一对闲人。文字牵引出一切虚实,而他随手指向月,只是用來召唤其中外表冷硬内里绵软的一点,而这一点———这来自人的叙述,这看似无关的一指不小心碰到了世间万象的奥秘。你看那水中的月亮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世间灞桥别酒,舟前折柳,云中传锦,江楼远眺,都不胜这一抹月色来得直接悠长。
  我早知道我会在一个八月乘着金风离开蜀地,只是不知将去往何方。我参考了三千首唐诗宋词,设计了一百种作别的方式,最后选择了最普通的那一个。少年不必入蜀。这是不知何时何处流传下来的训诫,我没有听从,从此这里每片微小的草地都被我描述成了晨光熹微的旷野。再后来我被动地疾驰在平原山间,一个隧道接着一个隧道,八月无论如何不似二月,此时它只能在一刻钟内给我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却拒绝将白雪覆盖的原野和郁郁葱葱的深林同时慨慷赠我。这是节序的局限,但其实是我的局限。天地总是笑而不语的,是我非要让万水千山和我一样含情,我和那个年轻人在这执拗中诞生并获得了“人”的命名,从此一边比划着自己的形状一边走进更深的形状,装模作样地吟诵诗歌写散文,捧着出埃及记步入一个阳光松软的晌午,再借着酒意在杯盘狼藉中假寐。局限和执拗是一种成就。
  这林深之处的十二月亦令人沉醉,我却时常想念那个距离遥远的清晨。人永远不着寸缕在荒原上跋涉,你若在铺天盖地的雪里见着一个山洞,那便是神的旨意降临之时;而你若在山洞里燃起篝火,以局外人的身份看这漫天飞雪,那便是蜀地的深意。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一  我和父亲坐在屋檐下歇凉。大门框住了一块田、一角房子、一片远山、一方天空。田里禾叶在风中轻轻摇动。旁边菜园里某处蝉声骤然响起,叽哟嘶———,叽哟嘶———,嘶———,嘶———。蝉鸣过后,四周格外寂静,气温似乎又提升了些。孩子们在房里看电视。妈妈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和父亲聊着天,我记不起我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是我的哪句话引出了父亲的爱情故事。  我们村住着胡、于两姓人家。一个住村头一个住村尾。村子
期刊
我常常想象初民的生活,想象石器、火种、以及一个个赤膊的古铜色身躯。每每念及,那些日出和日落都被木桩上的绳结一天天积累的日子是如何让原始的意识和古老浪漫的思维方式在丛林中蔓延着野性和喧哗,于是所有的呐喊、欢呼,所有在篝火旁欢乐舞蹈的姿势都在我的虚构里交织融合,成为了梦境中不断重复的场景。这一切,源于传说。  孩提时候,每每在月光清朗的夏夜,父亲携一张竹席,铺到屋后的晒坪上。我拍着手,仰躺上去,看山高
期刊
流年似水,时光荏苒。远去的过往值得回味,逝去的青春更值得回忆。回首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留下了时代的印痕。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名活出自我的女性,全缘于一个女人。  她就是我的母亲,千千万万平凡女人中的一位。她生长在那个年代,没有读过多少书,却是生产队里最勤快、最积极的一员。小时候,她给我看从前的照片,扎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穿着简单的白衬衣,仍掩饰不住她清丽脱俗的模样。她总是笑着沉溺于往事,
期刊
说起来也许你不相信,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山洞位于广西上林县塘红乡龙祥村顺良庄可藏山上。七十三年前,这个叫敢壮欢(壮语:穿山岩洞之意)的山洞,曾救了全村男女老少300多人的性命……  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日军为了打通一条从中国东北直通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援救其入侵南洋的孤军,并摧毁美军在豫湘桂的空军基地,挽救日军在太平洋的失利。1944年9月,日军以14万兵力
期刊
有人会像我一样喜欢散步吗?走在路上,顾盼生辉,感受周遭风景,用眼睛拥抱自然万物之性灵。  我可以单纯为着散步而早起,徘徊在清晨的静谧中,露水沾湿的草叶,洗涤了风尘,比往常鲜绿许多,它们为自己的干净而随风舞动,时不时发出稚童一般的笑声,你听到了吗?建筑也有生命,气势恢宏的,小家碧玉的,心照不宣地炫耀着清晨的崭新,同其他伙伴攀比、互动。你如果不喜欢安静,那就不能不去菜市。吆喝声,敲击声,洒水声……新鲜
期刊
我虽然舒服的卧在被窝里,以我认为最舒服的姿势,枕着我最柔软的枕头,明明接下来我应该安稳地进入或许美好的梦境,但是我却失眠了。我侧躺着,闭紧眼睛拼命想睡着,却失败了。于是我翻了个身,尝试用深呼吸的方法使我入睡,依旧是没有效果。最后我放弃了,我决定慢慢等待困意的到来。  过了一会,我开始觉得无聊了。我歪了一下脑袋,瞥见了地上的光,那是属于窗外的月亮的。我看着这被窗户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月光,突然想,这个时
期刊
生南宁,居南宁。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都在南宁,在这座简称邕的城市里。  南宁这座城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重要枢纽城市,也是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前沿城市。绿城南宁,曾获联合国人居奖;歌海南宁,大地飞歌声声传情。四十多年前生命许给了这座城。这座城里有最平实的感动,有温暖的岁月留痕。这座城于我,是成长回忆,是生命印记,是亲情友情。  从遥远的少年时代走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期刊
第一次来到广西是18年的3月,那时正是研究生复试如火如荼地时候。这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鲜的地方,树木虬髯,枝叶茂密,炎热而潮湿,仿佛热带。我不喜欢旅游,对新的事物也大都没什么兴趣,但既然机缘巧合地来了,我的大脑也随之分泌出了一种“亢奋”的物质,使我产生了近似于“人来疯”的反应。当我看着外面的风景,说到第三遍“广西的树真大”时,老妈不屑地看了我一眼,吐出了两个字:土鳖。  广西大学收留了我这个可怜的土鳖
期刊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遗传的糟糕听力随着年岁的增长逐年陡降,像是幼稚的小孩子,妄图用声贝填补听力的缺陷,他讲话声音总是很大,配以更加大声的“啊———?”这一单调疑问,最后颓然小声道“我不懂你的意思”,反应总是慢了半拍。这种姿态举动很像阿兹海默症的老人,所幸他没有罹患这种疾病,却在不自觉中模仿了其形貌。因此,在我有限的清晰印象里,他总是很沉默,迟钝,柔和,缓慢,某种程度上,在他没有大声说话的时候,会导向
期刊
林清玄《有情菩提》“真心相待”一文结尾写道:让我们多一点真心的对待吧!多给别人一个微笑、一点宽容、一些关怀,否则,在商店成为拒绝往来户还不要紧,万一成为人生里被拒绝往来的人,就很可悲了。  的确,一个微笑、一点宽容、一些关怀、一份友善,你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成为人生里受欢迎的人,甚至成为人生里的赢家。  前几天,到超市买白糖,我拿了个小食品袋正准备装糖,一位老妇人抢在了我之前拿了两个大食品袋,拿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