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兒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为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以及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期,幼儿呈现出具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模仿力与求知欲的特点。因此这一时期的幼儿可塑性较强,不仅为教师与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可行性,也保障了家长与教师的培养方案得以最高效率的开展。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希望对该领域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从古至今教育的主题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道:“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子也说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驱动下幼儿在学习上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中能做到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因此教师要从幼儿时期做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联动家长的力量,发挥父母“第一任教师”的优秀言传身教作用。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培养
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与养成与其在园期间所学、所看、所感息息相关,所以通过教师日常的教学与引导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将常规教学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对幼儿的性格特点、认知特点等进行初步的了解,寻找行为习惯与常规教学的结合点,为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使幼儿清晰地了解行为习惯的内容与标准,即“遵守什么”“怎么遵守”。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用完的玩具要随手放回原处,对待其他小朋友要有礼貌,言谈举止要文雅等。此外,教师要对幼儿实时教育,及时纠正幼儿在学习、玩耍、午睡等生活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例如追逐打闹、没有谦让意识、浪费食物、随手乱扔玩具等。教师要采取耐心、细心、柔和的态度以及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明白“我没有完成老师的要求,老师希望我这样改正”。
二、在活动中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贪玩爱闹,且幼儿由于年纪尚小理解力不足,许多道理教师虽口授强调并日常生活中也予以及时纠正与引导,但由于理解力不足导致执行力的缺失,幼儿无法持续保持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丰富多彩的游戏与幼儿的性格相符合,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与参与热情,通过具体的游戏情境体验,幼儿加深了行为习惯教育的理解,即在活动中明确“我在怎样的环境下该遵守什么,我该怎样遵守”的体验,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日常教育的枯燥性,为幼儿的学习生活注入了快乐元素。例如《鸡妈妈与鸡宝宝》游戏,教师提前在操场上布置草坪、花盆并藏好鸡蛋(建议使用熟鸡蛋,避免食物浪费)和鹅蛋或鸭蛋。教师扮演小鸡,教师提出问题:“哎呀,我下了好多蛋,可是我找不到了啊,小朋友们能帮我找一找吗?”然后小朋友以组为单位开始寻找,找到一个放到自己组的筐里,教师作为鸡妈妈要感谢学生帮助自己。游戏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数自己的框里有多少个鸡蛋,找得多的有奖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以及乐于助人的快乐,有效地培养并巩固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儿歌与寓言故事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情景,教师可利用儿歌朗朗上口,寓言故事幽默风趣富含哲理又易于理解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儿歌和寓言故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鸡妈妈与鸡宝宝》游戏,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儿歌,模仿母鸡的动作增添游戏前的兴趣:“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会生蛋。数一数,几个蛋?一二三,三个蛋。老母鸡,把歌唱。咯咯咯,咯咯咯。咯哒咯哒咯咯哒。”
三、榜样作用的有效利用
上文提到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其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感息息相关,且幼儿一半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课堂教育十分重要。但教师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是幼儿接触外界的主要通道,因此其自身良好的榜样作用也十分重要。小到随手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大到与学生共同玩耍时的轻声细语,耐心细致,谦让有礼,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通过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幼儿之间的榜样意识,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与表扬与鼓励,通过举办“我最讲礼貌”“我是好孩子”等主题活动,促进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发挥榜样作用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重要作用。
四、发挥家园共育的重要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除幼儿教师外幼儿接触社会的又一通道,也是幼儿日常生活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因此家长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地位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发挥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作用。教师要为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避免出现因父母溺爱、降低对幼儿的要求等原因造成在校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无法在家庭环境得到巩固的弊病。同时因幼儿的模仿性,家长的言传身教更加重要,家长在与幼儿一同接触时要保持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以身作则。同时要开展赏识教育,适度引入挫折教育,使幼儿形成更加全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思想,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保持自身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先进性,不断用先进的理论与科学的方案引导幼儿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单磊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61.
