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下与形上的统一:《周易》成书要素及其所显示出的意识世界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周易》中的《大畜》卦以及《系辞》的分析理解,参照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与宗教》中对初民思想状况的分析、《庄子·天下篇》中对“古之道术”的描述,认为《周易》之成书,有其历史上发生的事实典故,有中国古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朴素的概念规律,还有古人对世界本原的宗教式猜想和巫术式的掌握,这四者共同形成《周易》之书的四种来源。意、象、言、例,四者是统一的,形上之道、形下之器是殊途同归的。
  [关键词]古之道术;巫术;科学经验;宗教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6-0159-04
  在那浩渺遥远、充满传说和想象的远古时代,在雅斯贝尔斯所谓哲学的突破、世界各个主要文明相继诞生的“轴心时代”之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世界是怎样的?这个意识世界又怎样被后世哲学加以改造利用以成为新思想的价值之源?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都非常耐人寻味的千年谜题。作为记录那个时代综合状况的六部典籍的第一部,《易经》里包含了太多的因素,值得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品读。《周易》从成书到渐渐被尊为经典而得多家注释,其中经历了非常漫长的一段时期,才逐渐形成今天的面貌。下面,我们不妨以《周易·大畜》为例,来作一次尝试。
  1《大畜》卦卦辞本义
  “大畜(乾下艮上):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大畜是本卦卦名。《释文》中解释:“畜,本又作蓄,义与《小畜》同。”大概的意思就是聚积,大畜就是积蓄很多。利贞,就是说这是个很有利的占卜。利在何处呢?后面的卦辞是鼓励占卜之人不要在家中进食,也就是要离家向外谋食,会逢吉祥。不家食,朱熹解释道:不食于家乃是谋食于朝,其实,不食于家不一定就是谋食于朝,况且后面的爻辞也没有丝毫谋食于朝的迹象。利涉大川,有利于长途远行,一般情况下,只有远行才会遭遇名山大川。从整个卦名卦辞来看,大畜卦的主要含义就是鼓励占卜之人离家远行谋生,如是者会获得大积蓄。
  “初九:有厉,利巳。” 巳,闻一多、李镜池皆认为应用作 “祀”,祭祀之义,祈求鬼神福佑。初九为起始之爻,出门远行、闯荡天地,难免会遭逢一些挫折、劫难,当然要祭拜祖先,祈求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保护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况且,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远行之前,必须要祭拜祖先,拜别父母,方可出行,否则是为不孝。
  “九二:舆说輹。” 舆,车。说:用作“脱”。輹:用作“辐”,这里指维系车身与车轴的绳索。这根绳索从车上脱落,意思是行程之中车辆出现了故障,在长途跋涉之中出现类似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维修之后并不妨碍继续前行。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骏马驰骋追逐,可以克服行程中的艰难。车仗经过修整之后坚固完好,更兼驾车的人技艺娴熟。良马,好车,技艺娴熟的驾驭车马的人,三者齐备,有利于继续前行。
  “六四:童牛之牯,元吉。” 童牛,小公牛犊。牯,牛角上的木架,小公牛犊未经阉割、驯化,所以必须要给牛犊的牛角架上木架,以便于驯养。大吉大利。不妨如此设想:经过一番跋涉之后,出外谋生的人们终于来到一片适宜开垦拓荒的好土地,开始安营扎寨,在此地落脚。爻辞乃是描述人们畜养牲畜的田园美景,自然大吉大利。
  “六五:豮豕之牙,吉。”。豮:阉割。牙:猪栏。把猪进行阉割之后,将其驱赶进猪圈,自然也是吉祥好事。同六四爻辞一样,六五爻辞也是在描述畜牧之农事。在一片原始蛮荒的土地上,恳地拓荒,养猪放牛,好一派蒸蒸日上的兴旺图景。
  “上九:何天之衢,亨。” 何:用作“荷”,意思是承受、承接。衢:福禄、保佑。爻辞乃是说主人公得到了上天的垂青,给予庇荫,诸事顺利。主人公遵照大畜卦的指引,远行谋生,克服诸多艰难,更兼辛苦劳作,终于修成正果,安居乐业。大畜之卦,描绘了这样一个远行拓荒的故事,线索清晰,叙述流畅,细节突出,有始有终,非常精彩。
  2根据《系辞》所作的分析
  我们现在已经无从知道,上述的这个故事究竟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其后人成为名门望族故记录先祖之事迹,还是《易经》编者为了表达卦义而选择了一个曾经普遍发生过的事例。但是不管怎样,它与大畜的卦义契合,非常恰当,其中必然存在选择的理由和内在的联系(虽然也许有的联系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可思议了),这种联系存在于何处呢?笔者以为,可以通过《系辞》的一些话语略加推测。
