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外交源于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交流活动,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外交,其内涵、形态以及对一国总体外交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早期传统外交的分工布局。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正赋予文化外交以全新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促成了文化外交的日渐崛起,不仅国家层面的文化外交正以崭新的姿态推动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也呈现出了更符合总体外交要求的趋势特征。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对文化外交的精心筹划,中国的文化外交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具体运作都还存有不足,特别是关于文化外交的理论研究更是落后于实践的需要,许多问题都有待做出探讨和说明。
文化外交的演变及其概念界定
一、文化外交的演变
文化外交是作为传统外交的延伸形态逐步兴起并走向成熟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传统外交框架下的文化外交。传统外交有几个特征:一是强调外交的主要意图是为了维护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安全;二是把主权国家的政治利益置于首要位置,经济和文化外交都处于服从和服务的位置;三是外交活动通常以政府官员和外交机构代表国家出访、谈判、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进行,外交形态单纯、规范。基于这些特点,早期传统框架下的文化外交通常都是作为政治外交的辅助手段而存在的。
(二)冷战时期的文化外交。冷战时期,由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抗,文化外交不仅要服从主权国家的利益要求,也强调体现两大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文化外交的运作,则更多表现为两大利益集团、特别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抗衡。基于这样一种格局,许多新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交流项目等相继推出,不仅丰富了文化外交的内涵和形式,也显示出了文化外交在冷战时期的独特价值。
(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外交。冷战结束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文化外交曾一度陷入低谷。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剧,文化外交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拥有大国优势的国家,亟需通过文化外交来推广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以继续保持或增强自己的战略优势。更多主权国家面对政治及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也越来越意识到了维护一国文化独特性的意义。只有保持文化上的鲜明个性,才能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使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来参与国际分工,分享到人类文化繁荣的成就。总之,全球化正使得主权国家的文化利益日显重要,文化外交已不仅是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核心所在。
二、界定文化外交的几个因素
文化外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并做出定义。从上述演变过程来看,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涉及到文化外交的主体、目的以及内容和实现形态等基本要素。
(一)文化外交的行为主体。文化外交强调的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交往,具有官方性特征,但这并不表明“官方”才是文化外交的唯一主体。随着文化外交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外交的行为主体也有了更宽泛的认识。现在更多是按照“实施主体是否是官方或受其支持与鼓励”这样一种内在规定性来界定文化外交的行为主体,这无疑是对行为主体的一种更灵活、更宽泛的界定。
(二)文化外交的目的。一是文化外交的目的在于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的需要,为总体外交提供一种文化力的支撑;二是强调文化利益已成为国家总体利益的一部分,文化外交也应该以谋求文化利益本身为目的,譬如,通过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等手段,弘扬本国的文化传统,支持和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等。
(三)文化外交的内容和实现形态。无论就内容还是实现形态而言,文化都是构成文化外交的核心元素。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外交的内容和实现形态已更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由官方实施的文化交流项目外,一些产业化的语言教育输出、文学作品交换、人员和科学技术交流、文化作品展览以及文化信息服务等项目,也作为新型文化外交项目得以快速发展。
当代文化外交的新特征及其独特价值
全球化时代,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更多主权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是更贴近平等对话的国际交流活动。由此也就使得文化外交显示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和价值,主要包括:
一、当代文化外交更强调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性,因而更容易达成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增强民族国家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相互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一些文化冲突。国际关系层面上的矛盾和冲突,说到底都与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有关。因此,化解这些表层的矛盾与冲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增强差异性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传统框架下的文化外交,更多表现为起主导作用一方单向的文化传播或输出,这种形态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往往使文化外交难以实现文化沟通的目的。当代文化外交更强调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沟通,体现出的是一种双向互动性交流特征。这就对于建立不同文化、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深层沟通以及相互尊重和信任产生了更积极的效果。中国近年来与俄罗斯政府签订的在对方国家互办“中国俄罗斯文化年”与“俄罗斯中国文化年”的活动,作为具有双向互动特征的文化外交项目,就对增进双方国家和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推进全方位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代文化外交更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与促动,从而有助于一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全球化时代,文化外交更加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与促动,许多时候,文化外交已成为影响国家对外经济联系、支持一国经济参与对外合作的核心因素。首先,文化外交是一国建立和实现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平台。当代各国的对外经济联系,往往都采取“经济合作、文化先行”的思路,文化外交已完全从背后走向前台,成为支持一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先行军。其次,文化外交是实现文化贸易利益的主要渠道和手段。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公认的“朝阳产业”。这就意味着文化外交不仅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也是实现这些文化贸易利益的主要渠道和手段。
如果进一步从文化产业的国际化以及国家对外经济合作的全局来看,成功的文化外交还将为整个文化产业带来更开阔的外部合作空间和更加有序的外部竞争环境。这一点将不仅对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十分重要,对于一国经济在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也将十分有益。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三、文化外交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呈现出对主权国家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可持续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浪潮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扩展,军事及经济方面的因素已不再是影响国家形象以及国家实力的绝 对因素。一个国家能否在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是否拥有文化上的核心竞争力。
