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们为什么要出走?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两个教育新闻引起公众注意:一个是内地共17名省级和市级状元被香港大学最高达48万港元的奖学金“挖”走,情愿舍弃内地学生趋之若骛的北大、清华。据报道,内地考生申请到香港院校就读的人数,较20lO年增长12%。另一个则是上海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因生源争夺而引发的“口水战”越演越烈,丝毫没有名牌学府应有之素养。
  名牌学府为什么要争抢优秀生源?除了给自己的“校脸”贴金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连年大搞基建扩招带来的债务问题。据报道,截至2010年底,中国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约2634亿元。在高校云集的陕西省,截至2009年底,40所省属公办高校负债就高达10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因此,争夺生源特别是优秀生源便成为拯救高校濒临名誉下滑、经费困顿问题的生命线。
  然而,状元们舍清华、北大这类所谓国内最高学府而投奔香港大学,却完全是国内高等学府的咎由自取。状元们意识到,目前摆在国内大学生面前的两个严峻现实是:一、中国大学的课程设计与当代职业素养需求相去甚远,以至于大学生毕业后经常茫然于世,无法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二、自大学扩招以来,通过考大学来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要比过去收窄了很多,近年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多让大学文凭霎时几成废纸一张,竞争丧失优势,失业率居高不下。
  据今年教育部套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93377,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年出现报名人数的较大幅度下降。与高考生源人数发展趋势相反,高考录取率近几年则持续走高,而留学海外的学生也在近几年连年走高。可见,国内学府逐步走向被学生抛弃的格局已成必然。
  毋庸諱言,学府的问题背后是教育的问题,教育的问题背后是制度的问题。教育模式和制度应该突出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主题,打破教育官僚式垄断,把治校权力交给专业教育家,由模子化培养转向多元化培养模式,针对性培养人才,提供一个人才得以完全发挥的平台才是学府设立的本质所在。
  大学改革,就是要告别“学生竞赛”的套路,走向“大学竞赛”的良性轨道上来,从追求大学数量到追求教学质量,在竞争中拓宽大学的实际效用,满足社会和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的教育应让“一流考生”成为“一流学生”,最终成为真正的“一流人才”,而不是把考生玩弄于股掌,成为社会利益争夺的牺牲品。(原载《新京报》)
其他文献
从《以包容心对待社会中“异质思维”》、《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到《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可信可敬》等多篇评论,一改“党报”的沉闷与呆滞,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有理由相信,《人民日报》的这番“变脸”,可能并非简单孤立的个别事件,而是官方重建公信力之系统工程的先行先试。  一个政权的合洳陆程度,取决于多数公民对政权的认可程度。因为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政府的行为,使大多数官方媒体丧失7自我
期刊
去年夏天有次和朋友一起吃饭,在北京一家很有情调的餐馆。老友唐带来一位身穿牛仔、皮靴,身材高挑的女孩,向我们介绍说是他的女朋友。在座的六个朋友没有一人表示了丝毫的尴尬一尽管居早巳结婚,有两个孩子,而我们都认识他的妻子。如今在中国带着情人参加聚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何况是在这样一家高品位的餐厅,能负担起这里消费的绝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  我问唐的女友:“你是做什么的?”虽然问题有点唐突,但她看上去并不
期刊
从黄土地到黑土地,再到调任赴京,高岗是成功的,虽然其问早已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高岗的人生历程尽管不长,但他所拥有过的头衔却不少:高政委、高司令、高书记、高议长、高主席……  也许这些头衔与有的人比较起来并不算多,但高岗曾经同时拥有三个极其显赫的“高主席”头衔,这恐怕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1953年,他同时担任的三个“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计划委员
期刊
王悦刚(音译),这男人可以修理你的龟王(北京时下流行的电动自行车)。  王是LLC电动自行车销售中心的经理,他现在跟他哥哥垄断这个地区的干洗生意。当我问他,为何要跻身电动自行车这行时,王说:“干洗生意现在很不好,没有长进。”  对于龟王,我并没有好感。它曾在北京冬眠了大半个冬季,后在12月份的一个下午崩溃,而当时我正好在去面试的路上。这有点被背叛的挫败感,我将它扔在工体旁边的树下,发誓再也不会要这
期刊
北京友人N工作表现优异,获所属公司提拔,升职加薪。对他表示祝贺,没想到他反应冷淡,不屑地说:“那点钱,请人吃几顿饭就没了。”  我愣了一下,哑然。N刚30岁出头,一年前跳槽时向我咨询过,我因而知道他每月工资拿到手6000多元人民币,这回涨了1000元,我想加薪15%,那感觉应该良好。但经他这么一说,想想此地请三俩朋友上中档馆子馆子吃饭,一次消费300元都嫌寒碜了,1000元,确实才够吃三次。  我
期刊
7月9日,网友“我的遭遇24”在天涯论坛上发帖,用长达万言描述其丈夫——中科院“准院士”、中科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包养二奶、小三、小四,并养育了一个私生女,帖子中还配发了几张作为证据的照片和协议书原文,此贴在网上迅速传播。“我的遭遇24”在文中称,她于1987年与段振豪结婚,1989年后夫妻俩一直生活在美国。2001年后,段振豪开始回国参与科研项目,并最终于2007年长期待在国内发展。“
期刊
李登辉、陈水扁曾经亲如父子,反目之后又先后因贪渎案陷入司法泥沼,现在李唯一比扁好的是,李快90岁了,即使被判有罪,应该也可以躲过牢狱之灾我已经老了,快90岁了,死都不怕,哪会怕什么压迫的手段对付  “我!”7月1日,重案缠身的李登辉在参加台联党募款餐会时,略带激动地对台“最高检察署”特侦组喊起话来。这是李登辉因“国安密账案”被起诉以来的首度露面。    羁押可能性不大    6月30日,台特侦组以
期刊
7月11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举行了会谈。这是马伦任参联会主席后首次访华。海军上将麦克·马伦是现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主席,虽受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双重领导,但由于后两者均属于文职官员,马伦将军即是如今美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长官,就连驻伊美军总司令也称其为“老板”。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这位美军统帅自小在好莱坞长大。    从好莱坞走出来的将军   
期刊
“对于慈善事业,我会在保证两个前提下去做,首先确保公司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其次要保证家人有一个不错的生活水平。”  多年以后,曹德旺依然清晰记得孩提时在香案前磕下第一个头的情景,母亲站在香案边,而家里,几乎空得什么都没有。  “如果你把人生获得的财富当做一种礼物,你会变得很淡定,不那么浮躁。”如今已是中国首善的曹德旺坐在记者对面,神态安详得如同邻家的长辈,娓娓讲述自己坎坷而丰富的过往。  穷的“馈赠
期刊
“你跟她讲欺诈,她跟你聊创业了;你跟她讲赔偿,她跟你讲慈善了;你跟她急眼,她还跟你飙泪了;达芬奇最新力作——《蒙娜丽莎的哭泣》……”  “达芬奇大床,今天,你睡了没有?看了达芬奇新闻发布会才明白一件事,原来眼泪也可用来赚钱的。——我那用钱堆起来的床,你睡了吗?要是还没睡,那我再哭;要是你想退,我更要哭:要是你敢查……我,我就敢哭死给你看。”  “从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啊:喝三鹿、吃地沟油油条、瘦肉精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