  《系辞》开篇就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又有下面两段:“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几段宏大叙事的话语,很明显是一段宇宙生成论的描述。在数千年前,古代中国人在生活中形成了对自然界的种种经验,并加以思维和想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概念体系和解释系统,这些概念和解释就成了古代中国人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本要素。这几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天和地因为各自的性质不同而区分开来,同时形成两种不同的运行规律,这就是乾道和坤道。乾道性阳,刚健勇进,以动为主;坤道性阴,柔和守成,以静为主。于是乾坤互动,阴阳相摩,刚柔相推,生成四象,继而生成八卦,终于变化生成世界万物,并且由于两者的运行形成了昼夜、寒暑、四季。同时,在变化过程中,万物根据不同之禀性各自聚类,自人观之,有有利者,有有害者,所以有吉有凶,人需要选择、避趋。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成功、失败的案例积累下来的种种经验教训,肯定要通过各种方式教授给后代子孙。
  当时的原始信仰体系以及巫术占卜是主要的意识形态,于是占卜与这些朴素的概念解释体系以及经验教训的结合就非常有可能,这种猜测在《系辞》中也可以查找到一些线索。   线索一:“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现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颐索隐,铯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可见,古之人非常重视天地四时等朴素的概念和规律,古圣先贤们也是利用这些为老百姓造福,而应用的具体形式,就是占卜之法。古人出于自身的科技条件和思维方式,不会认为占卜是迷信,而相反认为上天会降下种种预兆、象征甚至文字,来指导人的行为。于是,根据一些被认为是天书等的东西,再加之以人世世代代积累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朴素的概念规律,就形成《易经》。《易经》之中:占卜之法是取法于天,兼有宗教和巫术的性质;象数算法是一种规则良多、计算复杂、至今难以完全索解的独特数学,乾坤阴阳六十四卦是概念和规律,卦爻辞则是经验教训以及典型事例。在《古史辨》第三册中,顾颉刚等老先生揭示出了《周易》许多卦爻辞实际记述的都是一些史上确有发生的故事。当然,有的卦缺少相应的事例或者由于想要表达的事理比较抽象而无法用事例表达,所以加之以象征和比喻。例如,乾卦以龙为象征,噬嗑卦以吃作比喻等。
  线索二:“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圣人有以见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此段进一步证明了前面的推测,描述得更加具体,讲述圣人如何创制《易经》。传说中的包牺氏观察天地以及自然万物的种种象征和规律,总结出八卦相荡的道理,以解释世界,指导人事。圣人通过象征来表达天意,通过设卦来表达人可为不可为的内容,配上卦爻辞来具体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其中刚柔八卦的变化来尽量趋利避害。
  线索三:“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溘》。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卦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上面两段话具体描述了《易经》的功用。首先是说明《易经》是联系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的桥梁,通过表达无形世界的道,来指导有形世界的种种行为,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接下来的一大段是说,古之领袖、圣人之所以能够引导人类逐步走向文明和发展,几乎都是从六十四卦中的某些卦中获得了指示和灵感。当然,如果以现代理性的思维来重新思索这段话,肯定是《系辞》之作者为了突出《易经》之神圣地位和有效性,将古代领袖的成功案例与六十四卦联系起来。从典故和卦义的契合程度极高来看,事实也许正好相反,这恰好说明了后人从古圣先贤的成功案例中吸取了很多宝贵经验,从而指导自身获得成功,这些经验也成了《易经》成书所吸取的宝贵资源。
  3从西方宗教学的角度进行的分析
  文化功能主义的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在他的《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详细阐述了他所认为的巫术、科学与宗教的意义以及关系。
  在他的这本书的第一章《初民及其宗教》的开篇,马林诺夫斯基就直接表明了他的态度:“无论怎样原始的民族,都有宗教与巫术,科学态度与科学。”“一切原始社会,凡经过可靠而胜任的观察者所研究过的,都很明显地具有两种领域:一种是神圣的领域或巫术与宗教的领域,一种是世俗的领域或科学的领域。”
  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分类,所依据的应该是巫术宗教所追求的方法是非理性、超自然的方法,所追求的力量也是关于神、灵的力量,而科学则是理性的、经验的、实证的,所以前二者属于神圣领域,后者属于世俗领域。
