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民生,自然也应当包括中小民营老板的生活。最近,温州民营商会等机构根据调查研究,发布了温州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报告。这个报告显示:在人们眼中已然拥有财富的老板们,他们的“幸福指数”却并不尽如人意。至少温州的大大小小老板,其生活幸福的平均值仅为65.3,勉强刚刚达到“合格”的基准线之上。一时间,“是否有钱了,反而会带来不幸福”的话题被诸多网友热议。
目前在中国工商机构注册的民营企业总数为1030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到1023.1万户,比例超过99%。可以说,这一群体创造了60%的经济总量和50%的税收,亦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一句,如果现有的中国中小企业老板们生活得不幸福,那么中国民营经济人士就很可能都离“不幸福”很近了。
《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引注目
最近发布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报告,是温州市工商局年度重大软课题之一,是由温州市民营企业协会、温州市个体企业协会和温州大学商学院胡振华教授研究团队具体承担,历时6个月完成的。这也是全国首份区域性企业家幸福感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通过现场问卷、电话采访、电子邮件等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对鹿城、瓯海、瑞安等10个县(市、区),各类鞋服、皮革、汽配等10大代表性行业分类比较分析。期望在“生活幸福”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看重的现在,探寻平常人眼中的老板生活是否真的非比寻常、让人羡慕。
问卷主要包含100道选择题,涵盖企业家工作、生活、心理活动等方方面面,分值按照国际流行的计算方式进行设计。在满分100分的幸福感测试中,温州企业家幸福感的平均值仅为65.3,只是刚刚过了及格线。而按行业划分,幸福感最高的是造船业,平均值为68.5;最低是的电器业,平均值仅为59.4;按年龄阶段分,30岁以下、60岁以上幸福指数较高;40至50岁幸福感最低,平均分仅为55;按性别划分,女性企业家幸福感普遍优于男性。
这些调查数据的背后是当地企业家群体普遍感到压力大,并和其他地区相较存在明显差距。为什么最有钱的温州商人会成为“不幸福的人”的疑问,从未间断。早在2009年于全国性的调查中,89.5%的企业家整体幸福指数还是超过了70分的标准。京、沪等大城市更是在幸福指数调查中的得分普遍于70分以上。上海的调查更是显示,沪上金融重点——陆家嘴金融城区域内的人才幸福指数可以高达80.8分。可能单看工作强度,温州商人和我国一线大城市的经济行业高收入人群相较,还略显轻松。是什么元素让我们的中小企业老板变得诚惶诚恐起来了呢?
多方因素削弱企业家幸福感
《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表明,温州传统产业电器行业的企业家们得分垫底,平均值仅为59.4。电器老板们成了“最不幸福的老板”。对此研究报告负责人、温州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胡振华教授表示, “企业家数量多、密集度高、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等客观条件,成为幸福感测定的重要原因。”
温州低压电器是其起步最早也是最大的产业集群之一。产业集群化在带来完整产业链、发达销售网络、市场导向运作的同时,也容易导致胶着的竞争及产能过剩。而产业在做大的同时,人才问题又凸显了出来,加之普遍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这些都让电器企业家们苦闷。企业家有时不得不焦虑,“现在虽然赚到了钱,但幸福感却不如创业初期。”浙江焦点烟具有限公司经理潘武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现在市场竞争异常惨烈,守业相当于在倒退,只能是永远的“创业”,所以焦虑也增添了很多。
此外,《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还发现,在企业初创期,有59%的企业家认为将企业做大做强是他们幸福的来源,而当企业进入5000万规模后,这个比例下降为35%,大多数的企业家认为平安健康、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幸福的源泉。进入幸福拐点后,企业家在交际、娱乐、工作等方面幸福指数都大打折扣。而这一微妙的变化除了外部因素外,家庭因素尤其引人注目。温州企业多从家庭式作坊发展而来,创业初期夫妻共同奋斗,生活和谐。而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人际关系复杂化,家庭矛盾升级。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旦家庭矛盾加剧,夫妻有失和睦,再多的财富也不会让人感到幸福了。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家拼命赚钱,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感情冷漠。除了孩子不听话令老板们大感受挫外,一些教育上较为成功的“富二代”却“志不在此”,不愿意接班,使得企业家们因“父子不同心”而倍感受挫。民营企业家的家庭里,代沟问题甚至比普通家庭更深更宽,也是造成幸福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
