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全社会要共同构建青少年德育体系,作为一线教师当然义不容辞。但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不作为、少作为,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导致德育工作收效不佳的现象普遍存在。
【关键词】中学教育;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0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笔者工作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近十年。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仅以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身份对科任教师德育工作的现状以及科任教师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浅谈一些想法,以求与专家同仁交流经验。提升科任教师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师职业要求。
一、科任教师德育工作的现状
1、科任教師德育工作的职能被忽视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首任。但是长期以来,大多都是学校政教处等德育部门、政治老师、班主任老师担当学生德育工作重任,相比之下,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就稍弱一些。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科任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科任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把所教的学科教好就可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是班主任的份内事。"只教书,不育人",在德育工作上不作为或少作为的现象还相对普遍存在。"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的特权,而是全体教师的职责。众所周知,只有在全员(各科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参与情况下,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科任老师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来,配合学校德育部门、班主任老师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第二,缺乏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和落实。学校德育管理部门对科任教师的德育职能不够重视,同时也缺乏对科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考评和激励合理机制,所以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违纪,科任老师报到学校政教处,政教处再通知到班主任处理问题学生。而整个过程任课教师置身事外,长此以往,科任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威信就会下降,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的信心和责任心也会减少。
2、科任教师未能及时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无法产生良好的效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教育者的德育理论可能不能及时改善、德育工作实践不能及时地跟进。由此,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变化不能进行科学分析、实行科学对待。例如在教学中,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科任教师的德育教育素养提升缓慢,相关育人的科学知识储备不足,技能欠缺等等都制约了德育工作的良好效能和产出。
二、科任教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与才孰重孰轻?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德是做人的根本,立德树人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学生步入更高等学校乃至走入社会的时候,教师希望学生有所成就,能够实现终身成长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如果教师只"育分"而不"育人",重才智而轻德育,教育就成为没有目的手段,进而导致教育培养出来的是没有灵魂的人,甚至可能成为走错方向而危害社会的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应该教做人,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努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较高的科学人文素养。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是教育队伍中的一份子,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学生在求知识学做人过程中量变的瞬间。教师不能忽视日常德育工作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校教育中,德育能够对智、体、美诸育产生促进作用。
各科任教师德育工作做得好并能实现学科间联动,就能协助学校、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实现1+1>2的结果,从而推动学生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助于学生不断改进,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积极、自信、乐观的个性。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德、智、体、美诸教育才能相辅相成的顺利进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佳期望目标。同时,良好的德育氛围、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更易于教师开拓教学空间,更易于师生合力创新教学模式。
三、科任教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一切的教育工作要从关爱和信任开始。
教师德育工作千头万绪,教无定法,育人方法同是多样。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教师的德育理念应随之更新,我们必须处处尊重学生人格,时时加强自身修养,竭力崇尚以人为本,时刻牢记教师职责,一切的教育要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教育的底线。
近几年常听到身边的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难教育了,说了不听啊!""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怎么这么差啊?""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自我啊?"等等。的确,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不再畏惧老师,叛逆性早发,甚至挑战老师。这些思想行为的背后原因当然有很多,诸如学生自身的性格和言行习惯,学习态度;学生各有差异的家庭教育背景;小到班级环境和大到社会的影响等等。教师有没有想到现在学生对教育、对教师态度的改变?是现在的学生真的不明白尊师重教的道理吗?是现在的学生无视道德规范吗?其实是时代在变化,表现的个性张扬和自我的学生其实是渴望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生硬刻板的说教而是将他们视为在民主教学氛围中存在的平等个体。教学课堂之外,科任教师对于学生发生的事情信息来源闭塞滞后,倘若事出有因而教师未能问其原委,科任教师这种做法只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盛气凌人,武断处事,使学生感到委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由此,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无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无法开展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 科任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与信任,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和一个平常心看待每一位学生,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恨铁不成钢,多一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就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和适时的约束。无为和有为的结合,张弛有度的管理,容忍他们的不足,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科任教师在循序渐进的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感恩之心,树立他们自信品格,这是何其难得的教育收获呢!
