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降低腹透患者血尿酸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观察

来源 :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4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应用别嘌醇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观察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存在高尿酸血症的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维持性腹膜透析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别嘌醇100~300mg/D。结果:治疗组的血尿酸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例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别嘌呤醇降低血尿酸治疗对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有作用且安全。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清尿酸;心脑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
  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约占透析患者死亡率的50%~60%[1-2]。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证据表明,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均明显相关[3]。但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透析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大部分医生只给予透析治疗及饮食指导,很少联合降尿酸药物治疗。为此,我们对于腹膜透析及饮食指导后仍然存在高尿酸血症的CKD5期患者,给予别嘌醇降尿酸治疗,观察其对降低血尿酸水平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8月在我院肾内科开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CKD5期患者,符合下列入选标准:①规律行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每天置换8L腹透液;②规律腹膜透析治疗1月后,仍然存在高尿酸血症:男>420μmol/L,女>360μmol/L;③未使用别嘌醇及其他治疗高尿酸的药物;④患者依从性强,能定期复诊,配合观察。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其他非肾性继发性高尿酸血症;②开始透析时已经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入组期间共获得符合观测条件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 例和别嘌醇治疗组33 例。观测过程中,对照组失访2 例;别嘌醇治疗组失访1例,因别嘌醇不良反应退出1 例。最终完成观察者为64例,其中对照组32例,别嘌醇治疗组3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 例。年龄41~76岁,平均(58.8±9.4)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 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损害8例,多囊肾1例,药物性肾损害2例。别嘌醇治疗组中男22 例,女10 例。年龄40~78岁,平均(60.0±11.1)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4 例,糖尿病肾病7 例,高血压肾损害9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对照组血UA 水平453 ~ 598 μmol/L (531.72±72.30)μmol/ L。别嘌醇治疗组血UA 水平413 ~ 591 μmol/L(517.23±75.21)μmol/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组成、血UA、血红蛋白、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基础血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将符合观测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别嘌醇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基线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等一般情况,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uric acid,UA)、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血压等观察指标。别嘌醇治疗组给予别嘌醇100 ~ 300 mg/d, 从小剂量始逐渐增加,血UA 降至300 ~ 360 μmmol/L 时逐渐减量维持。别嘌醇最大剂量为300mg/d,即使患者血尿酸仍大于360μmol/L,亦不增加剂量。初始治疗时每月检测血UA 等观察指标,病情稳定后适当延长检测间期至2 ~ 3 个月。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嘌呤、低盐、优质蛋白的饮食指导、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常规纠正贫血、纠正低钙高磷、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观察期间其他药物据病情变化相应调整,但基本治疗保持相对稳定。观察期限24 个月, 对比前后UA等观察指标的变化及记录观察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定义为:急性心肌梗塞、心衰(心功能Ⅲ级或Ⅳ级)、心绞痛、严重心率失常、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塞等。观察终点为:因为感染等原因改行血液透析或死亡(全因死亡)。各项化验值为空腹血液标本测得值,由我院检验科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设定P <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别嘌醇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在基线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血压、肌酐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有可比性,在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收缩压、肌酐均较基线处有所上升,血清白蛋白均有所下降,但其上升或下降的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UA变化
  观察满24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血UA 水平与基线比未见显著变化; 别嘌醇治疗组患者的血UA 水平较基线下降,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t = 13.166,P = 0.000)。见表2。
  2.3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24个月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别嘌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4 别嘌醇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过程中因别嘌醇不良反应退出1例,停用别嘌醇后症状消失,未发生严重不良。
  3 讨论
  尿酸是饮食中和内源性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 约2/ 3 经肾脏排泄。在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过程中,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尿酸的清除率亦下降。在CKD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现象[4]。进入CKD5期后,病人开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透析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尿酸,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存在高尿酸血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约占透析患者死亡率的50%-60%。因此探讨影响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改善其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国外研究证实, 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5-7],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为减少透析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依据。   近年的多项研究均表明, 尿酸对心血管有直接的致病作用[8]。Marilla 等验证了血管病变是由尿酸介导的, 而并非继发于高血压[9], Raoe 等曾证实尿酸能直接导致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的表达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10]; 同时高尿酸刺激RAS 和COX2系统[11,12], 诱导趋化因子的表达和组织炎症反应。也有研究的结果显示,稳定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能独立地影响血管僵硬度,参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3]。尿酸可能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对血管弹性产生影响。有研究证实,尿酸在体外能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减少[14],而一氧化氮是血管松弛的重要物质,由此可能增加动脉僵硬度。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进而影响血管壁的弹性[15]。高尿酸血症可损伤内皮细胞,导致其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受损,而致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另外Kang 等人认为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可能参与了尿酸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过程。他们发现尿酸能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RP,并进一步导致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减少[16]。也有研究提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更与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17]。
  别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别嘌呤醇治疗后,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较基线处有所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尿酸水平更低,同时治疗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这提示,别嘌醇减低血尿酸水平后,减轻了血尿酸对血管的直接和间接损害, 保护了心脑血管,提示降尿酸治疗对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用,而且是安全的。故重视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 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可能是防治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洪大情, 王莉. 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J]. 中国血液净化, 2008, 5: 236-238.
  [1] HONG DQ, WANG 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lysis pati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 2008, 5: 236-238. Chinese
  [2] Burke SW, Solomon AJ. Cardiac complications of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Adv Ren Replace Ther, 2010, 7( 3) : 210- 219.
