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态度。营造探究氛围是探究活动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关注情感 探究 自主学习 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取科学知识”转向为“为了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态度”,也就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而在探究活动中,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中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1、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所压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教学《圆锥体积》为例。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由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以前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是全班同学看教师示范操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比较底和高,就是忘了乘以1/3。如果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效果就不一样,可有效强化学生对“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合作探究、群体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使他们逐渐养成具合作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
3.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这种意义上讲,成功是发展之母。
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要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教学中发现,学习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次次都会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在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我们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评价策略,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仍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得出:s=1/4лd2,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他非常高兴。以后的练习中他就常用这个公式计算。这也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最感兴趣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这一点早已被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实践所证实。
⑵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我们应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
⑶延迟性评价。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例子“某皮鞋厂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81万元,后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95万元,这个厂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创产值多少万元?”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同时,改编了例题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探究性问题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付国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1、2 期。
[2]李小梅:《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体现〈课改纲要〉精神》(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10期 。
[3]熊宗萍、何训光:《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9期。
[4]罗兵:《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湖南教育)2003年第8期。
【关键词】关注情感 探究 自主学习 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取科学知识”转向为“为了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态度”,也就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而在探究活动中,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中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1、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所压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教学《圆锥体积》为例。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由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以前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是全班同学看教师示范操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比较底和高,就是忘了乘以1/3。如果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效果就不一样,可有效强化学生对“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合作探究、群体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使他们逐渐养成具合作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
3.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这种意义上讲,成功是发展之母。
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要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教学中发现,学习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次次都会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在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我们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评价策略,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仍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得出:s=1/4лd2,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他非常高兴。以后的练习中他就常用这个公式计算。这也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最感兴趣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这一点早已被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实践所证实。
⑵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我们应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
⑶延迟性评价。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例子“某皮鞋厂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81万元,后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95万元,这个厂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创产值多少万元?”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同时,改编了例题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探究性问题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付国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1、2 期。
[2]李小梅:《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体现〈课改纲要〉精神》(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10期 。
[3]熊宗萍、何训光:《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9期。
[4]罗兵:《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湖南教育)200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