  首先,作者就将自己与弗雷泽关于巫术与科学的理解区别开来。弗雷泽认为巫术是原始人的原始思维对自然界各种联系的认识结果,是在原始思维中被认为是某种必然规律的东西,而科学是在巫术之后、在否定巫术的思维结果但肯定巫术的思维方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作者则坚信原始人具有现代人相似的理智,并强调这种理智一直被原始人使用,产生出各种实用的知识和经验技能,帮助原始人的生活。他说,如果人类学家对土人说:你们的劳作中只要有巫术就够,而不需要别的,就会被土人嘲笑。他说:“土人之间,是将两种领域,划分清楚的:一方面是一套谁都知道的天然条件,生长的自然顺序,一般可用篱障耘芟加以预防的害虫与危险;另一方面是以外的好运与坏运。对付前者是知识与工作,对付后者是巫术。”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前者“毫无疑问地具有科学的起点”。
  也就是说,原始人在实现事功的时候同时采取两套办法:一套是世俗领域的科学经验,以“尽人事”;一套是神圣领域的巫术,来尽量地求得好运避免倒霉。所以才有人们通常所见的“巫术深深地夹杂在知识与实用技术里面”的现象。   所以,巫术与科学不是承接的关系,而是并列的关系,而且分别存在于神圣和世俗两个领域,它们截然不同:“科学,就是蛮野人的原始知识所代表的科学也是根据日常生活中正常普遍的经验——人与自然界为营养安全而奋斗所得的经验——而以观察为基础且为理智所固定的。巫术所根据的乃是情绪状态的特殊经验;在这等经验之中,人所观察的不是自然,而是自己;启示真理的不是理智,乃是感情在人类机体上所起的作用。科学所根据的信念,是说经验、努力与理智为其实;巫术所依靠的信仰,乃是说,希望不会失败而欲求不会骗人的。知识的理论是因逻辑而来,巫术的理论则因联想受了欲求的影响而来。一件经验上的事实所告诉我们的,是已知的知识系统与巫术的信仰系统乃各在不同的传统以内,不同的社会布景以内,不同的行为以内;一个属于世俗的领域,另一个则是圈在规条、神秘与禁忌里面,乃占了神圣领域的半幅版图。”
  马林诺夫斯基有力地证明了初民是理性与非理性并用、经验、科学与宗教、巫术并列的,把这个观念放到《周易》的成书要素的考辨上来,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这部“六经之首”的古书里面既有经验教训,又有朴素概念,还有宗教和巫术的双重成分,这原本就是初民的自身思维使然。这里,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初民能够非常确切的知道什么时候该用科学,什么时候该用巫术,两者泾渭分明,笔者认为看这是一种现代式的想当然,很多对土著居民的调查以及在古代书籍的记载中都可以看出,古时候这些思维明显是混同一起不加区分的,《周易》也是其中一例。
  〖BT(1+14从中国最早对“古之道术”的记载进行的分析
  中国古代对“古之道术”论述最详尽的记载见之于《庄子·天下篇》:“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这段话是说,所谓“古之道术”,作为古代当时的知识和意识形态系统,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一个混成的大的整体,神明圣王,这些神秘的本源、高明的智慧、高尚的品德、世俗中无上的权力,都是包含在这个唯一的“古之道术”之中的。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这段话是讲“古之道术”内部有一个内在的层次,对“古之道术”的不同程度的习得和不同目标的实践,会形成天人、神人、圣人乃至君子的不同级别,更有世俗政治和百姓日用所需要的指导性的标准和方法。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此段承接上段,颂扬那些创造并生活在“古之道术”之中的古人,既能够据此很好地处理与神明、天地之间的关系,又能够育成自然万物,还能协和天下万邦,恩惠泽被普通百姓,真是堪称完美!“古之道术”既能够明确和显现本体和神明,又能够着眼和落实于生活实践的各个具体领域,其运行和导引是无处不在的。这个完备的“古之道术”曾经依靠“史”的世传而被传承下来,书籍方面就是主要由六经来承载,六经各有侧重。这里需要阐明的是,虽然这里说“《易》以道阴阳”,但这仅仅是就其书的典型特点而言的,并不是说《易》里面只说阴阳。很明显,《诗》里面不仅仅说志,《书》里面也不仅仅是讲事,如此等。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这是说春秋以降诸子蜂起,百家分别从“古之道术”中得到某一方面的传承,或出于对其中某一方面的喜好,而将其割离出来并加以阐释、提升,使其绝对化,而相互之间缺乏连贯和沟通,所以使得“古之道术”被诸子分裂,百家各执一端相互攻诘而成争鸣之势。
  通过对《庄子·天下篇》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混合(或者说孕育)了宗教、巫术、科学、政治、人伦等的“古之道术”,是一种混成的、只有粗略分辨没有确切划分的各种领域的知识和观念的集合体,是古人当时的意识形态。六经,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书面载体,而作为位列六经第一位的《易经》,其所包含的内容之庞大驳杂可想而知。但是这些知识和观念又被《易经》以一种阴阳占卜的方式巧妙圆融地结合在了一起,的确显示出了“古之道术”的无上魅力。
  由最后一段的“道术将为天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以及“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这些语句可以想见,作为百家之一的儒家,从其鲜明的道德与伦理立场出发,会对六经典籍作道德与伦理式的理解和阐释,“十翼”虽不一定如传说般为孔子所作,但为儒家所作应大体不差,其中对六十四卦的理解就充满了儒家气息。下面,我们再看看经过后人阐释的大畜卦,已经成为微言大义的指导性思想。
