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析人物的对话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该故事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谜激兴趣
  1.看图说成语。出示“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画蛇添足”“对牛弹琴”等图片,让学生用成语说出图片的谜底。
  2.揭示课题。出示课文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主题图的意思,教师板书课题。
  3.指导书写。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坐”字,引导学生解题。“坐”——两人并排坐,土字在中间;“观”是什么意思?(看)“又”字作偏旁时捺变点(用红色粉笔标出),坐井观天连起来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学生齊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想图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解释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坐井观天”的题意,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自主读文巧识字
  1.自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学习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书写生字。检查学习小组识字情况,引导学生区别“渴”与“喝”的字形,学生书写生字。
  4.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三、精读细研品对话
  1.找准位置数对话。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理解“沿”的意思,并对“沿”字进行拓展学习。
  (1)画一口井,出示小鸟和青蛙。说一说在这一口井中,青蛙和小鸟应该在哪里?(指名学生给小鸟青蛙贴位置。教师引导总结:井口的边就是井沿。课件出示“沿”字,教师引导拓展:桌子的边就是桌沿。床的边就是床沿。小河的边就是河沿。沿的意思就是“边”。)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一问一答就是一次对话,课文中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请你数一数。①出示要求: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②指名交流,课件出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引导学生学会数对话。
  2.多元朗读品对话。
  (1)品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学生分角色读青蛙、小鸟的话。①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青蛙在井里闷得慌,忽然发现来了一只小鸟,心情怎么样?对啊,突然来了个客人,青蛙非常热情、高兴,谁来读一读?(指名让学生读青蛙、小鸟的话)②师生合作表演朗读。(现在老师是小青蛙,同学们是小鸟,老师来问,同学们来回答)小青蛙:“你从哪儿来呀?”小鸟:“我从天上来。”小青蛙:“一百多里,你们都飞过了哪些地方”?(指名让学生回答:森里、草地、河流、工厂、公园、学校、高山……)小青蛙:“哇,飞过了那么多地方啊。”(教师引导:让我们张开双臂,学小鸟的样子飞一飞,感受小鸟飞行一百多里的累)③教师解说,学生表演。让我们也来飞一飞,挥动翅膀。我们飞过村庄,飞过小河,飞过草地,飞了一百多里。小朋友们,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就是50000米,小鸟用两只翅膀不停地扇动飞翔,如果你是小鸟,你有什么感觉?(预设:累、渴)④品读“落”。哦,快看,前面有一口井呢(指着黑板上的井)。这时你最想干什么?(预设:我想快点过去喝口水;我想马上落到井沿上去休息一下)难怪又渴又累的小鸟一看到井沿就落了下去,而不是轻松地停下来。(板书:落)⑤出示小鸟的话,指名让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又渴又累的感觉。⑥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师生共同评价。
  (2)品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①课件出示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同桌学生合作读,并在班上进行展示。②读句子圈词语。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请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圈出两个词语分别说一说天在青蛙眼中和在小鸟眼中有多大。③议一议:天有多大?指名让学生交流。青蛙的观点是——天有井口那么大。在小鸟眼中——天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哪!那么,天在同学们的眼中有多大呢?(无边无际)④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大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⑤出示青蛙说的话:“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⑥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而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引读,学生分男生女生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3)品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①男女生分别齐读青蛙的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同桌同学讨论交流:你认为谁错了?②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教师带领学生做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说一说为什么会只看到一片天?(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所以看到的只是天的一小部分)③小结: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青蛙眼中的天为什么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④引导想象。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呢?因为它飞过了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             ,飞过广阔的             ,飞过茂密的             ,飞过蔚蓝的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呢?如果要让青蛙相信天是无边无际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天)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找对话、数对话、读对话、品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读懂故事、读活故事。
  四、拓展延伸悟寓意
  1.拓展想象。
  (1)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青蛙鼓足了勇气,跳了出来。它看见       。它说:“        。”
  (2)角色表演。同桌同学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鸟,并想象一下青蛙看到井外的世界之后会说什么?小鸟又会说什么?
  (3)指名让学生表演青蛙看到井外的世界之后与小鸟的对话,引导学生评价。
  2.揭示寓意。
  (1)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指名交流,板书:见识广,见识少)
  (2)归纳小结。人们给这个寓言故事起了个名字叫“坐井观天”,现在你们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我们曾学过“识字4”中的哪两个成语与坐井观天一样都表示看问题不全面,目光短浅呢?(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故事的寓意在学生的创造、表演、交流中自然生成。
  五、抛砖引玉巧迁移
  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懂得了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的道理。请同学们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寓言故事,然后到班上和同学们来一起交流分享。老师希望你们学好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当“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哦。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在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活学校的校本研究,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了“四元五环”教学的研究,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本课题研究,将指定几个实验基地学校与一些实验班率先开展本课题研讨活动,再逐渐进行推广。  一、课题意义  所谓“四元五环”教学是围绕“精问、思考、互动、运用”四个方面,并结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分析问题——指名汇报,解答问题——引导质疑,再提问题——实际应用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一些介绍世界著名景观的文章,有介绍水上名城威尼斯独特风光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有描写荷兰安闲牧场的文章《牧场之国》,也有介绍埃及古老金字塔的文章《金字塔》等等,这些文章展示出的景观像一幅幅动人画卷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想象及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欣赏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感
期刊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三年级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应该温故知新,让学生推理学习它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又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能运用这种推理的方法学会较多位数乘较多位的乘法;另外还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探索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在应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教学大多时候都是脱离生活实际的,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最终就只是会做题、会考试,从而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其实数学就应该是在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同样,离开了生活的数学是没有灵魂、没有魅力的。应该紧扣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51页。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式,能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过程中得数的写法和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回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知识,学习之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下面每一组一个小代表对下面的题进行接龙计算(通过对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和一位数
期刊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例2。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知识激活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测和旧知的复习,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新课做好铺垫。  三、探究新课  1.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列式解答数学问题。  2.PPT出示小棒图,利用数形结合,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讓学生完整地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分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分过东西吗?  2.分一分。  (1)把4个苹果分给“你”和“我”,可以怎样分?  (2)如果要分得公平合理,应该怎样分?每人分几个?(平均分,每人分得2个)  3.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个?  4.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个?(半个)  提问:半个还可以用整数表示吗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例8及练习四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交流、回顾、反思,使学生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渗透估算意识  周末,杨阳和同学们去郊游,想买2盒酸奶和一袋饼干,但忘记具体的价
期刊
教材简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一块奶酪》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面对这块奶酪渣,蚂蚁队长最终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期刊
一、活动背景及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任务。联系劳动培养目标,结合三年级科学课,振兴小学开展了“快乐农庄 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农耕,体验耕耘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  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