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缺乏新意。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似乎到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境地。那么教师该如何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一是培养观察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识,丰富感受,练习表达。在培养学习观察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们自己观察,让他们自己去表达。二是教会观察方法。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印象,达到从看到说、从说到写的效果。三是引导学生对观察的事物展开联想。让学生感知到所观察的事物形中有神,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内容丰富,具体而生动。四是培养观察习惯。写日记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每天让学生都从自己生活中选择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并把它们写出来,长期坚持,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会更加深入细致。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作文中占主体地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作文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写真话,表達真情实感。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有表达欲望,培养作文自主意识。
  
  三、正确引导,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小学生的作文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文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写“书本味”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告诉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那就是好作文,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规范语言,经常性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写作特点来影响和要求学生,在仿学仿写的基础上予以指导,加上运用自主表达方式和语言,使学生把文章写得更有特色、更有说服力。
  
  四、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学生,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用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功感。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注重学生差异,不用一把尺子量全体。经常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办“作文园地”,或者在课堂上读一读,让同学们品一品,说一说好在哪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给学生自信,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写作兴趣倍增,打消惧怕作文的疑虑。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是,语文教师只要转变观念,善于挖掘农村的可利用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扎扎实实地去实践探究,就一定能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组稿编辑:朱世丽】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渭河小学)
其他文献
现在许多专家都在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苗,成天生活在过分关爱和溺爱的环境中,什么事情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切包办的,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事实上,成人过分的保护会使他们觉得没有能力。更有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便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而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使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一旦不成功,就会加以指责,为了让孩子成为完美无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用的人文科学,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学好语文,学生也许不会升官发财,但却终身方便,受用不尽。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会教书,而且还要会育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人间的“真、善、美”,什么是社会上的“假、丑、恶”。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善学善用。  既然语文如此重要,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几年来,我在教学
期刊
幼儿潜能开发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  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管将来多么高深的教育都不可能抵消幼儿时期所形成的一切。而幼儿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误区:孩子还小,只要哄着就行,不要苛求太多。要知道幼兒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它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在学习中的态度。如果一味地哄,放任自流
期刊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只能依靠视觉感官在我校有限的课堂中学习语言,因而聋生“读不懂、说不清、写不通”的现象便在所难免。聋校中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强化口语句段训练、读写并举的教学,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继续提高聋生听话(看话)、说话能力,具有段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提高聋生写段能力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围绕这一重点,笔者认为从聋童生活着手,提高写段的实际能力是行之有效
期刊
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秘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丰富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那么,怎样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向课前开放  “向课前开放”,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如:在教学朱自
期刊
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是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兴趣的产生是发展的基础。一般学生大多停留在考试成绩的认识上,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仅是考试获得好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其次,兴趣的产生除个体需要外,还需要好奇心。人人都有好奇心,但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得特别突出。教师要利用这种好奇心,以新异的刺激引起学生定向探究活动,尽力扩大学生视
期刊
以前不止一次听学生说:“我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学生解释说,所谓“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所蕴含的精神养料使他们心灵愉悦。的确如此,每到新学期发下课本,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读的肯定是语文书,他们读得那么专心,看得那么入神,真让人感动。可一到语文课上,他们却表现得毫无兴趣。我想,这些恐怕与语文老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明
期刊
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的时间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语汇太贫乏。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会终身受益。因此,我平时很注意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体验生活,注重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
期刊
如今,在教育方法的研究进入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以学习者本体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发展起来。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差异较大,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差异使得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一个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明显越来越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
期刊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厌学、逃学、好动、多话、打架甚至自杀的现象不绝于耳。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班主任为了抓好班级管理,费尽了心血。但这些问题不是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就能简单解决的。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