  [3] Suliman ME, Johnson RJ, Garcia-Lopez E, et al. J-shaped mortality relationship for uric acid in CKD[J]. Am J Kidney Dis,2006, 48: 761-771.
  [4] Johnson RJ, Schreiner GF. The role of acquired tubuloterstial disease in the paphogenesis of salt dependent hypertension[J]. Kidney Int, 1997, 52( 5) : 1169- 1179.
  [5] Br and FN, Mcgee DL, Kannel WB, et al. Hyper uricemia as a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Framing ham study[J]. Am J Epidemiol, 1985, 121( 1) : 11- 18.
  [6] Freed man DS, Williamson DF, Gunter EW, et al. Relation of serumuric acid to mortality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The NHANESI Epidemiologic follow up study[J]. Am J Epidemiol, 1995, 141( 7) : 637- 644.
  [7] Bonora E, Targ her G, Zenere MB, et al. Relationship of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young men. Role of obesity and central fat distribution. The verono young men ather osclerosis risk factors study[J]. Int Jobes- Relat- Metab- Disord, 1996, 20( 1) : 975- 980.
  [8] Nakagawa T, Mazzali M, Kang DH, et al. Hyperuricemia causes glomerular hypertrophy in the rat [J].Am J Nephro,2013,23(1):2~7.
  [9] Marilda M, John K, Lin H. Hyperuricemia induces a primaryrenal arteriolopathy in rats by a blood pressure-independent mechanism[J].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 2012, 282(2) : 991-997.   [10] Rao GN, Corson MA, Berk BC. Uric acid stimnlates vascusmoothmuscle cell pr- oliferation by increasing platelet-derigrowth factorA-chain ex pression[J] . J Biol Chem, 1991, 2(13) : 8604-8608.
  [11] Gruskin AB. The adolescent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 Am J Kidney Dis, 1985, 6(2) : 86-90.
  [12] Ohno I , HosoyaT , GomiH, et al. Serum uric acid and renalprog-nosis in IgA nephr- opathy[J] . Nephron,2011, 87(4) : 333-339.
  [13] Ishizaka N, Ishizaka Y, Toda E, et al. Higher serum uricaci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rterial stiffness in Japanese individuals[J]. Atherosclerosis, 2007, 192: 131-137.
  [14] Khosla UM, Zharikov S, Finch JL, et al. Hyperuricemia induces endothelialdysfunction[J]. Kidney Int, 2005, 67:1739-1742.
  [15] Furchgott RF, Zawadzki JV. The obligatory role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relaxation of arterial smooth muscle by acetylcholine[J]. Nature, 1980, 288: 373-376.
  [16] Kang DH, Park SK, Lee IK, et al. Uric acid-induced Creactive protein expression: implication o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of human vascular cells [J]. J Am Soc Nephrol, 2005, 16: 3553-3562.
  [17]邬碧波,倪兆慧,钱家麒,等.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J], 2004, 1( 5) : 36- 37.
  [17] WU BB, NI ZH, QIAN JQ,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chronic kidney failur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2004, 1(5) : 36- 37. Chinese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邓晓燕,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郴州市肾脏病诊疗研发中心,主治医师
  第二作者:廖湘平,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郴州市肾脏病诊疗研发中心,主任医师。
其他文献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护理制度及操作规范,准确无误地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以保障患者在护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身心安全。妇产科护理工作非常繁重,在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从而为护理安全埋下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加强对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一、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托珠单抗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试验。观察组患者给予托株单抗+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托株单抗8mg/kg,每4周静脉滴注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4周。完成双盲期试验的患者继续进入24周的开放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于高龄人群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这期间的护理进行讨论与研究。方法 给予48位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合理的心理护理、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对症治疗。对手术后的肢体给予密切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嘱咐并监督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44位高龄病人术肢的功能恢复的很好,有3位病人比较其他恢复情况稍差,1位患者伤口愈
期刊
摘要: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地流传和传承下来,就是因为一代代的生息繁衍、代代相传,不能否认,妇产科学也随然人类的繁衍史和人类的文明史而走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而且是由愚昧走向文明,由不发达走向发达,这就是妇产科所走过的历程。而妇产科护理正是整个妇产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产妇康复期和婴儿的生长期的重要阶段,为此,本文将从妇产科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问题、妇产科中有效的对策及建议两大方面入手,提供建议弥补
期刊
摘要:目的:统计分析临床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治疗慢性宫颈炎提供帮助。方法:抽取40名慢性宫颈炎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并且对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宫颈糜烂和宫颈肥大,好发于育龄期的女性。结论:通过研究分析慢性宫颈炎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为治疗慢性宫颈炎提供依据,预防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临床特征;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替莫唑胺化疗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在我院经病理学确诊为恶心胶质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据体表面积分别给予环己亚硝脲和替莫唑胺化疗,定期随访并行强化MRI或CT检查,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未进展存活率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实体瘤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36例生活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严重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之后的病菌监测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行气管切开术之后实行的感染致病菌监测及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评价。结果:64例患者术后者死亡20例,死亡率为31.2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及采取科学综合的护理措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痛苦,还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223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方法。结果: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结论:依照临床妇产科具体工作要求及患者个性化差异,合理应用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及各种相关技巧,努力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和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已经确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用针灸和整脊治疗,对照组仅用与观察组相同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30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ADL的评分上升幅度。结果: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ADL的评分上升幅度、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护理措施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2013年收治的30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30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围手术期进行干预后,痊愈2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