企业主达到幸福并不难
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家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行业,并有年龄高低、性别男女之分。不过可以发现的是中小企业家们普遍的“相对幸福”还是相对存在的。
一位上海的民营企业家黄先生旗下拥有通讯器材销售公司以及商贸公司,年销售额两亿多元。2011年的元旦假期,他都陪着孩子在海南的海滩捉小鱼。“我现在感觉很幸福,有孩子陪在身边,还有孩子他妈的悉心照料,暂时完全不用考虑明天需要陪哪些客户喝酒唱歌。” 其实黄先生在2010年中期亦度过了一段焦头烂额的时光。
“那是半夜三更,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一接起来,副总告诉我存配件的仓库着火了。”他叹着气讲述道,当时便从被窝里爬起来冲出家门,幸好损失不大。“只不过,事后宴请一些相关部门的时候把胃喝坏了。”黄先生认为往往有时的应酬像某些不可规避的工作一样要处理。在根本上来说,一点开心的劲道也难以提上来。
他说,“如果要说中小企业家是否幸福,这主要还是看和谁比。”他曾经和一些同阶层朋友探讨过类似问题。在场的朋友们几乎都认为,与一些为生活奔波的人相比,他们日子算是安稳,并且吃喝不愁,有时还能奢侈一把。但是如果和国有企业老总以及大型私营企业主相比,自己又显得太过操劳和郁闷了。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中小企业家的幸福指数在中国算是较高的。”他认为,中小企业家在物质方面相对一般大众要丰富,这使得他们生活并不贫乏。他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船小好调头”,企业可以尽快调整发展路径。以至于,中小企业主的付出往往会有较为明显的回报,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成就感的满足。此外,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得他们拥有更多机会,而且社会认同感不断增强。卢俊卿认为,这些因素都令他们理应成为“相对幸福”的阶层。所以,有时可能幸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幸福要靠修养、靠境界
在接触了大量中小企业家后,卢俊卿得出了一个认识,即四川、重庆、东北、广东等地的民营企业主普遍幸福感更强烈。他分析说,巴蜀之地,市场竞争相对缓和,小富即安;东北商人在积累财富达到一定标准后也愿意享受生活;广东企业家一直位居经济发达的南部沿海,对于幸福感有更明显的追求意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造就中小企业主高低不同的幸福感。”所以可能要说,幸福是要靠修养和境界的。
一般而言,认为自己幸福的中小企业主通常都具有几个重要的指标:事业顺利,生意场上屡战屡败的企业掌门人几乎都认为自己不幸福;家庭和睦,家庭和家人是这些辛苦拼搏之人的坚实后盾,一旦“后院”起火,几乎幸福感全无;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有企业家都认可这句话。
同时,有着知足和分享的意识。要提高幸福感,企业家个人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努力实现事业与生活、成功与幸福的均衡发展。中小型企业家的幸福快乐,和每个人的其实一样,不外乎事业、家庭、爱好、修养和健康这五个环节。幸福是个五角星,这五个角缺一个都会导致不幸福感,而居中的则是个人的驾驭力。在告别初创期,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时,加强对资源和愿望的管理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是解决企业家困惑的根本途径。
因此到最后还只是企业家自身的修养、境界锻造了幸福指数的高低。幸福感说到底,还是一种感觉,而且是在相比较中得到的一种深刻感觉。既然是感觉,就主要取决于人的信仰、观念、修养和悟性了。其实,“幸福”只是种简单的感觉。遵循商业道德伦理、包容别人、合理看待商业竞争、保持乐观开放的生活态度,才格外重要。 至于那些困扰企业家的具体问题,则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目前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大约超过80% 面临无人接班问题。可日渐成熟的经理人制度会为家族企业的发展增添更多活力。一些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譬如“融资”也正在受到多方政策的支持。至于企业缺少职业化人才的问题,也会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地健全和蓬勃得到改善的状况。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度化,老板在很多方面的亲力亲为,受苦受累,也将变得越来越少见。
