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家 育人楷模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0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馆专家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二十多年来,专家为我馆的建设与发展,以及青少年的成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有很多感人的事迹,这里选择其中的几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大科学家王永志担任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顾问已经十多个年头。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带领着中国航天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获“全国最高科技奖”。平时王总科研和发射任务十分忙,仅载人航天大系统下就有七个分系统和各协作单位,是一项几万人的大工程。他日理万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可只要是青少年的事,王总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参加。
  2003年,得知中国首位航天员将乘“神舟五号”遨游太空,我馆的教师和几位航天专家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为青少年编撰了《载人航天知识200问》一书,想赶在“神舟五号”发射前出版。书稿完成了,我们想请王总写序,有人说,“神舟五号”发射在即,王总工作太紧张,恐怕没有时间做这件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王总打了电话,没想到王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欣喜之余,我又怀着深深的歉意补充说:“我知道您很忙,我给您写了一个稿供您参考。”(言外之意就是您签个字就行了)我将稿子发了过去,没想到王总请秘书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说能不能看一看书稿,我又马上将书稿的电子版发了过去。时隔数日,王总女儿告诉我书稿已改好,明天(9月18号)有一架从基地回京的班机连同王总改过的序一起捎回。第二天我接过书稿,看着上面仔细修改的笔迹,我不禁热泪盈眶,浮想联翩……
  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轨道计算专家余梦伦顾问,谦逊平和,每次参加青少年活动总是徒步到科技馆,而且都提前到。记得有一次,一所中学8个学生约余院士访谈,余院士在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决定挤时间参加这次活动。按同学提出的时间,余院士如期来到科技馆,可是由于学校又有其他安排,访谈的时间推迟了。余院士耐心等待学生,并在座谈了两个多小时后,依然耐心仔细地解答同学的问题。学生们深受感动,在总结时一位同学说:“我一定要学习余爷爷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像他那样做人。”
  一次,我们写一本航天的校本教材,有一个提法和数据需要请余院士验证。我们下午把材料送过去,余院士连夜写了详细的材料,第二天一早亲自送到了科技馆。
  原火箭副总设计师尚增雨研究员退休后谢绝了多处聘请,一心投入到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中。十几年为30多万中小学举办科普讲座几千场,主持编纂航天科普图书五本,足迹走遍北京各区县和全国各地,为完成我馆研制的载人航天模拟发射系统图像工作,看了上百小时资料。老人学会了图像编辑,一毫秒一毫秒地节选资料。在编纂科普读物时,尚总总是一段段、一字字推敲,从不马虎。
  李颐黎研究员,为使我馆为青少年研制的“载人航天模拟发射系统”早日和孩子们见面,专家组诸多专家和我们夜以继日地研发生产。李工每天还要到几十里地外的航天城上班,晚上回来又和我们一起加班,这其间爱人癌症手术住院也很少去陪。后来老伴过世,李工料理完后事,周末又来到科技馆,和同志们一起完成了系统合练。
  在科技馆担任顾问时间最长的专家要属丰台区八届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张允中。记得建馆初期经费十分紧张,开馆时从外单位借来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号卫星1:1的模型,运来后需要技术人员安装,八百元的安装费难住了我们,张工当即拿出了发射成功奖金。还帮助借来了我国第一个生物舱和第一位航天“探空者”小狗的标本,一开馆就显示出了我馆航天的特色。
  仅2009年一年,专家就召开了42次专项会议,参加专家293人次。自1983年来,科技馆专家委员会为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篇幅有限,我在这里只能选择几位专家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航天精神的光辉,他们时刻激励着我们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校外教育,为创造一流的青少年科技馆竭尽全力。■
其他文献
“学会关怀,学会感恩”是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的办学思想。学校在“关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培养懂得爱人也值得人爱的健康、智慧的学生”的培养目标,积极创办“关怀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已初见成效。    一、“关怀教育”办学理念的形成    我从教30余年,在担任向阳小学校长职务以来,对“如何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认为,尽管当今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个人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作者介绍:龚春燕,1963年生,1984年入涪陵师范学院附中教书,1990年调入成都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1992年,又调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代表性论著有《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创新学习论纲》等。    创新学习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已被广为熟知。先是1998年重庆市启动了“创新学习区域化推进研究”课题,之后是2000年《人民教育》杂志刊登了《创新学
【摘要】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往往是因为实验效果不佳,操作不便等原因成为教学中的“硬伤”。因此,开展实验研究,改进实验,提升实验效果,使得实验教学在解决教学疑难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用大量的实例,通过改建实验,增设创新实验,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关键词】创新实验;解决疑难;探究  一、疑难实验的定义  从实验效果和成功率来定义,疑难实验是指成
【摘要】中国传统学术术语“格致”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对科学文化的本土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格致”到“科学”这一演变历史过程的回顾与解读,一方面以期一个具体而微的视角深化对传统文化及科学文化本土化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当下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不无启示意义。  【关键词】格致;科学;传统文化;科学文化  一、从“格致”到“科学”  “格致”最早语出《礼记·大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体现着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学校根据德育为先的工作原则,制订了三年的德育工作计划,并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验式;活动课;德育管理  “立德树人”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体现着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时时有德育,
初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感觉其高深、难读,真正读过之后,深感这是一本值得“有心改变自己的人”细细品读的一本好书。该书作者彼得·圣吉(美),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讲师,他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构建出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作者将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称为五项修炼
编者按:本期“教研科研”栏目,我们以“专题”的形式,集中报道北京市西城区在搭建网络研修平台、改进网络研修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区域教师研修模式、促进教师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索和实践。希望能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摘要:如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区域教师研修新模式,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西城教育研修网”从
近年来,北京市部分地区开展了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工作,这一工作,激活带动了学校教研、培训、管理等多层面的变革。尤其突出的是,将学校工作的重心进一步引向了课堂教学研究,干部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能力、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并在优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监测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1、符合关注人的发展的课改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是促进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潜质不同、兴趣各异的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又为教师提供了专业自主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校本课程也是突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舞台,学校依据自身的特点、资源情况,开发特色课程,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需求主导:学生喜欢什么?对学生的调研可以采用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是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终追求。    一、反思真的缺乏    在李镇西校长《守住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一文中,所列的失真现象很大程度上存在于自己的身边,自己的感觉也和李校长一样,在回想时也会脸红,尚有一份知耻而后勇之心。  失真现象的发生,绝非偶然。通过系列的失真手段,可以获得利益才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