2、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
《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科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就是教学课堂。作为历史教师,历史学科是德育的显性学科。笔者不断的探索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新模式,用史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等教学实践。学科知识中德育内容的渗透是新课改中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维。科任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兴趣激活课堂知识,用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与"识"的积累和生成下,鼓励学生的德育践行。在过程中学方法,学技能,感悟知识,感受情感。
3、各学科建立多样化、过程化的德育评价体系。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标准。
那么具体到某一学科,科任老师在德育工作方面应该建立多角度,多方位,过程化,常态化的学科评价体系。评价一个学生不能仅从学习成绩一方面下结论,而是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科团队活动的表现,课堂行为规范,德育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实践结果等评价要素列入其中,这樣不但考量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考量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规范,形成对学生过程化和客观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方法亦可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评的方法相结合,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增进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的信心,避免错误评价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评价和赞许,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良性情感的发展。
4、德育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合力
科任教师调整教育心态,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作为准则,在德育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和其他学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重己责,不将教育中的问题轻率地交给学校或班主任处理。
德育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合力。例如,学科联动,知识整合进行德育渗透;师师联动,加强与任课班级班主任的沟通,了解班级特色,班级氛围。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样就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接触学生,提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性。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多与班主任的配合,倾听和采纳班主任的积极建议;家校联动,科任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在校状况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家校沟通有助于对学生教育达成相互理解支持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5、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敏感,叛逆,自我的心里特征越发明显,其实是他们在走向人格成熟和独立的过程中,寻求他人肯定自我,平等待之等愿望的行为表现。教师教"好学生"可能所费周折不多,好学生成绩好,自信心足,品行规范表现往往令人满意。但教师还要"教好学生",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更应该关注的就是"问题生"。这需要科学合理的心理学的支撑。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课代表轮流制,着意让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不太理想的学生担任,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6、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其中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在情感上师生关系当然是融洽和谐为好,但教师要拿捏尺度,师生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低姿态,无底线的放弃师生准则迁就或纵容学生来换取亲近。教师树立的威信,使学生对己崇之敬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如何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应该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做一个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行为世范的教师。
业务精良,智慧幽默,学生信之崇之。
曾经在我接任新的八年级某班的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班级里交头接耳的议论声音仍此起彼伏。"喂,快看新的历史老师,是个女的。""看着年龄,好像教过几年了吧。""哦,这个老师我见过,和某某老师一个办公室的。"听着学生的议论,我按兵不动。正准备提示学生安静下来正式上课,一个敢说话的男同学突然问道:"老师,为什么顾老师不教我们了,我们可是很喜欢他讲历史课的。你讲历史课有意思吗?"。初次面对新人,新事物我们都有一个评判的过程,对于这种状况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我不禁笑着答道:"问题够犀利。顾老师课讲得好,你们喜欢听这是你们的福分。同时,也是我的幸运。"听我这么一说,班级里基本安静下来。好多学生马上追问道"为什么?"我回答道:"与语、数、外相比,我们历史学科似乎是小门小派,能到大家的喜爱,当然幸运喽。"班级学生哈哈笑起来。"一句玩笑,但是学习历史的意义大家多少可以说出一两点。至于我的课你们会不会喜欢,这咱们得且听我讲之后再给我打分。但有一样你们肯定喜欢......"。"是什么?"这时全班完全静下来,学生都把好奇的目光投向我,寻求答案。我微笑的回答说:"我这个历史老师不会拖堂哦"。这时班级里响起欢快的笑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班级的学生很快接纳了我这个新科任老师,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作为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相比相对缺少与班级学生磨合相处与沟通交流机会和时间,除课堂管理外也相对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课堂也就成为科任老师展示个人魅力和树立威信的主战场。强化课堂管理,为德育工作创设良性空间。科任教师课堂管理井然有序,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自然也有助于学科知识中德育内容的渗透。 品格优秀,行为示范,学生服之敬之。
课外与学生平等交流,主动关心学习上有困难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学生沟通,亦师亦友。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用行动去感化、激励和影响学生。如此,师生间才有真挚的情感和友好的交流,学生也才会欣然接受教师的教导,"信其道,改其行"。这样,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也会增强影响力,大有作为。
四、总结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
在新课改精神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该思考的就是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怎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探索适宜有效的素质教育新模式。在初中阶段,科任教师在普及学科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智力的同时,要积极促使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培养初步实践能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只有每一位科任教师努力的践行这样的教学和育人职责,方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公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教师的德育工作,就如同园丁培育一棵小树。小树需经久阳光雨露的无声滋润,需要适时的松土施肥防虫,小树的茁壮成长就如一种健康优秀的人格品质悄无声息、日积月累的在学生的心中铸就。这个过程离不开德育工作者不懈的一路相伴,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小树在风雨中的每一次抽枝发芽,都如同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留下的每一个磕磕绊绊但又坚定无比的足迹的过程。每一位科任老师要如同期待小树成长一般,虔诚而又耐心的等待学生美丽心灵和优秀品格养成那羽化成蝶的一刻。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育,2009,(04)