  5《易传》对《大畜》的哲学提升
  《彖传》对大畜的阐释是:“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很明显,《彖传》已经完全超越了最初六爻所描述的故事本身,开始用大道理解释大畜的卦辞,通过阐释大畜卦的大义,说明为什么大畜鼓励人们远行谋食。《彖传》的大概意思是:大畜的两个单卦,乾在下,艮在上,乾卦刚健,艮卦笃实,日出于山中,一点点爬升,光辉越来越耀眼。所以,大畜卦的特点就是刚劲之性不断前进,崇尚贤良,能够收留住很多刚健的事物,大有收益。“不家食吉”,就是鼓励贤良不要隐居在家而要出门建功立业;“利涉大川”,即能够克服大难取得大成,是因为顺应天道,符合正确的规律。
  而《象传》则更进一步,对大畜卦进行了转向和提升,着重从个人修养、人伦道德方面进行阐释,儒家的特点开始显现出来。《象传》对卦辞的解释是:“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天在山中,是说乾在艮下,山能蓄住乾,所以有大畜。睿智的君子应该能够对历史上的古人言行多加学习,以积累其良好的品德。接下来,《象传》顺序解释了六爻爻辞:
  “‘有厉利巳’,不犯灾也。”为了避免灾祸而进行祭祀,当然不会犯难于灾祸之中;“‘舆说輹’,中无忧也。”九二乃是阳爻处于阴位,不当位,所以会遇到故障,但是由于居于中位,得中,所以没有困扰,可以顺利克服;“‘利有攸往’,上合志也。”有利于继续前行,是因为按照卦象,继续向上发展符合整卦的大义。
  “‘六四元吉’,有喜也。”六四之爻大为吉祥,是因为有喜悦之收获;“‘六五之吉’,有庆也。”同上爻,一样值得庆祝;“‘何天之衢’,道大行也。”得到上天的保佑,是因为大畜卦发展到顶端了,大畜之道得到施行。
  〖JP3通过《象传》《彖传》的阐释,大畜卦的大义已经跃然纸上,其义超越了六爻所讲的故事本身,但又没有脱离故事本身,卦象、卦义、故事、《彖》《象》之阐释,意、象、言、例,四者是统一的,都是在宣扬学习古圣、拓展进取、积蓄大德的道理,形上之道、形下之器是殊途同归的。
  总之,《易经》之成书,有其历史上发生的事实,有中国古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概念规律,还有古人对世界本原的猜测和设想,全部汇集在这部大书之中,成为了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后人不断附会、解释,配以十翼,大加注释,《周易》遂成六经之首。
  理解《周易》,从形下、形上的统一性理解六十四卦,互相印证,当能有所收获,或可为大畜也未可知。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周易本义[M].1版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2]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1版济南:齐鲁书社,1998
  [3]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M].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郭庆藩庄子集释[M].1版北京:中华书局,1961
  [5][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与宗教[M].李安宅,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其他文献
[摘要]“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的计算往往需要在侵权产品销售数量和专利产品销售量的减少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美国谷物处理公司案确立的规则为:在认定侵权产品销售数量和专利产品销售量的减少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需要考虑侵权人如果不侵权,采用非侵权方式和权利人进行竞争的情况。相比之下,我国一些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过于宽松,建议在司法实践中考虑非侵权替代技术是否存在。 
期刊
摘要:对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存在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并与贫困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相比较,贫困农户小额贷款难问题已有缓解,但仍存在农户贷款利率偏高的情况。基于贫困农户贷款的经验,对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路径提出了降低小微企业金融结构准入、放宽小贷公司融资杠杆比例、为小贷机构减免税收以降低其运营成本、利用财政资金为小贷机构融资提供支持、建立专门的“支农”、“支小”批发资金等建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湖南卫视的亲子节目热播所展示的营销效果进行概述,引出对家庭营销进行思考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营销模式的特征,最后阐述了其对市场营销的两点启示,希望本文能够为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营销方法;亲子节目;家庭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024-02    《爸爸去哪儿》成为2013年湖南
