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下面,我就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如下方法激发兴趣。
1、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新教材的每一课都为学生提供有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吸引每一位学生很快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学习,并在活动中加以指导。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前后》一课,我打破教室固定座位的限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学生扮成动物,开始上课时先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以小队为单位比赛排队,哪个小队先排好就先进入森林公园。结果,学生们互相督促、互相配合,在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既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又较好地体验到排队要按“前后”的位置顺序才能排得又快又好,既使新知识的教学变得浅显易懂,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纪律行为。
2、利用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参与,才能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例如:在《数的组成》时,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通过动手操作,来直观的体会数的组成与合成。
又如: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征;通过把信纸放在信封里“推一推”、“捡一捡”这个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这样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求知欲。
3、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的教学致力于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尽可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在知识巩固这一环节中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模拟现实的各种活动中,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获得快乐情感。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课尾的各种游戏:在学完《10的组成》后,我通过拍手游戏来巩固数的组成,《物体分类》动手搭出喜欢的东西;下册《小小养殖场》的猜数游戏,《动手做》的剪一剪和拼一拼,《去商店》的小百货游戏等等,我都组织学生模拟活动,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配合,经过共同努力完成一次次的任务,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都有“课已终而未尽”的感觉,而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通过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他们独立,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并保持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取得成就的主观信念,心理学家曾对千名天才中学生进行追踪研究,15年后对其中的30名高成就者和20名无大成就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明显差异就在于自信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首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培养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增強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直接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制约。抽象概括能力差的同学,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数学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很难正确地获得知识,长此以往就容易失去自信。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次,对学生要实施希望教育。教师要热爱每一名学生,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同时要重视思想工作,特别注意不断地给学困生鼓励支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如我班一位孩子,数学基础差,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这学期一开学我就下定决心要转变他,于是每次上数学课时我都会专门为他设计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请他回答。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渐渐的,他对数学有兴趣了,也有了信心,现在上课能积极举手了,成绩也提高了。数学老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数学学科有其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都为我们学好数学增加了自信心。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规律,善于挖掘,持之以恒,一定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把学生从“苦学”的数学大洋中带入“乐学”数学的世界里。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必须平时注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争相发言。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如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课时,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平均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学生去平均分,要分得公平公正,并试着用分数来表示。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上来分,有的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有的把六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适当的表扬奖励也不可忽视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孩子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在课堂上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拥抱,一朵小红花,一个小红旗,一句悄悄话,甚至是一个信任的眼神,都是一种精神的奖励。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如下方法激发兴趣。
1、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新教材的每一课都为学生提供有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吸引每一位学生很快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学习,并在活动中加以指导。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前后》一课,我打破教室固定座位的限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学生扮成动物,开始上课时先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以小队为单位比赛排队,哪个小队先排好就先进入森林公园。结果,学生们互相督促、互相配合,在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既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又较好地体验到排队要按“前后”的位置顺序才能排得又快又好,既使新知识的教学变得浅显易懂,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纪律行为。
2、利用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参与,才能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例如:在《数的组成》时,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通过动手操作,来直观的体会数的组成与合成。
又如: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征;通过把信纸放在信封里“推一推”、“捡一捡”这个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这样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求知欲。
3、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的教学致力于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尽可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在知识巩固这一环节中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模拟现实的各种活动中,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获得快乐情感。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课尾的各种游戏:在学完《10的组成》后,我通过拍手游戏来巩固数的组成,《物体分类》动手搭出喜欢的东西;下册《小小养殖场》的猜数游戏,《动手做》的剪一剪和拼一拼,《去商店》的小百货游戏等等,我都组织学生模拟活动,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配合,经过共同努力完成一次次的任务,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都有“课已终而未尽”的感觉,而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通过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他们独立,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并保持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取得成就的主观信念,心理学家曾对千名天才中学生进行追踪研究,15年后对其中的30名高成就者和20名无大成就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明显差异就在于自信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首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培养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增強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直接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制约。抽象概括能力差的同学,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数学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很难正确地获得知识,长此以往就容易失去自信。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次,对学生要实施希望教育。教师要热爱每一名学生,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同时要重视思想工作,特别注意不断地给学困生鼓励支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如我班一位孩子,数学基础差,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这学期一开学我就下定决心要转变他,于是每次上数学课时我都会专门为他设计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请他回答。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渐渐的,他对数学有兴趣了,也有了信心,现在上课能积极举手了,成绩也提高了。数学老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数学学科有其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都为我们学好数学增加了自信心。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规律,善于挖掘,持之以恒,一定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把学生从“苦学”的数学大洋中带入“乐学”数学的世界里。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必须平时注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争相发言。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如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课时,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平均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学生去平均分,要分得公平公正,并试着用分数来表示。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上来分,有的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有的把六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适当的表扬奖励也不可忽视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孩子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在课堂上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拥抱,一朵小红花,一个小红旗,一句悄悄话,甚至是一个信任的眼神,都是一种精神的奖励。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