要建立文化上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需要主权国家具备一种内在的核心文化,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借助一种战略层面的安排,以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文化外交来推广这种核心文化,使其转化为国家的形象力和文化软实力。因此,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加强文化外交,制定并实施以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为目的的文化外交战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近年来,中国在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对于发展文化外交、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给予了高度重视。几年来,中国以加强对外汉语传播、建立海外文化基地和开展“文化年”活动为主要载体和渠道,使文化外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已得到全面提升。可见,文化外交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价值和作用不言而喻。
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与国家文化外交的实现
当代文化外交是一个内容更宽泛、层次更丰富的文化交流体系,一方面需要在外交、文化、艺术、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之间建立横向合作,形成国家层面对文化外交的协同推进。同时,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全力配合,形成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与国家文化外交的纵向协作。要实现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与国家文化外交的有效对接,必须从思想认识和战略举措两个方面,对地方对外交文化交流工作做出深入探讨。
一、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是实现国家文化外交的重要支撑
地方列外文化交流是以地域文化、城市文化为载体,通过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展开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一方面对于促进地方对外经贸合作、提高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国家层面的文化外交提供了纵向的实现通道和广阔的文化土壤。构成了对国家文化外交的重要支撑。具体来说,这种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国家文化外交的参与主体,支持相关文化外交项目的落实。如,一些国家层面的教育、科技和艺术类交流项目,通常都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地方政府或相关组织共同参与实施的。2004年中国正式推出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大都是来自地方高校。
二是为总体文化外交的落实提供必要的实现通道。文化外交在许多时候都是依托一些特定地域中的场所文化来完成的。如,曲阜作为孔子文化的发祥地,就承担了文化外交载体的功能,许多外国政要访华,都把访问曲阜作为重要议程。所以,就实现形态来看,文化外交在很多时候都需要依托地方文化、依托地方对文化外交的参与才能实现,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是落实文化外交的重要通道和平台。
三是为总体文化外交的宽领域、可持续运作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在中国,地方对外文化交流在显示出各自的独特价值的同时,也为国家文化外交的宽领域、可持续运作提供了广阔而深厚的文化基础。正是依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才更加有利于寻找到与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共通性,从而以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层沟通,推进相互间的理解、信任与合作。
二、加强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是着眼于国家文化外交的需要
(一)加强规划与管理,提高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效能。新形势下,地方对外文化交流必须增强战略规划意识,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个性鲜明的优质文化资源作出研究和界定,以此对实施文化交流的内容、形式、途径等做出更切合实际的规划安排;二是对本地区各个层面的文化交流主体、各种宏观的以及面向海外的文化交流通道作出分析和研究,推进资源整合基础上的更加有序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二)突出区域文化个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不在于它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的多寡,也不在于它所占有的交流平台的高度,区域文化是否有特色以及是否形成了个性化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这才是决定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所在。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近年来,山东省注重围绕齐鲁文化特色,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利用孔子文化在国际上的号召力,通过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组织以孔子为主题的海外文化展览等方式,精心打造“孔子”国际文化交流品牌。目前,这一品牌不仅是山东对外文化交流的经典品牌,而且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航空母舰,对全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整合对外交流的渠道资源,拓宽地方对外文化交流平台。主要是加强三个方面的渠道建设:一是发挥友好城市的作用,把友城资源建设成对外文化交流的主渠道。山东省济南市在2008年与日本和歌山市和英国考文垂市分别共同举办了结好25周年纪念活动,对于推动两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沟通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利用城市优势资源,建立重大外事活动与对外文化交流互相搭台、利益共享的机制。2006年和2007年,济南市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友好城市儿童联欢节。这一活动的举办,不仅加深了济南与相关友好城市的感情和友谊,扩展了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在总体上提高了济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整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工作。三是重视利用和发挥多边外交的渠道资源,拓宽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如,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更多地参与国际地方多边文化节会等,这对于拓展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领域和空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肖雪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促成了文化外交的日渐崛起,不仅国家层面的文化外交正以崭新的姿态推动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也呈现出了更符合总体外交要求的趋势特征。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对文化外交的精心筹划,中国的文化外交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具体运作都还存有不足,特别是关于文化外交的理论研究更是落后于实践的需要,许多问题都有待做出探讨和说明。
文化外交的演变及其概念界定
一、文化外交的演变
文化外交是作为传统外交的延伸形态逐步兴起并走向成熟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传统外交框架下的文化外交。传统外交有几个特征:一是强调外交的主要意图是为了维护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安全;二是把主权国家的政治利益置于首要位置,经济和文化外交都处于服从和服务的位置;三是外交活动通常以政府官员和外交机构代表国家出访、谈判、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进行,外交形态单纯、规范。基于这些特点,早期传统框架下的文化外交通常都是作为政治外交的辅助手段而存在的。
(二)冷战时期的文化外交。冷战时期,由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抗,文化外交不仅要服从主权国家的利益要求,也强调体现两大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文化外交的运作,则更多表现为两大利益集团、特别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抗衡。基于这样一种格局,许多新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交流项目等相继推出,不仅丰富了文化外交的内涵和形式,也显示出了文化外交在冷战时期的独特价值。
