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ggoig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探究:
  《散步》是一篇叙事散文,写的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散步的事。文字清新优美,玲珑剔透,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歌,颂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写出了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写出了爱和责任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社会的和谐发展,写出了一家人在春天的田野里的亲切融洽,其乐融融。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对孩子们进行审美熏陶,进行情感陶冶。
  2.品味文章平易朴实,清新优美的语言。
  3.理解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的情感。
  


  情感目标:
  1.深入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受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倍感艰辛。再深入体会,学生们自己的父母都已经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对家庭,对社会,责任重大,父母生活艰辛劳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因理解,关爱,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
  2.是需要传承的,我对母亲的爱,是爱的回报,妻子对儿子的爱,是爱的付出。文中的我有一天也会老去,那时,母亲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我这样做,儿子看在眼里,明天,这种爱和责任,传递到了儿子身上,这种爱和责任代代相传。这种爱和责任的传递,维系了整个家庭社会的和谐美好。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金色的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下面看我们的三项阅读活动:(板书)
   理解文意 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二、理解文意
  1.建议学生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否能够表示你读出课文的味道。
  2.学生默读文章,思考,此环节两分钟。
  3.开始回答问题,答两个层次的内容:标题是什么,然后说明理由。这个过程,让学生结合文章去说,在体会文意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涵。教师结合课文,给予评价点拨,一些重点需要理解的地方,可以适当展开来分析。
  明确:(1)散步中发生的分歧,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整篇文章表现的是一家人互相关爱,互相体贴的那种亲情。
  (3)文章中几处春景的描写,使这个家庭体现了一种春日的温馨。
  (4)文章的核心事件是“散步”,一家人的动作、语言都体现出的浓浓的情意,这浓浓的情意散满整个小路。
  (5)“我和妻子背上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家虽小,但在中年人的心目中,却有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教师小节:说到文本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有情味、有情致、还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三、朗读课文
  1.第一步,让学生体会,自己就是作者,自己的作品写完了,中速,深情地朗读并欣赏自己的作品。(学生大声朗读,体会文章)
  
  
  2.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也就是说文章起了波澜,让学生找出,波澜是哪部分。
  明确:从“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到“母亲对我说”。
  3.读波澜部分,一个人扮演几个角色,分别用孩子的语调,“我”的语调,妈妈的语调来朗读。(学生大声朗读,体会文章)
  4.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要求学生,深情地朗读,好象作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要迫不及待地展现给他的第一个读者,为读者做示范朗读一样。
   (几个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结合文意指点停顿,轻重音)
  5.全体学生带着对文意的体会和老师刚才的指点,集体,中速、深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教师小结:《散步》的朗读,要注意这样一些感觉:速度感,读快了就会意味全无。情节感,读波澜部分要读出情境。重音感。意味感。散文,尤其是记事、写景、抒情的散文,结尾往往含有深刻的意味,读最后一段要注意。
  四、品味语言
  好的文章,语言字字有值得品味之处,要求学生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你认为值得品味的文句,结合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教师可以先以第一段或其他文句做示范点评。)
  明确:(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把“我”放在前面,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我们在田野散步”,后面用冒号,这样写表现,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
  (2)母亲“身体不好”,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写出了散步的原由之一,我为母亲着想,我孝敬母亲。
  (3)春天来的“太迟了,太迟了”,春天“总算来了”,其实未必是今年春天真的来的迟,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在寒冷的冬天受煎熬,当人在危境之中,总是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体现出我对母亲的关爱,我是为母亲而盼春。
  (4)第四段的景物描写,透出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暗示母亲在这个春天,她的生命也会焕发生机,也暗含着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祝愿。
  (5)“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说明儿子天真聪明又活泼,,体现出这个家庭的和睦。前面是年老母子,后面是年轻的母子,有一天我老了,我的身后,还会有儿子的妻子带着儿子的儿子,一个家庭就这样,爱和责任代代相传。
  (6)我委屈儿子决定走大路,因为母亲陪伴我的时间已不多,她把一生的爱都付出给我,现在,到我回报爱的时候应抓紧时间,否则以后将永远也没有机会了。而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也就是说,我对儿子付出爱的时间还多,在尊老和爱幼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先把尊老放在前面。
  有一天我也会老去,我的身后会站着儿子的妻子和儿子的儿子,我今天这样做,其实在无形之中为儿子做出了榜样,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就这样发扬并传承下来。
  (7)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主意,要走小路。这是一个更让人感动的地方。后面母亲眼中的景物描写,在孩子眼中是有意思的,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却未必,母亲“摸摸” 孙儿的小脑瓜,这是对孙儿的爱抚,表现了对孙儿的疼爱,同时也理解了孙儿所谓的“小路有意思”,最后决定走小路。母亲将她一生的爱都付出给我,现在到她享受“我”回报的爱的时候,而且我对母亲爱的回报已经时日无多,母亲却放弃了这种爱的得到,而是继续在向我付出她的爱,把她的爱付出在我的下一代身上。这是更让人值得感动的地方。