也许,构成每一个民营企业家不幸福感的因素有许多,但是归结成一句话,中国民营企业家重建信仰,增强感悟,是提高自己幸福感的决定因素。
目前在中国工商机构注册的民营企业总数为1030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到1023.1万户,比例超过99%。可以说,这一群体创造了60%的经济总量和50%的税收,亦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一句,如果现有的中国中小企业老板们生活得不幸福,那么中国民营经济人士就很可能都离“不幸福”很近了。
《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引注目
最近发布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报告,是温州市工商局年度重大软课题之一,是由温州市民营企业协会、温州市个体企业协会和温州大学商学院胡振华教授研究团队具体承担,历时6个月完成的。这也是全国首份区域性企业家幸福感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通过现场问卷、电话采访、电子邮件等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对鹿城、瓯海、瑞安等10个县(市、区),各类鞋服、皮革、汽配等10大代表性行业分类比较分析。期望在“生活幸福”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看重的现在,探寻平常人眼中的老板生活是否真的非比寻常、让人羡慕。
问卷主要包含100道选择题,涵盖企业家工作、生活、心理活动等方方面面,分值按照国际流行的计算方式进行设计。在满分100分的幸福感测试中,温州企业家幸福感的平均值仅为65.3,只是刚刚过了及格线。而按行业划分,幸福感最高的是造船业,平均值为68.5;最低是的电器业,平均值仅为59.4;按年龄阶段分,30岁以下、60岁以上幸福指数较高;40至50岁幸福感最低,平均分仅为55;按性别划分,女性企业家幸福感普遍优于男性。
这些调查数据的背后是当地企业家群体普遍感到压力大,并和其他地区相较存在明显差距。为什么最有钱的温州商人会成为“不幸福的人”的疑问,从未间断。早在2009年于全国性的调查中,89.5%的企业家整体幸福指数还是超过了70分的标准。京、沪等大城市更是在幸福指数调查中的得分普遍于70分以上。上海的调查更是显示,沪上金融重点——陆家嘴金融城区域内的人才幸福指数可以高达80.8分。可能单看工作强度,温州商人和我国一线大城市的经济行业高收入人群相较,还略显轻松。是什么元素让我们的中小企业老板变得诚惶诚恐起来了呢?
多方因素削弱企业家幸福感
《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表明,温州传统产业电器行业的企业家们得分垫底,平均值仅为59.4。电器老板们成了“最不幸福的老板”。对此研究报告负责人、温州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胡振华教授表示, “企业家数量多、密集度高、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等客观条件,成为幸福感测定的重要原因。”
温州低压电器是其起步最早也是最大的产业集群之一。产业集群化在带来完整产业链、发达销售网络、市场导向运作的同时,也容易导致胶着的竞争及产能过剩。而产业在做大的同时,人才问题又凸显了出来,加之普遍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这些都让电器企业家们苦闷。企业家有时不得不焦虑,“现在虽然赚到了钱,但幸福感却不如创业初期。”浙江焦点烟具有限公司经理潘武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现在市场竞争异常惨烈,守业相当于在倒退,只能是永远的“创业”,所以焦虑也增添了很多。
此外,《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还发现,在企业初创期,有59%的企业家认为将企业做大做强是他们幸福的来源,而当企业进入5000万规模后,这个比例下降为35%,大多数的企业家认为平安健康、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幸福的源泉。进入幸福拐点后,企业家在交际、娱乐、工作等方面幸福指数都大打折扣。而这一微妙的变化除了外部因素外,家庭因素尤其引人注目。温州企业多从家庭式作坊发展而来,创业初期夫妻共同奋斗,生活和谐。而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人际关系复杂化,家庭矛盾升级。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旦家庭矛盾加剧,夫妻有失和睦,再多的财富也不会让人感到幸福了。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家拼命赚钱,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感情冷漠。除了孩子不听话令老板们大感受挫外,一些教育上较为成功的“富二代”却“志不在此”,不愿意接班,使得企业家们因“父子不同心”而倍感受挫。民营企业家的家庭里,代沟问题甚至比普通家庭更深更宽,也是造成幸福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