[2]"中学德育大纲"发文单位:国家教委文号:教基[1995]5号发布日期:1995-02-27执行日期:1995-02-27
[3]"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沪教委德〔2011〕59号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12月31日
[4]"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政府2010年9月14日
[5]熊鹰:"齐抓共管,和谐发展",《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五期
[6]"更新教育觀念,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第230页
【关键词】中学教育;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0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笔者工作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近十年。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仅以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身份对科任教师德育工作的现状以及科任教师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浅谈一些想法,以求与专家同仁交流经验。提升科任教师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师职业要求。
一、科任教师德育工作的现状
1、科任教師德育工作的职能被忽视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首任。但是长期以来,大多都是学校政教处等德育部门、政治老师、班主任老师担当学生德育工作重任,相比之下,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就稍弱一些。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科任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科任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把所教的学科教好就可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是班主任的份内事。"只教书,不育人",在德育工作上不作为或少作为的现象还相对普遍存在。"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的特权,而是全体教师的职责。众所周知,只有在全员(各科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参与情况下,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科任老师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来,配合学校德育部门、班主任老师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第二,缺乏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和落实。学校德育管理部门对科任教师的德育职能不够重视,同时也缺乏对科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考评和激励合理机制,所以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违纪,科任老师报到学校政教处,政教处再通知到班主任处理问题学生。而整个过程任课教师置身事外,长此以往,科任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威信就会下降,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的信心和责任心也会减少。
2、科任教师未能及时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无法产生良好的效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教育者的德育理论可能不能及时改善、德育工作实践不能及时地跟进。由此,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变化不能进行科学分析、实行科学对待。例如在教学中,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科任教师的德育教育素养提升缓慢,相关育人的科学知识储备不足,技能欠缺等等都制约了德育工作的良好效能和产出。
二、科任教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与才孰重孰轻?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德是做人的根本,立德树人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学生步入更高等学校乃至走入社会的时候,教师希望学生有所成就,能够实现终身成长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如果教师只"育分"而不"育人",重才智而轻德育,教育就成为没有目的手段,进而导致教育培养出来的是没有灵魂的人,甚至可能成为走错方向而危害社会的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应该教做人,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努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较高的科学人文素养。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是教育队伍中的一份子,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学生在求知识学做人过程中量变的瞬间。教师不能忽视日常德育工作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校教育中,德育能够对智、体、美诸育产生促进作用。
各科任教师德育工作做得好并能实现学科间联动,就能协助学校、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实现1+1>2的结果,从而推动学生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助于学生不断改进,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积极、自信、乐观的个性。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德、智、体、美诸教育才能相辅相成的顺利进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佳期望目标。同时,良好的德育氛围、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更易于教师开拓教学空间,更易于师生合力创新教学模式。
三、科任教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一切的教育工作要从关爱和信任开始。
教师德育工作千头万绪,教无定法,育人方法同是多样。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教师的德育理念应随之更新,我们必须处处尊重学生人格,时时加强自身修养,竭力崇尚以人为本,时刻牢记教师职责,一切的教育要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教育的底线。
近几年常听到身边的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难教育了,说了不听啊!""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怎么这么差啊?""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自我啊?"等等。的确,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不再畏惧老师,叛逆性早发,甚至挑战老师。这些思想行为的背后原因当然有很多,诸如学生自身的性格和言行习惯,学习态度;学生各有差异的家庭教育背景;小到班级环境和大到社会的影响等等。教师有没有想到现在学生对教育、对教师态度的改变?是现在的学生真的不明白尊师重教的道理吗?是现在的学生无视道德规范吗?其实是时代在变化,表现的个性张扬和自我的学生其实是渴望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生硬刻板的说教而是将他们视为在民主教学氛围中存在的平等个体。教学课堂之外,科任教师对于学生发生的事情信息来源闭塞滞后,倘若事出有因而教师未能问其原委,科任教师这种做法只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盛气凌人,武断处事,使学生感到委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由此,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无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无法开展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 科任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与信任,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和一个平常心看待每一位学生,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恨铁不成钢,多一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就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和适时的约束。无为和有为的结合,张弛有度的管理,容忍他们的不足,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科任教师在循序渐进的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感恩之心,树立他们自信品格,这是何其难得的教育收获呢!
