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诗教学中统整言语实践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ionw47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子》是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的四篇课文都是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其中《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一、文本特点
  1.音韵美。《影子》这首儿歌共两节,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活泼俏皮,且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通过一些字词的重复,构成悦耳动听、和谐优美的韵律。
  2.修辞美。《影子》这首儿歌在内容上虽然浅显简短,却因为作者修辞的表现方式,让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趣。如“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影子的形态和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而“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充满童真童趣。
  3.插图美。课文插图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辅助材料。《影子》这首儿歌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是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情境,配合第一小节“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第二幅图是小朋友玩滑轮的情境,配合第二小节“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两幅图中都出现了影子,旨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意思。
  二、教学建议
  根据儿歌的特点、课后要求及学生特点,笔者对教学要点做如下建议:
  1.识字写字——巧用比较,掌握要领。《影子》这首儿歌中的“影”“朋”是后鼻音,“影”可以与学过的“音”对比着读,体会前后鼻音的发音区别。识记字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有的用熟字相加的方法,如“月”加“月”是“朋”,“女”加“子”是“好”。“左、右、友”这三个字都是左上包结构,可作为一组生字同时出示,让学生比较右下部分的不同来辨识。生字的书写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1)本课要写的四个字中,撇的写法不一样,如“在”字中有长撇,“后”字中有平撇、长撇,“我”字中有斜撇、短撇,“好”字中有短撇。(2)新学的女字旁,可以和“女”这个字的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中的避让原则。如“女”字中的横稍长,要写平直,而女字旁中的横右端不出头,稍往上斜;第一笔撇点的点为了避让右半部分的“子”,要略微内收。(3)新学的笔画斜钩,与卧钩比较。相同点是主体部分都是斜的;不同的是斜钩取纵势而弧度比较小,卧钩取横势而弧度比较大。这样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掌握书写要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好习惯。
  2.朗读课文——变换形式,把握基调。本单元教学要继续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课后习题一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为什么在“朗读课文”这一常规性要求后面强调了“读准字音”?揣摩编者的设计意图,大致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注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的区分,二是巩固轻声的读法。轻声的读法已经在《秋天》一课中学过,可以让学生回忆读法,再尝试练读。“前重后轻,后面的字要读得轻而短”,这是提炼的方法,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多练,在读中体会读法。从课文的整体朗读上讲,两个小节的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朗读形式可多样灵活些,除了自由读、个别读,还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同桌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在朗讀中感受欢快、俏皮的情感基调,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哪怕是课中操的环节,也照样可以和朗读课文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一边做动作一边有节奏地诵读课文,实现手、脑、口协同,玩与学同步。
  3.阅读理解——层层推进,体会意趣。(1)导入。影子是学生熟悉的一种生活现象,导入环节可采用猜谜、聊聊影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如出示谜语“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或“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从对影子特征的初步认知中猜出谜底。导入环节还可以采用聊聊影子的方式来导入,如:“我们都有一个跟着自己、陪着自己的好朋友,叫影子。你留意过它吗?它是什么样的?”学生可能会说到影子是黑的,会变长变短,人一动它就跟着移动了等等。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发现,不仅仅是人有影子,房屋、树木、汽车等都有影子呢。这么轻松愉快地聊天,一下子就增进了学生和影子的亲近感。紧接着,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有一位作者,写了一首关于影子的儿歌,可有趣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2)初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由放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下来,教师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先让学生把“影子”“像”“常常”“朋友”“前、后”“左、右”“陪着”等词语读正确,再来一行行读课文,关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顿,避免唱读。教师可适当示范,学生再练习朗读,把全诗读通顺,感受儿童诗的音韵之美。(3)品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对照插图,读一读诗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和“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学生读着读着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影子有时候在前,有时候在后,有时候在左,有时候在右?这时试着让学生说说,说不出来也没关系。教师可以出示几幅图帮助学生发现影子和光源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干脆把问题放在课后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究奥秘。阅读理解中特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内容有两处,一是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体会“影子”与“小黑狗”在颜色、形态上的相似,而且小黑狗会跑来跑去就像影子不断变化着方位一样,这么写非常形象生动;二是为什么说影子“它是我的好朋友”,“常常跟着我”“常常陪着我”,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感受“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教师要带领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通过停顿、语气、语调等来感受文字的形象之美、内容的意趣之美。
  4.内化表达——创设语境,句式迁移。课后第二题“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揭示了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即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并用这四个词来表达方位。课文插图提示了要借助情境来完成,而情境是可以迁移的,可以按教室的座位来说,也可以按学生平日出操时的位置等来认识。笔者建议把言语表达的训练与文本的情境、情感有效对接。例如,“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调皮的小影子,并且和它做了朋友。那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把你前后左右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并出示两种句式供学生选择:“_______在前(在左),_______在后(在右),他们常常陪着我,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前面(左面)是_______,我的后面(右面)是_______。他们常常陪着我,都是我的好朋友。”同时,让学生站起来一边指方位一边说句子,为词语的理解运用和诗歌的句式找到一个整合的通道。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设定一个口语交际中的角色,学生应答的话语是从文本诗句中学来的,是既不同于诗句,又是与生活言语密切相关的一种课堂言语。这样,语文要素的学习巧妙地融入语境游戏中,文本语言灵活地内化为学生的生活语言,语文味十足,趣味性十足。
  以上教学建议,是在教学目标的关照下,从言语实践的角度提炼要点来展开的。教学时,教师需要统整思维,让每个版块的目标之间建立内在联系,避免碎片化教学。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一些介绍世界著名景观的文章,有介绍水上名城威尼斯独特风光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有描写荷兰安闲牧场的文章《牧场之国》,也有介绍埃及古老金字塔的文章《金字塔》等等,这些文章展示出的景观像一幅幅动人画卷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想象及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欣赏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感
期刊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三年级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应该温故知新,让学生推理学习它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又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能运用这种推理的方法学会较多位数乘较多位的乘法;另外还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探索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在应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教学大多时候都是脱离生活实际的,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最终就只是会做题、会考试,从而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其实数学就应该是在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同样,离开了生活的数学是没有灵魂、没有魅力的。应该紧扣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51页。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式,能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过程中得数的写法和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回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知识,学习之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下面每一组一个小代表对下面的题进行接龙计算(通过对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和一位数
期刊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例2。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知识激活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测和旧知的复习,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新课做好铺垫。  三、探究新课  1.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列式解答数学问题。  2.PPT出示小棒图,利用数形结合,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讓学生完整地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分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分过东西吗?  2.分一分。  (1)把4个苹果分给“你”和“我”,可以怎样分?  (2)如果要分得公平合理,应该怎样分?每人分几个?(平均分,每人分得2个)  3.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个?  4.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个?(半个)  提问:半个还可以用整数表示吗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例8及练习四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交流、回顾、反思,使学生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渗透估算意识  周末,杨阳和同学们去郊游,想买2盒酸奶和一袋饼干,但忘记具体的价
期刊
教材简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一块奶酪》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面对这块奶酪渣,蚂蚁队长最终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期刊
一、活动背景及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任务。联系劳动培养目标,结合三年级科学课,振兴小学开展了“快乐农庄 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农耕,体验耕耘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  通过
期刊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该故事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谜激兴趣  1.看图说成语。出示“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画蛇添足”“对牛弹琴”等图片,让学生用成语说出图片的谜底。  2.揭示课题。出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