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读教材策略之三: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2936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课型之一。上好复习课,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加深知识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丰富知识的表现形式,给学过的数学知识穿上新的“外衣”,不但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理解。
  本案例中,来自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的徐娜老师以“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为例,生动诠释了在数学复习课中丰富数学知识表现形式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与各位同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案例】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子曰:温故而知新……
  生:(齐背)可以为师矣。
  ……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二、温故知新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师:什么是面积呢?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说得非常准确!你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点?
  ……
  师:我们是怎样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呢?
  ……
  (二)复习面积公式
  ……
  师:你还想到了哪种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学生纷纷回忆)
  生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3:将圆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的图形接近于长方形,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2πr÷2也就是π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半径(r),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即2πr×r=2πr2。
  ……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还有其他推导方式吗?(停顿几秒,学生疑惑)老师这里还有两种关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想介绍给大家。
  (出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另类推导一)
  ……
  生: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不变,三角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除以2,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也就等于底乘高的一半,S=a(h÷2)。它和S=ah÷2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出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另类推导二)
  ……
  师:谁能具体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过程中,两个图形面积不变,三角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底的一半,长乘宽就是底的一半乘高,S=a÷2×h。它和S=ah÷2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师: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方法可就更多了。
  ……
  生:原来梯形的上下底之和转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梯形上下底之和)乘高(梯形高除以2),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S=(a+b)×(h÷2)。它和S=(a+b)×h÷2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
  生: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原来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除以2,高(宽)不变,长方形面积就是上下底之和的一半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S=(a+b)÷2×h。它和S=(a+b)×h÷2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
  生: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原来梯形的上下底之和转换成了三角形的底,高不变,三角形面积就是上下底之和乘高再除以2,刚好就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b)×h÷2。
  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本质
  师:表达清楚完整,通过以上这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
  生1:都是将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生2:我发现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另类推导其实还是几个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
  ……
  师:因此,它们的面积公式其实源于?
  生:长乘宽。
  ……
  三、巩固拓展
  1.师: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除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想一想能不能转化成其他图形呢?
  ……
  2.把一个底为8 cm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后,现在长方形的周长是24 cm。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把一个底为8 cm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后,现在长方形的周长是24 cm。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最少是多少?(取整厘米数)
  四、小结
  这节复习课带给你哪些启发?
  【思考】
  本节课,徐娜老师巧妙构思,精心设计,给旧知识穿上了新的“外衣”,打破传统数学复习课上简单、重复、枯燥的复习方式,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多种推导,深入本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倒背如流。但是他们真的理解这些公式的来源吗?未必。本节课中,徐娜老師通过对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打破了学生的定式思维,让他们感觉眼前一亮。在教师引导下,大家发现在变化的形态下面有着不变的本质——都是要弄清楚这个图形内部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变形的目的无非是让它内部的面积单位排列更整齐一些,便于计算而已。这样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本质的理解——公式就是面积单位累加过程当中的简便方法,仅此而已。
  2.数形结合,殊途同归。在期末考试阅卷中,我们经常会对这些算式发生争执:(1)“求上底为7厘米、下底为8厘米、高16厘米的梯形面积。”学生列式为“(7+8)×(16÷2)”,究竟对不对?(2)同样的题目学生计算过程为“(7+8)×16÷2=15×8=120(cm2)”,是否存在运算顺序错误?通过徐娜老师这节课上多种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两个问题,学生的列式或计算过程其实都是对的。甚至还可以这样计算“(7+8)÷2×16”,这不就是初中学习的“梯形面积=中位线×高”吗?像这样在复习几何知识的过程当中,顺便把代数知识也给复习了。真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数形结合”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我们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就应该这样润物无声,不着痕迹。
  3.知识“变脸”,寻觅“真身”。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其价值不仅限于得到“公式”本身,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良机。平时教学中,常见某些教师非常严格地要求学生“复述”(甚至背诵)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忽视了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在巩固练习部分,徐娜老师巧妙设计的第2道习题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看似不着边际的“神题”,其实只要想通了平行四边形变形前后的对应关系——面积不变、长与底相等、宽与高相等,再通过长方形的周长求出长方形的宽,就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今”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过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一些这样的问题设计,必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4.逆向思维,跳出圈外。数学知识的显性应用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隐性应用形态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感到比较陌生了。徐娜老师设计的第3道巩固练习题就取得了这样的良好效果。乍一看,这道题似乎太难了。但仔细分析,它还是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变形前后的对应关系的理解程度——面积不变、底与长相等、高与宽相等,通过长方形的周长求出长方形的宽,再加上一个旧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斜边总比它的高要长一些(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取整数就求出了原来平行四边形的最短周长。
  我们常常感觉复习课难上,学生不感兴趣。其实,只要我们“挖空心思”,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给旧知识穿上新“外衣”,就能把复习课上得既生动有趣又有思维深度。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51页。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式,能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过程中得数的写法和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回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知识,学习之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下面每一组一个小代表对下面的题进行接龙计算(通过对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和一位数
期刊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例2。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知识激活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测和旧知的复习,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新课做好铺垫。  三、探究新课  1.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列式解答数学问题。  2.PPT出示小棒图,利用数形结合,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讓学生完整地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分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分过东西吗?  2.分一分。  (1)把4个苹果分给“你”和“我”,可以怎样分?  (2)如果要分得公平合理,应该怎样分?每人分几个?(平均分,每人分得2个)  3.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个?  4.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个?(半个)  提问:半个还可以用整数表示吗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例8及练习四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交流、回顾、反思,使学生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渗透估算意识  周末,杨阳和同学们去郊游,想买2盒酸奶和一袋饼干,但忘记具体的价
期刊
教材简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一块奶酪》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面对这块奶酪渣,蚂蚁队长最终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期刊
一、活动背景及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任务。联系劳动培养目标,结合三年级科学课,振兴小学开展了“快乐农庄 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农耕,体验耕耘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  通过
期刊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该故事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谜激兴趣  1.看图说成语。出示“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画蛇添足”“对牛弹琴”等图片,让学生用成语说出图片的谜底。  2.揭示课题。出示
期刊
《影子》是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的四篇课文都是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其中《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一、文本特点  1.音韵美。《影子》这首儿歌共两节,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活泼俏
期刊
《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强调将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全過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小学“艺术节”是全校师生对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对学生获得成功感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艺术节的具体负责人,一般都是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因此,作为艺术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
期刊
“问题解决”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而再次被重视。如今,问题解决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面,针对教材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尤其是结合数学核心素养来看待“问题解决”的研究就更少了。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的内容由集中编排和分散编排组成,集中编排的主要为两大板块——“数学广角”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分散编排的内容贯穿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之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