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人数40例。其中实验1组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实验2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2组患者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起效时间,明显比实验1组低,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实验1组患者22.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具有临床价值,可在腹腔镜手术中将其作为常规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16-01
  相交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由于腹腔镜手术具备恢复速度快、创伤性较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而为了确保腹腔镜能够有效、安全的进行,关键在于麻醉效果,换而言之,腹腔镜手术的顺利开展与麻醉效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主要分析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共收治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人数40例。其中实验1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高年龄为70岁,最低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4.1±1.4)岁;实验2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高年龄为69岁,最低年龄为20歲,平均年龄为(43.2±1.3)岁。纳入标准:(1)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相关药物过敏史者;(2)心肺功能异常者;(3)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进入手术室之后,所有患者均需要开放锁骨下静脉通路,并接受桡动脉测压处理,最后与脑电双频谱仪进行连接[2]。
  麻醉诱导:实验1组和实验2组患者均静脉给予适量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右美托咪定及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
  麻醉维持:实验1组患者持续输注丙泊酚与盐酸瑞芬太尼;实验2组患者持续吸入七氟烷与持续输注盐酸瑞芬太尼。术中依据脑电双频谱仪值维持在 50~60,合理调整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 依据呼吸末 CO2 分压维持在 35~45 mmHg、BIS 值维持在 40~60、 气腹压力<15 mmHg 调整呼吸参数[3];依据肌松监测间断给予两组患者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推注维持肌松。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指标,其中包括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起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
  1.4统计学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进行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指标 实验2组患者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起效时间,明显比实验1组短,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实验1组患者22.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创伤小等特点,其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全身麻醉是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其麻醉诱导速度较快,能较好地保持通气供氧,利于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更易被患者所接受[4]。全身麻醉中静吸复合麻醉则是联合使用吸入麻醉药物与静脉麻醉药物,其具备明显优势,与传统全凭静脉麻醉相比,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2组患者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起效时间,明显比实验1组低,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实验1组患者22.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具有临床价值,可在腹腔镜手术中作为常规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周斌.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9,(14):363.
  [2]高斌,于会森.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之友,2019,(7):87.
  [3]何俊永,钟祥鹏,李志超,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70-72.
  [4]郭波,陈晓燕.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192-119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髋关节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4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对比两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总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  1.2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09月-11月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集体交接班为对照组,通过护士长组织对科室21名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培训后,把2017年12月-2018年02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对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作为研究组,比较六个月以来医生对护士病情掌握的满意度以及淋巴瘤内科21名护士危重症专项考核的成绩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改善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的64名腹部手术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以切口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两个评价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前后公共卫生人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时间段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编人员以及公共卫生人员数量进行调查并比对,主要选取调查的时间段为防疫站時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时阶段以及当前阶段。结果:经比较可知,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时及当前阶段的在编人员数均明显高于建立前(P<0.05);疾病预防控制中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心室收缩功能改变情况。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PPCM患者为研究依据,依次在患者入院7d、治疗3及12个月后,接受超声检测,评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状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LVESV及LCEDV比入院7d后顯著减少,LVEF比入院7d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通过12个月的治疗,以上指标均比入院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术后出现胆漏的具体原因;方法:肝胆术后胆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手术式和非手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原因包括了T管防治不当、患者自身原因以及副肝管损伤等内容,A组患者治疗康复时间要长于B组;结论:肝胆外科手术中要合理放置T管,保证患者禁食,加强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治疗。【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胆漏;原因;防治【中图分类号】R477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有上升趋势,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其缺乏特异性,往往被患者和医家所忽略。甲状腺激素的长期替代是西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但疗程长,药物维持量大,副作用大。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经方金匮肾气丸对本病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恢复临床指征等均有良好效果。现就典型病案进行分析。【关键词】金匮肾气丸;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80-02  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中想要准确的诊断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则需要开展影像学检查。同时,为了能够全面的掌握治疗疗效,则需要进行影像学的检查,从而确定治疗的效果如何。其中,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为CT和核磁。这两种检查手段在临床中有很大的区别,这就需要在临床中临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检验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同期收集的38例体验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支原体肺炎进行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比较。  1.2方法   采用流失细胞仪,选购美国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