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歌大门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诗是相对古典诗而言的,指的是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的诗歌,它要求诗人以饱满激情的想象创造出赋予典型化的意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诗的分段间行、每行的字数没有固定要求,主要以诗意和语言的内在音乐动感取胜。现代儿童诗,顾名思义,指的是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现代诗。它与现代诗的区别在于,现代儿童诗属于现代诗,而现代诗不一定就是现代儿童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三学段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语文统编教材为保护儿童天生的“诗性”,从二年级下册就开始编排现代诗。所以,解读现代诗,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与想象中理解现代诗的内容,体悟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在现代诗与儿童诗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如在教学《秋晚的江上》(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要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一是要读准字音。初读诗文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文,并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認读生字,纠正字音,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诗文。二是把诗文读流利,读出节奏与韵律。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指名读、合作读、分组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诗文读流利,读出节奏与美感。三是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品味诗歌语言与理解诗文意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教师诵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听,然后想象诗歌的意境,尝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读“尽管是倦了”时声音低沉柔软,表现归鸟疲倦之意;读“双翅一翻”时语速稍快,体现归鸟动作利落;读“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时语调稍高且语速稍快,表现诗人见到夕阳映红芦苇的惊奇、喜悦,从而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感受到作者流连景物、寓情于景,面对秋晚江上的美景表达出的无比喜悦的心情。四是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通过熟读成诵充分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与理解能力。
  二、了解作者,体会感情
  林庚说“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解读现代诗,特别不能疏忽的是了解作者,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如《秋晚的江上》的作者刘大白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他流连景物、寓情于景,面对秋晚的江上的美景,写下了《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以简洁的勾勒,夸张的想象,修辞的妙用,让倦鸟、斜阳、芦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抒发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再如《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三、品味语言,领悟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要突出文本的丰富内涵,展现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所以,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现代诗歌语言新颖、凝练,是诗歌魅力的主要来源。品味语言,能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魅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学《秋晚的江上》(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前后联系,抓住关键词“驮”“翻”“掉”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的感受。
  四、发挥想象,感受意境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会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花牛歌》(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诗句启发学生想象“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让学生想象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并在小练笔时写一写,学生很快就写出了这样的诗句:“花牛在草地里跳舞,五彩的花儿跟它一起跳舞。”“花牛在草地里唱歌,美丽的鸟儿跟它一起唱。”……
  五、激发兴趣,积极创作
  著名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童心,在他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桌一椅……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创写诗歌的兴趣,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喜欢的诗歌,做摘抄本,试着自己写诗,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提高学生创写诗歌的能力和语用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笔者在教学《花牛歌》一课时,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让学生模仿《花牛歌》这首诗,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学生们纷纷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与自己的梦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夕阳中的小路》
  飘飞的落叶,即使是倦了,还迎着寒风舞蹈。
  她双手一张,把斜阳铺满小路。
  金黄的大地,也喜悦地收获着万物。
  《秋天的稻田》
  稻田里的稻穗,谦虚地垂着头,那是秋天丰收的果实。
  微风一吹,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微笑。
  《云朵》
  天上飞来几片云朵,它们真淘气。
  它变成了一匹马,跑呀跑。
  它变成了一只青蛙,跳呀跳。
  它变成了只鸟,飞呀飞。
  《钢笔歌》
  钢笔在文具盒里唱,引来了大家的掌声。
  钢笔在文具盒里眠,书包轻轻把你抱。
  钢笔在文具盒里吐,惹怒了小伙伴。
  钢笔在文具盒里做梦,书写竞赛得了第一名。
  ……
其他文献
一、活动背景及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任务。联系劳动培养目标,结合三年级科学课,振兴小学开展了“快乐农庄 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农耕,体验耕耘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  通过
期刊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该故事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谜激兴趣  1.看图说成语。出示“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画蛇添足”“对牛弹琴”等图片,让学生用成语说出图片的谜底。  2.揭示课题。出示
期刊
《影子》是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的四篇课文都是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其中《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一、文本特点  1.音韵美。《影子》这首儿歌共两节,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活泼俏
期刊
《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强调将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全過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小学“艺术节”是全校师生对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对学生获得成功感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艺术节的具体负责人,一般都是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因此,作为艺术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
期刊
“问题解决”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而再次被重视。如今,问题解决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面,针对教材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尤其是结合数学核心素养来看待“问题解决”的研究就更少了。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的内容由集中编排和分散编排组成,集中编排的主要为两大板块——“数学广角”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分散编排的内容贯穿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之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
期刊
【导读】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课型之一。上好复习课,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加深知识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丰富知识的表现形式,给学过的数学知识穿上新的“外衣”,不但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理解。  本案例中,来自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的徐娜老师以“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为例,
期刊
【导读】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该内容包括两部分:1.让学生认识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不同场景体会0的不同含义,为以后更高级的数学打下基础。2.有关0的加、减法。  这节课简单吗?这节课难上吗?来自昆明市盘龙区茨坝中学附小的陈美辰老师和金星中心小学的孙秀芬老师都先后执教这节课,她们的教学感悟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案例】  课堂实录:  一、感
期刊
一、指导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巫婆和官绅以给河伯娶媳妇为借口,谋财害命,使得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决定狠狠惩治巫婆和官绅。同学们,如果让你去惩治这些恶霸,你想怎么办?  生1:我会叫人把巫婆和官绅直接处死。  生2:我会叫卫士押着巫婆和官绅去游街示众。  师:是啊,这样做简单而痛快!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出示并朗读)——到了河神娶媳妇的那天,我也到了。面
期刊
【导读】  “鸽巢问题”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鸽巢原理”(也叫“抽屉原理”)。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理解“鸽巢原理”的难度还是挺大的。对教师来说,上好“鸽巢问题”这一课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本案例中,来自昆明市盘龙区昆明重工中学的刘娜老师引导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完整学习过程,在丰富的情境变换中逐步揭开“鸽巢问题”的神秘面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期刊
数学学习不是教会学生一个知识,会做一道题,而是培养学生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形成一种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把思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把研究问题的道理外化成语言或者符号,这是很多教师一直致力于追求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说理”课堂让学习向数学的深度学习延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最终达成“想明白,讲清楚”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