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数学估算教学中,如果教师不科学、不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也没有精心准备课程导入的方式,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研究
一、前言
估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测量中,因为无法准确计算或是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估算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一种有效的策略。作为有效且重要的数学思想与计算方法,近年来,估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化,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了“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同时还指出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的教学策略。
二、巧妙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授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巧妙设计生活情境。这样能帮助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估算,什么时候进行估算最好,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意义。例如:在讲授数学加法估算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小红过生日时,一家人去饭店庆祝,妈妈点了这样几道菜:清蒸鲈鱼58元,回锅肉31元,肉丝娃娃菜19元,炒青菜12元,豆腐丝11元,清水大虾43元。请问大约需要多少元钱?对于这个教学情境,很多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也会很容易理解。而且题目中设有6个数量,精确计算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运用估算就可以很快得出答案。
三、传授学生估算的技巧
在传统的教学中,估算只是选学的内容,而且在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既少又分散,但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估算在新教材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估算的技巧,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估算的技巧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用凑整法进行估算
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估算方法,也是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确把数量转变为与其最接近的整数,然后进行计算即可。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时,教材里有道例题:苹果每箱48元,李大叔带了200元钱,买4箱西瓜够不够?对于这道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看做,4×50=200,而48<50。因此,4×48<200,因此就可以得出答案,200元钱可以买4箱西瓜。
2.根据尾数进行估算
在连加或连减运算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尾数进行估算。例如:136-46-28=58。像这道题,学生们只要计算个位数:6-6=0,10-8=2,就可以马上判断出得数是错误的。
3.依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新课标编制的教材,在内容方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例如:制作小灯笼,甲同学1个小时可以独立完成,乙同学2个小时才能做完,那么甲乙两名同学一起制作需几个小时?根据生活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个人一起制作需要的时间肯定比一个人单独制作花费的时间要少。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比甲同学需要的多,甚至比乙同学需要的多,那么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讲授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学生们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算法。同时了解其他同学的算法,这样能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100以内加法、减法估算”的内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例题:爸爸妈妈带着丽丽去参观博物馆,门票价格大人36元/人,儿童18人/元,请问爸爸有100元钱够买三张门票吗?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学生们讨论了五种估算方法:第一,将成人票当作40元,40+40=80(元),80+18=98(元),98<100;第二,将成人门票当做40,儿童门票看做20,40+40+20=100(元);第三,将36元看做35元,35+35=70(元),70+18=88(元),88<100;第四,将成人门票当做40,100元买两张成人票后,大约还剩20元,20>18;第五,将36元看做35元,买完两张成人票后,大约剩下30元,30>1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知识十分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巧妙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传授学生估算的技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研究
一、前言
估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测量中,因为无法准确计算或是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估算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一种有效的策略。作为有效且重要的数学思想与计算方法,近年来,估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化,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了“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同时还指出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的教学策略。
二、巧妙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授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巧妙设计生活情境。这样能帮助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估算,什么时候进行估算最好,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意义。例如:在讲授数学加法估算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小红过生日时,一家人去饭店庆祝,妈妈点了这样几道菜:清蒸鲈鱼58元,回锅肉31元,肉丝娃娃菜19元,炒青菜12元,豆腐丝11元,清水大虾43元。请问大约需要多少元钱?对于这个教学情境,很多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也会很容易理解。而且题目中设有6个数量,精确计算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运用估算就可以很快得出答案。
三、传授学生估算的技巧
在传统的教学中,估算只是选学的内容,而且在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既少又分散,但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估算在新教材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估算的技巧,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估算的技巧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用凑整法进行估算
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估算方法,也是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确把数量转变为与其最接近的整数,然后进行计算即可。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时,教材里有道例题:苹果每箱48元,李大叔带了200元钱,买4箱西瓜够不够?对于这道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看做,4×50=200,而48<50。因此,4×48<200,因此就可以得出答案,200元钱可以买4箱西瓜。
2.根据尾数进行估算
在连加或连减运算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尾数进行估算。例如:136-46-28=58。像这道题,学生们只要计算个位数:6-6=0,10-8=2,就可以马上判断出得数是错误的。
3.依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新课标编制的教材,在内容方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例如:制作小灯笼,甲同学1个小时可以独立完成,乙同学2个小时才能做完,那么甲乙两名同学一起制作需几个小时?根据生活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个人一起制作需要的时间肯定比一个人单独制作花费的时间要少。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比甲同学需要的多,甚至比乙同学需要的多,那么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讲授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学生们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算法。同时了解其他同学的算法,这样能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100以内加法、减法估算”的内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例题:爸爸妈妈带着丽丽去参观博物馆,门票价格大人36元/人,儿童18人/元,请问爸爸有100元钱够买三张门票吗?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学生们讨论了五种估算方法:第一,将成人票当作40元,40+40=80(元),80+18=98(元),98<100;第二,将成人门票当做40,儿童门票看做20,40+40+20=100(元);第三,将36元看做35元,35+35=70(元),70+18=88(元),88<100;第四,将成人门票当做40,100元买两张成人票后,大约还剩20元,20>18;第五,将36元看做35元,买完两张成人票后,大约剩下30元,30>1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知识十分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巧妙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传授学生估算的技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