2、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
《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科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就是教学课堂。作为历史教师,历史学科是德育的显性学科。笔者不断的探索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新模式,用史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等教学实践。学科知识中德育内容的渗透是新课改中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维。科任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兴趣激活课堂知识,用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与"识"的积累和生成下,鼓励学生的德育践行。在过程中学方法,学技能,感悟知识,感受情感。
3、各学科建立多样化、过程化的德育评价体系。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标准。
那么具体到某一学科,科任老师在德育工作方面应该建立多角度,多方位,过程化,常态化的学科评价体系。评价一个学生不能仅从学习成绩一方面下结论,而是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科团队活动的表现,课堂行为规范,德育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实践结果等评价要素列入其中,这樣不但考量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考量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规范,形成对学生过程化和客观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方法亦可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评的方法相结合,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增进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的信心,避免错误评价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评价和赞许,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良性情感的发展。
4、德育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合力
科任教师调整教育心态,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作为准则,在德育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和其他学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重己责,不将教育中的问题轻率地交给学校或班主任处理。
德育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合力。例如,学科联动,知识整合进行德育渗透;师师联动,加强与任课班级班主任的沟通,了解班级特色,班级氛围。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样就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接触学生,提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性。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多与班主任的配合,倾听和采纳班主任的积极建议;家校联动,科任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在校状况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家校沟通有助于对学生教育达成相互理解支持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5、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敏感,叛逆,自我的心里特征越发明显,其实是他们在走向人格成熟和独立的过程中,寻求他人肯定自我,平等待之等愿望的行为表现。教师教"好学生"可能所费周折不多,好学生成绩好,自信心足,品行规范表现往往令人满意。但教师还要"教好学生",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更应该关注的就是"问题生"。这需要科学合理的心理学的支撑。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课代表轮流制,着意让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不太理想的学生担任,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6、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其中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在情感上师生关系当然是融洽和谐为好,但教师要拿捏尺度,师生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低姿态,无底线的放弃师生准则迁就或纵容学生来换取亲近。教师树立的威信,使学生对己崇之敬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如何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应该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做一个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行为世范的教师。
业务精良,智慧幽默,学生信之崇之。
曾经在我接任新的八年级某班的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班级里交头接耳的议论声音仍此起彼伏。"喂,快看新的历史老师,是个女的。""看着年龄,好像教过几年了吧。""哦,这个老师我见过,和某某老师一个办公室的。"听着学生的议论,我按兵不动。正准备提示学生安静下来正式上课,一个敢说话的男同学突然问道:"老师,为什么顾老师不教我们了,我们可是很喜欢他讲历史课的。你讲历史课有意思吗?"。初次面对新人,新事物我们都有一个评判的过程,对于这种状况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我不禁笑着答道:"问题够犀利。顾老师课讲得好,你们喜欢听这是你们的福分。同时,也是我的幸运。"听我这么一说,班级里基本安静下来。好多学生马上追问道"为什么?"我回答道:"与语、数、外相比,我们历史学科似乎是小门小派,能到大家的喜爱,当然幸运喽。"班级学生哈哈笑起来。"一句玩笑,但是学习历史的意义大家多少可以说出一两点。至于我的课你们会不会喜欢,这咱们得且听我讲之后再给我打分。但有一样你们肯定喜欢......"。"是什么?"这时全班完全静下来,学生都把好奇的目光投向我,寻求答案。我微笑的回答说:"我这个历史老师不会拖堂哦"。这时班级里响起欢快的笑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班级的学生很快接纳了我这个新科任老师,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作为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相比相对缺少与班级学生磨合相处与沟通交流机会和时间,除课堂管理外也相对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课堂也就成为科任老师展示个人魅力和树立威信的主战场。强化课堂管理,为德育工作创设良性空间。科任教师课堂管理井然有序,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自然也有助于学科知识中德育内容的渗透。 品格优秀,行为示范,学生服之敬之。
课外与学生平等交流,主动关心学习上有困难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学生沟通,亦师亦友。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用行动去感化、激励和影响学生。如此,师生间才有真挚的情感和友好的交流,学生也才会欣然接受教师的教导,"信其道,改其行"。这样,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也会增强影响力,大有作为。
四、总结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
在新课改精神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该思考的就是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怎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探索适宜有效的素质教育新模式。在初中阶段,科任教师在普及学科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智力的同时,要积极促使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培养初步实践能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只有每一位科任教师努力的践行这样的教学和育人职责,方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公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教师的德育工作,就如同园丁培育一棵小树。小树需经久阳光雨露的无声滋润,需要适时的松土施肥防虫,小树的茁壮成长就如一种健康优秀的人格品质悄无声息、日积月累的在学生的心中铸就。这个过程离不开德育工作者不懈的一路相伴,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小树在风雨中的每一次抽枝发芽,都如同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留下的每一个磕磕绊绊但又坚定无比的足迹的过程。每一位科任老师要如同期待小树成长一般,虔诚而又耐心的等待学生美丽心灵和优秀品格养成那羽化成蝶的一刻。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育,2009,(04)
[2]"中学德育大纲"发文单位:国家教委文号:教基[1995]5号发布日期:1995-02-27执行日期:1995-02-27
[3]"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沪教委德〔2011〕59号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12月31日
[4]"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政府2010年9月14日
[5]熊鹰:"齐抓共管,和谐发展",《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五期
[6]"更新教育觀念,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第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