企业主达到幸福并不难
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家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行业,并有年龄高低、性别男女之分。不过可以发现的是中小企业家们普遍的“相对幸福”还是相对存在的。
一位上海的民营企业家黄先生旗下拥有通讯器材销售公司以及商贸公司,年销售额两亿多元。2011年的元旦假期,他都陪着孩子在海南的海滩捉小鱼。“我现在感觉很幸福,有孩子陪在身边,还有孩子他妈的悉心照料,暂时完全不用考虑明天需要陪哪些客户喝酒唱歌。” 其实黄先生在2010年中期亦度过了一段焦头烂额的时光。
“那是半夜三更,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一接起来,副总告诉我存配件的仓库着火了。”他叹着气讲述道,当时便从被窝里爬起来冲出家门,幸好损失不大。“只不过,事后宴请一些相关部门的时候把胃喝坏了。”黄先生认为往往有时的应酬像某些不可规避的工作一样要处理。在根本上来说,一点开心的劲道也难以提上来。
他说,“如果要说中小企业家是否幸福,这主要还是看和谁比。”他曾经和一些同阶层朋友探讨过类似问题。在场的朋友们几乎都认为,与一些为生活奔波的人相比,他们日子算是安稳,并且吃喝不愁,有时还能奢侈一把。但是如果和国有企业老总以及大型私营企业主相比,自己又显得太过操劳和郁闷了。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中小企业家的幸福指数在中国算是较高的。”他认为,中小企业家在物质方面相对一般大众要丰富,这使得他们生活并不贫乏。他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船小好调头”,企业可以尽快调整发展路径。以至于,中小企业主的付出往往会有较为明显的回报,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成就感的满足。此外,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得他们拥有更多机会,而且社会认同感不断增强。卢俊卿认为,这些因素都令他们理应成为“相对幸福”的阶层。所以,有时可能幸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幸福要靠修养、靠境界
在接触了大量中小企业家后,卢俊卿得出了一个认识,即四川、重庆、东北、广东等地的民营企业主普遍幸福感更强烈。他分析说,巴蜀之地,市场竞争相对缓和,小富即安;东北商人在积累财富达到一定标准后也愿意享受生活;广东企业家一直位居经济发达的南部沿海,对于幸福感有更明显的追求意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造就中小企业主高低不同的幸福感。”所以可能要说,幸福是要靠修养和境界的。
一般而言,认为自己幸福的中小企业主通常都具有几个重要的指标:事业顺利,生意场上屡战屡败的企业掌门人几乎都认为自己不幸福;家庭和睦,家庭和家人是这些辛苦拼搏之人的坚实后盾,一旦“后院”起火,几乎幸福感全无;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有企业家都认可这句话。
同时,有着知足和分享的意识。要提高幸福感,企业家个人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努力实现事业与生活、成功与幸福的均衡发展。中小型企业家的幸福快乐,和每个人的其实一样,不外乎事业、家庭、爱好、修养和健康这五个环节。幸福是个五角星,这五个角缺一个都会导致不幸福感,而居中的则是个人的驾驭力。在告别初创期,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时,加强对资源和愿望的管理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是解决企业家困惑的根本途径。
因此到最后还只是企业家自身的修养、境界锻造了幸福指数的高低。幸福感说到底,还是一种感觉,而且是在相比较中得到的一种深刻感觉。既然是感觉,就主要取决于人的信仰、观念、修养和悟性了。其实,“幸福”只是种简单的感觉。遵循商业道德伦理、包容别人、合理看待商业竞争、保持乐观开放的生活态度,才格外重要。 至于那些困扰企业家的具体问题,则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目前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大约超过80% 面临无人接班问题。可日渐成熟的经理人制度会为家族企业的发展增添更多活力。一些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譬如“融资”也正在受到多方政策的支持。至于企业缺少职业化人才的问题,也会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地健全和蓬勃得到改善的状况。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度化,老板在很多方面的亲力亲为,受苦受累,也将变得越来越少见。
也许,构成每一个民营企业家不幸福感的因素有许多,但是归结成一句话,中国民营企业家重建信仰,增强感悟,是提高自己幸福感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