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 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教师为本,顺应教师发展需要”、“以学校为本,符合学校发展实情”作为幸福课程构建的核心理念,建立融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学校特色课程的幸福课程。
一、课程建构,立足学校幸福理念
要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至少要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每个学生随时都能感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尊重和保护;二是兴趣、特长发展得到满足;三是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且有展示平台以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愉悦与激情;四是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五是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的欢快体验。
从这点出发,学校幸福课程的构建,应具有多元的课程内容,多样的参与途径,多维的过程体验,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奠基幸福人生的需要。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在严格执行市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国家、地方和校本特色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其结构如下:
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目前学校已开设有近40多个拓展课程项目,通过课内、课外途径实施。
探究型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合作化。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并实施的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
二、课程目标,着眼师生幸福成长
“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师生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为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我们觉得幸福课程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快乐成长,更要关注学生将来的人生幸福;既着眼于全体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又着眼于教师专业才干的发挥。
因此,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发展确立了学校幸福课程的目标。并提出“在课程的实施与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使师生共同发展、幸福成长。”
三、课程实施,着力丰富幸福体验
学校教育应是洋溢着幸福的人生旅程,幸福课程的实施应重在学生参与、体验。丰富的课程内容,应为学生自主参与各项活动、体验幸福创造空间,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发展和特长发展,彰显学校的幸福特色。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关注以下两方面:
1.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让幸福课堂彰显师生生命光彩
课堂是学校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时空,是深化素质教育、彰显师生生命色彩的最重要渠道,学校幸福教育理念的生根开花结果源于课堂、基于课堂。那么,我们主要从“温馨”教室建设、幸福课堂打造来体验我们的幸福教育。
建设“温馨”教室,我们围绕“温馨”教室建设,从班级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构建着手,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构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温馨”的教室里展现出智慧和创新精神,共同体验教育的幸福。
打造幸福课堂,我们围绕“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关系、活动设计”四个方面,开展幸福课堂研讨、评选、展示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挖掘幸福课堂的幸福元素,打造幸福课堂。
2.提供实践体验机会,让幸福课程伴随学生学习生活
幸福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幸福的体验。一方面,我们利用“快乐活动日”,为学生推出丰富多样的拓展型课程,让他们自愿选择,自主参与;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少先队实践活动、德育专题活动、探究性主题研究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性更强的学习机会。
四、课程设置,关注师生共享幸福
学校有怎样的课程,就会有怎样的师生生活;有怎样的师生生活,就会有怎样的生命成长方式。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充分关注师生双方的发展,让师生在课程学习中,共享幸福。
1.关注教师的发展
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人生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需要。因此,学校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出发,也设置了一些培育、体验教师幸福感的课程,有“师德提升”类课程,如“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构建温馨教室,和谐师生关系”、“做一个快乐的、高情商的教师”等;有“专业发展”类课程,如“翻转课堂”、“跨学科综合作业设计”、“未来英特技术”等,有“修身养性”类课程,如“读书社”、“乒乓社”、“健身社”等等。
2.关注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设置的幸福课程,这是学校幸福课程建设的主要部分。它融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学校特色课程。
其中国家课程,重在关注课程的校本化设施,通过幸福课堂的打造,来凸显我们的幸福教育。
而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是学校幸福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课程观,包括学校的各类社团、兴趣类拓展课程,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通过开设这些丰富而多樣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彰显个性、体验幸福。因此,我们通过积极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发挥教师、家长、社区志愿者的作用,着力开发了一系列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的、能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及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科技素养等的课程,有习惯养成类、科技艺术类、体育活动类、兴趣发展类、悦读文化类等。这里的许多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与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这些课程、活动的学习、参与,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快乐的体验,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澧溪小学)
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 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教师为本,顺应教师发展需要”、“以学校为本,符合学校发展实情”作为幸福课程构建的核心理念,建立融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学校特色课程的幸福课程。
一、课程建构,立足学校幸福理念
要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至少要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每个学生随时都能感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尊重和保护;二是兴趣、特长发展得到满足;三是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且有展示平台以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愉悦与激情;四是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五是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的欢快体验。
从这点出发,学校幸福课程的构建,应具有多元的课程内容,多样的参与途径,多维的过程体验,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奠基幸福人生的需要。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在严格执行市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国家、地方和校本特色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其结构如下:
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目前学校已开设有近40多个拓展课程项目,通过课内、课外途径实施。
探究型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合作化。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并实施的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
二、课程目标,着眼师生幸福成长
“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师生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为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我们觉得幸福课程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快乐成长,更要关注学生将来的人生幸福;既着眼于全体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又着眼于教师专业才干的发挥。
因此,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发展确立了学校幸福课程的目标。并提出“在课程的实施与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使师生共同发展、幸福成长。”
三、课程实施,着力丰富幸福体验
学校教育应是洋溢着幸福的人生旅程,幸福课程的实施应重在学生参与、体验。丰富的课程内容,应为学生自主参与各项活动、体验幸福创造空间,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发展和特长发展,彰显学校的幸福特色。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关注以下两方面:
1.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让幸福课堂彰显师生生命光彩
课堂是学校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时空,是深化素质教育、彰显师生生命色彩的最重要渠道,学校幸福教育理念的生根开花结果源于课堂、基于课堂。那么,我们主要从“温馨”教室建设、幸福课堂打造来体验我们的幸福教育。
建设“温馨”教室,我们围绕“温馨”教室建设,从班级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构建着手,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构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温馨”的教室里展现出智慧和创新精神,共同体验教育的幸福。
打造幸福课堂,我们围绕“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关系、活动设计”四个方面,开展幸福课堂研讨、评选、展示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挖掘幸福课堂的幸福元素,打造幸福课堂。
2.提供实践体验机会,让幸福课程伴随学生学习生活
幸福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幸福的体验。一方面,我们利用“快乐活动日”,为学生推出丰富多样的拓展型课程,让他们自愿选择,自主参与;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少先队实践活动、德育专题活动、探究性主题研究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性更强的学习机会。
四、课程设置,关注师生共享幸福
学校有怎样的课程,就会有怎样的师生生活;有怎样的师生生活,就会有怎样的生命成长方式。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充分关注师生双方的发展,让师生在课程学习中,共享幸福。
1.关注教师的发展
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人生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需要。因此,学校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出发,也设置了一些培育、体验教师幸福感的课程,有“师德提升”类课程,如“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构建温馨教室,和谐师生关系”、“做一个快乐的、高情商的教师”等;有“专业发展”类课程,如“翻转课堂”、“跨学科综合作业设计”、“未来英特技术”等,有“修身养性”类课程,如“读书社”、“乒乓社”、“健身社”等等。
2.关注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设置的幸福课程,这是学校幸福课程建设的主要部分。它融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学校特色课程。
其中国家课程,重在关注课程的校本化设施,通过幸福课堂的打造,来凸显我们的幸福教育。
而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是学校幸福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课程观,包括学校的各类社团、兴趣类拓展课程,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通过开设这些丰富而多樣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彰显个性、体验幸福。因此,我们通过积极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发挥教师、家长、社区志愿者的作用,着力开发了一系列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的、能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及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科技素养等的课程,有习惯养成类、科技艺术类、体育活动类、兴趣发展类、悦读文化类等。这里的许多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与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这些课程、活动的学习、参与,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快乐的体验,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澧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