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磨出的声音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b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饭后,在小区的草径上散步,隆冬时节,天寒地冷,外边行人稀少,我的脚步声在偌大的草坪上,清静中愈显响亮。此时,我忽然想起近日所读好友李根林新出版的回忆录《岁月与感悟》,岁月的痕迹不就是脚板磨出的声音吗?
  我国著名记者安岗说过这样一句话:脚板底下出新闻。河南日报驻安阳记者站老站长李根林,从事新闻工作35年,他正是用脚板磨出了自己艰难而多彩的岁月,磨出了自己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生活。
  在《岁月与感悟》中,作者写了他的成长经历,但更多的是写了他的记者生涯。正如书的封面上标出的“三十五年记者路,让往事继续活着”。读根林的回忆录,仿佛看到他随同省领导抗洪慰问采访,看到他伏案讴歌英雄,看到他与文物专家交谈,看到他为地方建设献计献策……时时是奔走的脚步。处处有新的风景。有一句话这么说记者职业:“你看到我时,我在报上。你看不到我时,我在路上。”我想,这句话用在根林身上很贴切。
  《岁月与感悟》记述的是岁月,重点却在谈感悟。“感悟”排在每章之首。文字不多,但不乏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辟的理论叙述。根林的文章朴实无华,真实平淡,不追求格式,也没有更多的修辞,之所以真挚动人,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大半是因为作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从而勾起了他们那代人对昔日岁月的难忘回忆。人们读书,犹如与智者谈话,这种谈话,若浮光掠影即显浅薄,意义不大。要进入智者思想的高境地,汲取其精髓,才有更大的收获。读书的真谛在于读思想,看过《岁月与感悟》,我想我读懂了根林。
  这本书还可当作史料来读。一篇重要新闻作品的问世,在完成它的报道功能的同时,也成为新闻研究的史料和对象。新闻的发现,需要勤奋,需要联想,也需要境界。透过新闻作品背后的故事,我读出了根林的努力和品格,也看到了那代人的“贫穷、艰辛、动荡、磨难、拼搏、奋起”。
  《岁月与感悟》从内容到编排形式,也不乏新颖之处。书中还独出心裁地选录了7位友人的书评,及作者的8篇代表作品和点评。如果说回忆录部分是作者脚板行进中发出的声响,而附录的作品则是记录这最响声音的音符。书评则是回忆录的延续,它会更好地帮助人们阅读,进一步补充和丰富回忆录的内容。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照片和插图,图文并茂,相映生辉,自然天成。封面设计也颇有诗意:大漠中一队负重前行的骆驼,一路走来,汗水多多,收获多多。
  二○○九春节于安阳园丁园
  (作者曾任安阳日报副总编辑)
  
  编校 张红玲
其他文献
冯小刚于1997年推出内地第一部贺岁片至今已10年有余,从《甲方乙方》的1100万元到《集结号》的2.6亿元票房的收入,冯小刚不仅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也在电影市场萎靡不振的今天,为中国电影如何崛起带来了希望,树立了典范。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贺岁片大师,堪称中国商业电影成功第一人。综观冯氏贺岁片。冯小刚的成功不仅在于他高超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更在于他在商业电影制作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营
期刊
怎样培养新闻敏感?笔者结合近年来采写的几篇获得河南新闻奖等奖项的卫生题材的报道谈一下体会。  吃透精神,融会贯通。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最迅速、最广泛地同受众见面。所以,卫生记者要提高新闻敏感性,就必须深入学习卫生方针政策,树立全局观念,吃透有关精神。如果对全局有了相当的了解,对政策把得准,对精神吃得透,就能融会贯通。及时而明确地判断哪些该报道。该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
期刊
伽达默尔作为解释学的集大成者,曾提到:“我们的出发点是:艺术作品就是游戏——就是说,艺术作品的真正存在不能与它的呈现相分离,正是在它的呈现中才出现了一个构成物的统一性和同一性。”本文就伽达默尔的游戏观结合鲁迅创作来探究解释学中游戏观的魅力。  提到《故事新编》(以下简称《故》),关于它的“游戏化书写”方式引起大家的共鸣。鲁迅称自己的小说是“油滑”之作。虽然在序言中,他认为油滑是偶尔得之的东西,但在
期刊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年)39岁时才开始写作,很快就崭露头角,获得成功,在其后短短的十年里,她驰骋文坛,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位很有建树的女作家。凯特·肖邦因其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觉醒》(The Awakening)而著称于世。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虽然不到2000字,却集中地、戏剧性地表现了一个女人的自我意识的突然发现,并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小说最初发表
期刊
虽然不断有数据证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与分裂在不断拉大,这似乎为电视的市场细分和适位传播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有力前提,但这些数据在电视运营和制作人员看来。意义并非如此显著。因为受众的社会属性虽然千差万别,但对于电视节目的价值诉求却惊人的一致,即“资讯”和“娱乐”。这样看来。电视频道的极大扩张和电视节目类型常常不成正比。美国电视业巨头的市场竞争,通常局限于非常有限的主题竞
期刊
2008年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72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印度许多电视台对恐怖袭击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本文拟以孟买袭击事件为例谈谈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的伦理抉择问题。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权利与社会责任的抉择    自从电视台能现场直播以来。电视直播权利便成为媒体自由的一部分被确定下来。但是媒体自由是伴随着责任的,自由和责任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同时媒体自由也是有
期刊
新闻报道文体的创新是当今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近些年来,《华尔街日报》在新闻报道中以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受到受众的好评。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方式,被称为“华尔街日报体”,简称华体,与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编辑更是一种考验。  这个考验主要源于报纸版面的制约。我们要在有限的版面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这就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广告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有一定差距,专业方向的细分化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依托所处高校的学科发展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包豪斯教育理念对广告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启示,然后重点探讨了在艺术类高校中,如何依托设计艺术专业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与广告业务技能的双重培养。  关键词:广告教育 定住特色 培养模式    自上个世纪80年
期刊
一本名为《(走进读图时代)——中国纪实摄影名家访谈录》的书,让我这个从事新闻摄影职业、钟爱摄影艺术的青年记者读后感触良多。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国内当代摄影大家、知名记者的访谈,读者详尽了解了我国新闻纪实摄影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及数码时代到来后摄影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包含了新闻摄影理论和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同时也讲述了中国纪实摄影中坚力量的成长经历和从业过程。这些摄影名家数十年如一日对摄影的痴迷
期刊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自其创设之时起,有关用方言播新闻,就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方言说新闻节目不是主流,但是也完全可以走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方言相对于国家规范使用的普通话。短于公共信息的传达,有其劣势和不足,但方言因其地域的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