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例全身游走性肿胀-皮疹-发热-白细胞减少- 镜下血尿及蛋白尿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摘要   患者女,56岁,因全身游走性肿胀近3年,加重伴低热、咳嗽2个月于2004年5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9月无诱因出现全身多部位红肿,伴疼痛及皮温增高,以双上肢伸侧多见,呈游走性,约每周出现1次.2002年4月患者出现周身性皮疹,皮科诊断为荨麻疹,当时检查发现血白细胞2.2×109/L,3个月后发现镜下血尿.同年11月患者开始服用泼尼松30 mg/d,之后肿胀逐渐消失,激素逐渐减量,至2003年4月泼尼松减量至每日10 mg时肿胀再现.2003年9月患者出现斑秃,局部用药 2个月后治愈.2004年3月起出现乏力、低热,体温37.3~37.5℃,伴咳嗽、咳白痰.在当地医院查血白细胞(1.3~3.97)×109/L;尿蛋白250 mg/L,红细胞250/μl;红细胞沉降率35 mm/1 h,抗核抗体 1∶ 160,均质型,抗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补体C3轻度下降;甲状腺功能正常;双手相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主动脉迂曲扩张;腹部CT:肝囊肿可能大.建议骨髓穿刺检查,患者拒绝.2004年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并收入院.病程中无光过敏、口眼干、口腔溃疡等症状。

其他文献
两个反正切恒等式及应用潮斌(安徽省铜陵市三中244000)反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中学教材中又未涉及到反三角求和问题,但在高三复习阶段却常碰到这类问题.为此,本文特介绍两个反
温度较高的物体内分子的平均速率一定较大吗?钱毕华(安徽省肥西县化岗中学,231241)在物理学中,宏观上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中心,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教会学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学生在学习如何探求轨迹方程时,并不感到多么困难,他们常常能遵循探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运用常规基本方法求出曲线的轨迹方程.但
牛顿管实验的小改进李焱(安徽省来安县第三中学239200)用牛顿管做自由落体演示实验,美中不足就是在急速倒转牛顿管的过程中,小物块已开始沿管壁下滑,因而不能很好地显示自由下落.对此笔
一、概述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产物之一,也是引导、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
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课题。而创造力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创造精神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在教学中“
病情摘要病史 患者女性, 41岁,因“肾移植术后 2年,发热 2月”于 2004 02 26入院。2002年 4月患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 )”在外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采用霉酚
[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当光线AO以一定入射角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从而求出折射光线OO’和折
从汉迄于唐,学者大都依从毛序解诗。北宋后,受中唐以来经学领域思辨之风的影响,学者解诗,开始突破汉人的束缚。本文拟从经学发展的角度,探讨毛诗与朱子对“关雎”意义认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