期刊
[摘要]随着体育行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体育竞赛表演是否纳入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拟从现阶段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知识产权劳动理论为视角讨论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保护的正当性。  [关键词]体育竞赛表演;著作权法;独创性表达;知识产权劳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6-0179-02  随着科学
期刊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如何将自己成功地营销出去,是一个应该引起大家关注的话题。本文借鉴营销学上的4P策略,提出了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特殊产品,围绕四个方面制定相应营销策略,从而成功把自己营销给用人单位。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011
期刊
[摘要]波特理论和资源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两大流派,它们一直是一对外生与内生的对立观点。战略管理的终极目标都是如何提升企业的业绩。基于两种理论的相同目标,笔者对它们进行梳理,发现两种看似对立的理论之间其实存在极强的互补性。提取两种理论的核心理论,引入能力资源专业化概念,建立专业化战略竞争力(ssc)模型。  [关键词]竞争理论;资源理论;能力资源专业化;组织竞争力;因果模糊  [中图分类号]F27
期刊
[摘要]本文以H公司数据为基础,主要分析了制造业一线员工离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本文在假设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H公司数据分析,从老员工、新员工及基层管理者离职率三个方面对产品质量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关键词]高新技术制造业;一线员工;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6-0030-02  1引言  2008年金融
期刊
[摘要]传统的贸易理论注重从宏观方面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以及贸易利得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有了新贸易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的突破,学者开始从企业内部探讨贸易的动因。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内部化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的结合为解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司内部贸易;内部化;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自助游因其组织松散、合同具体义务不明、无具体法律规范的缺陷,在出现人身财产事故之后,往往会引发参加者与组织者之间关于违约责任的纠纷。鉴于这种情形,笔者从合同角度进行切入,将自助游中组织者的责任用违约责任进行适用,从而将组织者的责任纳入一个明确的责任范围中,同时考虑组织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例外情况,以保护参加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保持组织者的组织积极性,促进自助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助游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高速发展,个体工商户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日渐活跃。长春市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近年来持续上涨,整体表现良好。但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发现长春市个体工商户的生存发展仍受到各方面的阻碍。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此提出了合理的制度优化建议。  [关键词]长春市个体工商户;优惠政策;制度优化;个转企  [中图分类号]F22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