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当然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學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起始阶段,更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在这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那么,低年级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如何培养?根据小学生心理及年龄特点,并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会听的好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入学的小学生不了解课堂上听什么?怎么听?有时课堂上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老师,我来,我来……”地嚷嚷,当教师请一名同学回答时,其他举手的同学都叹起气来,根本不听讲了。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听老师在什么?让学生再说一遍。听一听老师讲错了什么?让学生指出来,这样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小朋友们在说什么?让学生复述一遍。听听小朋友哪里说错了,你想怎么说?有什么不同意见?这样养成用心听、用心想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业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在平时听的培养训练中,教师说话的语述要慢,身体微微向前倾,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师还要注意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个数学问题,句子要简短,学生易很快记住;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要倾听,并及时给予评价。总之,“听”的习惯培养要贯彻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一堂课中。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人合作。
2培养学生会说的好习惯
这里的“说”,应包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有这样的具体要求:“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说”、“想”、“听”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学生刚刚入学时,教师要大量引导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使学生知道一句话应该怎样说。接着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要引导学生说三句话。
如今我们使用的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呈现概念、定义、法则、结论的形式,使得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依赖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活动理解、巩固和深化的。比如我们二年级正学到多位数的相加减,由于在上学期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等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说”来理解,并不断地巩固和深化,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自己总结(说)出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正因为有了上学期“说”功训练的基础,日前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法则通过引导,学生已能完整地说出来了,尤其是“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说得十分准确。这也为今后乘法计算中的“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会写的习惯
“写”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的书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写字很重要。黑板的板书是楷模,教师写得怎么,学生就写什么样。教师要一笔一画地教,正确无误。一个数学、一个符号都不能马虎。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整洁美观、格式规范。从书写数字到运算符号、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横式、竖式到脱式计算都要严格要求。有些学生的错误是由于不认真书写造成的。如:把0写得像6,就按6计算。把 ÷ 写得像成了 + 号,导致计算错误。在学生列竖式计算时短横线要求用直尺画。还要让学生抄写时要细心,数字、运算符号都不能抄错,计算要细心,不用依赖橡皮,尽量少用橡皮或不用橡皮。必须要准备专门的草稿本,不要用一张小纸片代替草稿本,草稿可以从上往下写,也可从左到右写,但都要做到工整、清洁、整齐。
4培养学生会做的习惯
“做”这里指操作。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标中提出了把动手实践放在重要的学习地位: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就成了学生们必不要可少的学习工具,动手操作这些学具来认识数、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及数的加减法,通过直观操作,帮学生加强印象,从直观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指导学生10根小棒捆成一捆,渗透了满十进一的思想,为后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打下了基础,同时借助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是十,不仅为“凑十法”埋下伏笔,也为“满十进一”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小棒的演示,整捆和整捆的对齐,单根和单根的对齐,为后面“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法则的教学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精心安排了购物活动: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许多不同的商品,让学生根据超市实际情况分类摆放,最后分组进行购物活动,使学生更加熟悉人民币,正确地使用人民币,更是对换币、取币有了深刻的认识。如:1张10元可以换2张5元或者5张2元或10张1元,1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或2张20元和1张10元等。操作时要和语言相结合,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结论。
总之,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培养学生并长期坚持。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会”,更要“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培养学生会听的好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入学的小学生不了解课堂上听什么?怎么听?有时课堂上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老师,我来,我来……”地嚷嚷,当教师请一名同学回答时,其他举手的同学都叹起气来,根本不听讲了。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听老师在什么?让学生再说一遍。听一听老师讲错了什么?让学生指出来,这样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小朋友们在说什么?让学生复述一遍。听听小朋友哪里说错了,你想怎么说?有什么不同意见?这样养成用心听、用心想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业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在平时听的培养训练中,教师说话的语述要慢,身体微微向前倾,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师还要注意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个数学问题,句子要简短,学生易很快记住;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要倾听,并及时给予评价。总之,“听”的习惯培养要贯彻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一堂课中。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人合作。
2培养学生会说的好习惯
这里的“说”,应包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有这样的具体要求:“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说”、“想”、“听”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学生刚刚入学时,教师要大量引导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使学生知道一句话应该怎样说。接着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要引导学生说三句话。
如今我们使用的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呈现概念、定义、法则、结论的形式,使得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依赖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活动理解、巩固和深化的。比如我们二年级正学到多位数的相加减,由于在上学期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等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说”来理解,并不断地巩固和深化,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自己总结(说)出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正因为有了上学期“说”功训练的基础,日前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法则通过引导,学生已能完整地说出来了,尤其是“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说得十分准确。这也为今后乘法计算中的“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会写的习惯
“写”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的书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写字很重要。黑板的板书是楷模,教师写得怎么,学生就写什么样。教师要一笔一画地教,正确无误。一个数学、一个符号都不能马虎。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整洁美观、格式规范。从书写数字到运算符号、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横式、竖式到脱式计算都要严格要求。有些学生的错误是由于不认真书写造成的。如:把0写得像6,就按6计算。把 ÷ 写得像成了 + 号,导致计算错误。在学生列竖式计算时短横线要求用直尺画。还要让学生抄写时要细心,数字、运算符号都不能抄错,计算要细心,不用依赖橡皮,尽量少用橡皮或不用橡皮。必须要准备专门的草稿本,不要用一张小纸片代替草稿本,草稿可以从上往下写,也可从左到右写,但都要做到工整、清洁、整齐。
4培养学生会做的习惯
“做”这里指操作。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标中提出了把动手实践放在重要的学习地位: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就成了学生们必不要可少的学习工具,动手操作这些学具来认识数、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及数的加减法,通过直观操作,帮学生加强印象,从直观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指导学生10根小棒捆成一捆,渗透了满十进一的思想,为后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打下了基础,同时借助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是十,不仅为“凑十法”埋下伏笔,也为“满十进一”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小棒的演示,整捆和整捆的对齐,单根和单根的对齐,为后面“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法则的教学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精心安排了购物活动: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许多不同的商品,让学生根据超市实际情况分类摆放,最后分组进行购物活动,使学生更加熟悉人民币,正确地使用人民币,更是对换币、取币有了深刻的认识。如:1张10元可以换2张5元或者5张2元或10张1元,1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或2张20元和1张10元等。操作时要和语言相结合,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结论。
总之,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培养学生并长期坚持。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会”,更要“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