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为观察
我认为“观察”是指学生有意识地直接感知周围的事物,他们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认识活动。
我现在说的“第二次观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表面意思的第二次,而是再一次的意思,我觉得作文离不开观察,仅仅观察一次是不够的,一定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再一次地去观察。这样的观察所得,对小学生作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无从下手的习作现状
“拿起笔杆,咬着笔头,紧锁着眉头……”
“托着腮帮,昂首发呆,驰骋于空白的思绪……”
这是时常发生在小学作文课上的一幕。
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习作素材
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是什么》一文中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所以,在教学中,在言谈时,教师要有目的地要求学生时时刻刻注意观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每一次作文,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生活的体验,无论是酸、甜、苦、辣,还是平静如水,都会在心里留下一道印迹,有了这道痕,多少总会在心里进行思想的波动。教师只有善于抓住各个时机,适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才会从中产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欲望。
(二)教给学生细心观察的方法
有了对任何事物产生观察的欲望, 这只是观察的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还在于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
1 .有顺序地观察。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
2.专心细致地观察。细致地观察可透过事物的表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抓住其本质,写出具有特色的作品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所见所闻和所思联系起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动具体的内容,才会使人感动。
3.观察要抓住特点。每个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
4.观察要有重点 。有重点地观察,使观察时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一篇文章不是把所见到的一切都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应该有详有略,抓住重点来详写。为了使学生明确重点写什么,就要让他们重点观察什么,把这一部分观察得仔细一些。
5. 想象着观察。 有了对事物比较清晰、有序的认识,还只是掌握了写作对象表面的东西。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常所说的主题。学生通过运用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写下来,按顺序、抓特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样的文章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形,尽管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的形,但就犹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没有血肉。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那么,教师在此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事物的色彩之艳,形态之美。
可以这么说,想象着观察是最高层次的观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的文章不是干燥、瘦小的,而是彩色的,有生命力的。让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里,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由过去及未来,畅快地自由翱翔吧!
(三)让学生多观察,获得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单调的,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多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真实地观察自然,欣赏景物,感知社会,熟悉生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训练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如要求学生叙写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会优美、具体、充实。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敢于讲真实,写出言之有物、有序、有理的作文。 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懂得到哪儿去获取写作的材料很重要。这样,才能不断丰富习作源泉,真正达到作文抒真情、表实感的要求。
四、教学感想
这么多年的作文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定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一定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做到有序地、细致地、有重点地观察周围景物,养成多看、多听、多问的好习惯,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能使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得到解决。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又是生活的另一种艺术的创造,要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一种特殊的感情,要他们能从春夏秋冬的景色变化中染色,在花鸟草鱼的观赏中怡情,还要从喜怒哀乐的人生百态中感叹,在色彩斑斓的改革浪花中知理。可以说,学会了观察,才有写作的成功。
(责编黄桂坚)
我认为“观察”是指学生有意识地直接感知周围的事物,他们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认识活动。
我现在说的“第二次观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表面意思的第二次,而是再一次的意思,我觉得作文离不开观察,仅仅观察一次是不够的,一定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再一次地去观察。这样的观察所得,对小学生作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无从下手的习作现状
“拿起笔杆,咬着笔头,紧锁着眉头……”
“托着腮帮,昂首发呆,驰骋于空白的思绪……”
这是时常发生在小学作文课上的一幕。
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习作素材
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是什么》一文中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所以,在教学中,在言谈时,教师要有目的地要求学生时时刻刻注意观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每一次作文,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生活的体验,无论是酸、甜、苦、辣,还是平静如水,都会在心里留下一道印迹,有了这道痕,多少总会在心里进行思想的波动。教师只有善于抓住各个时机,适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才会从中产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欲望。
(二)教给学生细心观察的方法
有了对任何事物产生观察的欲望, 这只是观察的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还在于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
1 .有顺序地观察。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
2.专心细致地观察。细致地观察可透过事物的表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抓住其本质,写出具有特色的作品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所见所闻和所思联系起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动具体的内容,才会使人感动。
3.观察要抓住特点。每个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
4.观察要有重点 。有重点地观察,使观察时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一篇文章不是把所见到的一切都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应该有详有略,抓住重点来详写。为了使学生明确重点写什么,就要让他们重点观察什么,把这一部分观察得仔细一些。
5. 想象着观察。 有了对事物比较清晰、有序的认识,还只是掌握了写作对象表面的东西。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常所说的主题。学生通过运用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写下来,按顺序、抓特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样的文章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形,尽管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的形,但就犹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没有血肉。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那么,教师在此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事物的色彩之艳,形态之美。
可以这么说,想象着观察是最高层次的观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的文章不是干燥、瘦小的,而是彩色的,有生命力的。让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里,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由过去及未来,畅快地自由翱翔吧!
(三)让学生多观察,获得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单调的,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多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真实地观察自然,欣赏景物,感知社会,熟悉生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训练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如要求学生叙写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会优美、具体、充实。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敢于讲真实,写出言之有物、有序、有理的作文。 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懂得到哪儿去获取写作的材料很重要。这样,才能不断丰富习作源泉,真正达到作文抒真情、表实感的要求。
四、教学感想
这么多年的作文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定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一定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做到有序地、细致地、有重点地观察周围景物,养成多看、多听、多问的好习惯,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能使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得到解决。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又是生活的另一种艺术的创造,要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一种特殊的感情,要他们能从春夏秋冬的景色变化中染色,在花鸟草鱼的观赏中怡情,还要从喜怒哀乐的人生百态中感叹,在色彩斑斓的改革浪花中知理。可以说,学会了观察,才有写作的成功。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