  (8)最后一段,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我们走得“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背负着上一代和下一代,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尊老又要爱幼,责任重大,倍感艰辛。中年人承载着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的和谐,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整个民族、国家才能和谐发展 。所以说,“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结:这篇文章的语言,有造型美,读起来音韵和谐;有情趣美;有意蕴美。这样美的人,这样美的景,这样美的事,这样美的意味要在我们心中留下痕迹的。
  五、情感体验
  联系自己的家庭想一想,同学们的父母是不是也人到中年,他们的肩膀上也肩负着养育子女,照顾老人的重任,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大家能不能说一说你身边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
  《散步》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设计方法很多,文章看似浅显,却意韵无穷,这样的语言优美的散文,怎样从中品出不一样的韵味,通过读余映潮老师的文章,我深有体会,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对作品进行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对学生们进行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技能训练的语文学习活动。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个新的理念,就是注重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关注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本课的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的同时,更让他们感悟了美好的生活,爱和责任的意义,让中学生的心态健康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缺乏有效科学的指导,普遍采用的是重复机械记忆。这种枯燥乏味的、低效率的词汇记忆足以使他们丧失了学外语的兴趣和信心。即使不惜代价把单词记住了,也只不过是一大堆干巴巴的消极词汇,在需要运用的时候却感到力不从心。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词汇基础,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词汇的方法,以后的外语学习就举步维艰了。   笔者在课堂上用交际化的方式教学词汇,使词汇教学乃至英
期刊
每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管任教时间长与短,都会有此体会,做一名平凡的教师很容易,但做一名平凡但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则很难,很多老师见我都说:“还是你们教副科的老师好啊,受学生喜欢!”事实果真如他们说的那样,是因为副科的缘故吗?那很多副科老师并不受学生欢迎,该做何解释呢?其实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要真正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在就几点教学中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给学生留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期刊
教材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本着严谨、科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举例说明,以期抛砖引玉,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  一、教材第23页“变形金刚包装问题的算法”和第97页的“程序实现”  教材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了“变形金刚包装问题”中x和y的变化范围。据此,给出了解决此问题的
期刊
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关键是要迅速提高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的内涵。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工具性、社会性的综合功能。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更重要的
期刊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
期刊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进行,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它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开展语文活动课,是新课改的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是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
期刊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
期刊
学生进入高中后,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教师在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时时相机引导刻刻着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定能日益深刻,美感体验定将日见真切,学生的作文灵性也会逐渐显露。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呢?如何理顺编定这一作文教学之经线呢?  首先,确定内容。即感受什么体验什么。具体内容大致可概括为:感受家庭,体验亲情美;感受交往,体验友情美;感受交际,体验人情美;感受风俗,体验风
期刊
当前的教育形势使老师普遍感到学生难教,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社会不同层面的不良信息影响(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老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只要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差生”。但作为老师心目中应该是承认学生有差别而没有“差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老师、同学应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基础的不同,自身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等存在着差异,自然学生之间存在差别。所谓“差生”
期刊
【摘要】 学习方式具有自己特殊的定位。学习方式因学习目标的多面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性而具有多样性,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应是简单地放弃接受性学习,只使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而应确立学习方式多样性的观念,依据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关键词】 学习方式;多样性    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