[2]邢.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学周刊,2019(07):169.
[3]李少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概论及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36):158-159.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从古至今教育的主题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道:“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子也说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驱动下幼儿在学习上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中能做到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因此教师要从幼儿时期做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联动家长的力量,发挥父母“第一任教师”的优秀言传身教作用。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培养
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与养成与其在园期间所学、所看、所感息息相关,所以通过教师日常的教学与引导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将常规教学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对幼儿的性格特点、认知特点等进行初步的了解,寻找行为习惯与常规教学的结合点,为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使幼儿清晰地了解行为习惯的内容与标准,即“遵守什么”“怎么遵守”。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用完的玩具要随手放回原处,对待其他小朋友要有礼貌,言谈举止要文雅等。此外,教师要对幼儿实时教育,及时纠正幼儿在学习、玩耍、午睡等生活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例如追逐打闹、没有谦让意识、浪费食物、随手乱扔玩具等。教师要采取耐心、细心、柔和的态度以及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明白“我没有完成老师的要求,老师希望我这样改正”。
二、在活动中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贪玩爱闹,且幼儿由于年纪尚小理解力不足,许多道理教师虽口授强调并日常生活中也予以及时纠正与引导,但由于理解力不足导致执行力的缺失,幼儿无法持续保持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丰富多彩的游戏与幼儿的性格相符合,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与参与热情,通过具体的游戏情境体验,幼儿加深了行为习惯教育的理解,即在活动中明确“我在怎样的环境下该遵守什么,我该怎样遵守”的体验,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日常教育的枯燥性,为幼儿的学习生活注入了快乐元素。例如《鸡妈妈与鸡宝宝》游戏,教师提前在操场上布置草坪、花盆并藏好鸡蛋(建议使用熟鸡蛋,避免食物浪费)和鹅蛋或鸭蛋。教师扮演小鸡,教师提出问题:“哎呀,我下了好多蛋,可是我找不到了啊,小朋友们能帮我找一找吗?”然后小朋友以组为单位开始寻找,找到一个放到自己组的筐里,教师作为鸡妈妈要感谢学生帮助自己。游戏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数自己的框里有多少个鸡蛋,找得多的有奖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以及乐于助人的快乐,有效地培养并巩固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儿歌与寓言故事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情景,教师可利用儿歌朗朗上口,寓言故事幽默风趣富含哲理又易于理解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儿歌和寓言故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鸡妈妈与鸡宝宝》游戏,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儿歌,模仿母鸡的动作增添游戏前的兴趣:“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会生蛋。数一数,几个蛋?一二三,三个蛋。老母鸡,把歌唱。咯咯咯,咯咯咯。咯哒咯哒咯咯哒。”
三、榜样作用的有效利用
上文提到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其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感息息相关,且幼儿一半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课堂教育十分重要。但教师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是幼儿接触外界的主要通道,因此其自身良好的榜样作用也十分重要。小到随手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大到与学生共同玩耍时的轻声细语,耐心细致,谦让有礼,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通过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幼儿之间的榜样意识,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与表扬与鼓励,通过举办“我最讲礼貌”“我是好孩子”等主题活动,促进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发挥榜样作用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重要作用。
四、发挥家园共育的重要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除幼儿教师外幼儿接触社会的又一通道,也是幼儿日常生活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因此家长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地位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发挥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作用。教师要为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避免出现因父母溺爱、降低对幼儿的要求等原因造成在校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无法在家庭环境得到巩固的弊病。同时因幼儿的模仿性,家长的言传身教更加重要,家长在与幼儿一同接触时要保持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以身作则。同时要开展赏识教育,适度引入挫折教育,使幼儿形成更加全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思想,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保持自身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先进性,不断用先进的理论与科学的方案引导幼儿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单磊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61.
[2]邢.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学周刊,2019(07):169.
[3]李少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概论及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36):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