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數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1-0065-01
数学属于应用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之一,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难度比较大。并且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陈旧,造成数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为学生提供充满乐趣、活力的课堂学习环境,部分学生逐渐地对数学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一定程度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高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必要性分析
有效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主要是以学生是否进步作为标准对有效性教学进行评价。因此在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相关问题。其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迫使融入有效性教学理念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概念、公式讲述以及习题训练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授课节奏进行听课、记录笔记等,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在听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比较低。同时,这种授课方式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对数学课程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恐惧性,无法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与当下所提倡的有效性教学理念相背离,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学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提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有效性教学本身具有的优势
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根据当下教学现状提出有效性教学,其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发展,将“教”与“学”进行协调统一,并且在教学中转变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求教师通过评价的手段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不断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以满足学生数学探索性学习。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
(1)结合有效性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中关键环节,可以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内容相融合,让所设计的课程活动与有效性教学理念相吻合。其中在初中数学游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需求,使设计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乐趣,并且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切合点,为有效性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生活中熟悉的轴对称图形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由于生活中的事物、场景学生比较熟悉,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深入理解。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将多媒体、网络资源引入其中,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并且能够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公式等进行转化,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其原理和推导。
(2)开展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改变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可以结合有效性教学设计,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尝试将合作学习方式、游戏互动方式等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升。
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正方形的纸片、剪刀等教学工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特点进行讲述,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制作出等腰三角形,并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等腰三角形的制作,让学生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
(3)开展有效性数学教学评价活动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且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依据。由于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客观的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一定程度会打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面对这种现状,可以尝试将学生自评、互评等融入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真实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并对教师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相关参考,以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3.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可以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以最佳的状态来掌握数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邵大鹏.初中数学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5(04):27
[2]杨小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学习交流与观察思考,2017.6(0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