(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外交。冷战结束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文化外交曾一度陷入低谷。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剧,文化外交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拥有大国优势的国家,亟需通过文化外交来推广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以继续保持或增强自己的战略优势。更多主权国家面对政治及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也越来越意识到了维护一国文化独特性的意义。只有保持文化上的鲜明个性,才能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使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来参与国际分工,分享到人类文化繁荣的成就。总之,全球化正使得主权国家的文化利益日显重要,文化外交已不仅是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核心所在。
二、界定文化外交的几个因素
文化外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并做出定义。从上述演变过程来看,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涉及到文化外交的主体、目的以及内容和实现形态等基本要素。
(一)文化外交的行为主体。文化外交强调的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交往,具有官方性特征,但这并不表明“官方”才是文化外交的唯一主体。随着文化外交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外交的行为主体也有了更宽泛的认识。现在更多是按照“实施主体是否是官方或受其支持与鼓励”这样一种内在规定性来界定文化外交的行为主体,这无疑是对行为主体的一种更灵活、更宽泛的界定。
(二)文化外交的目的。一是文化外交的目的在于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的需要,为总体外交提供一种文化力的支撑;二是强调文化利益已成为国家总体利益的一部分,文化外交也应该以谋求文化利益本身为目的,譬如,通过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等手段,弘扬本国的文化传统,支持和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等。
(三)文化外交的内容和实现形态。无论就内容还是实现形态而言,文化都是构成文化外交的核心元素。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外交的内容和实现形态已更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由官方实施的文化交流项目外,一些产业化的语言教育输出、文学作品交换、人员和科学技术交流、文化作品展览以及文化信息服务等项目,也作为新型文化外交项目得以快速发展。
当代文化外交的新特征及其独特价值
全球化时代,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更多主权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是更贴近平等对话的国际交流活动。由此也就使得文化外交显示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和价值,主要包括:
一、当代文化外交更强调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性,因而更容易达成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增强民族国家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相互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一些文化冲突。国际关系层面上的矛盾和冲突,说到底都与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有关。因此,化解这些表层的矛盾与冲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增强差异性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传统框架下的文化外交,更多表现为起主导作用一方单向的文化传播或输出,这种形态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往往使文化外交难以实现文化沟通的目的。当代文化外交更强调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沟通,体现出的是一种双向互动性交流特征。这就对于建立不同文化、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深层沟通以及相互尊重和信任产生了更积极的效果。中国近年来与俄罗斯政府签订的在对方国家互办“中国俄罗斯文化年”与“俄罗斯中国文化年”的活动,作为具有双向互动特征的文化外交项目,就对增进双方国家和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推进全方位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代文化外交更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与促动,从而有助于一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全球化时代,文化外交更加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与促动,许多时候,文化外交已成为影响国家对外经济联系、支持一国经济参与对外合作的核心因素。首先,文化外交是一国建立和实现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平台。当代各国的对外经济联系,往往都采取“经济合作、文化先行”的思路,文化外交已完全从背后走向前台,成为支持一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先行军。其次,文化外交是实现文化贸易利益的主要渠道和手段。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公认的“朝阳产业”。这就意味着文化外交不仅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也是实现这些文化贸易利益的主要渠道和手段。
如果进一步从文化产业的国际化以及国家对外经济合作的全局来看,成功的文化外交还将为整个文化产业带来更开阔的外部合作空间和更加有序的外部竞争环境。这一点将不仅对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十分重要,对于一国经济在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也将十分有益。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三、文化外交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呈现出对主权国家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可持续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浪潮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扩展,军事及经济方面的因素已不再是影响国家形象以及国家实力的绝 对因素。一个国家能否在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是否拥有文化上的核心竞争力。
要建立文化上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需要主权国家具备一种内在的核心文化,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借助一种战略层面的安排,以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文化外交来推广这种核心文化,使其转化为国家的形象力和文化软实力。因此,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加强文化外交,制定并实施以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为目的的文化外交战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近年来,中国在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对于发展文化外交、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给予了高度重视。几年来,中国以加强对外汉语传播、建立海外文化基地和开展“文化年”活动为主要载体和渠道,使文化外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已得到全面提升。可见,文化外交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价值和作用不言而喻。
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与国家文化外交的实现
当代文化外交是一个内容更宽泛、层次更丰富的文化交流体系,一方面需要在外交、文化、艺术、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之间建立横向合作,形成国家层面对文化外交的协同推进。同时,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全力配合,形成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与国家文化外交的纵向协作。要实现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与国家文化外交的有效对接,必须从思想认识和战略举措两个方面,对地方对外交文化交流工作做出深入探讨。
一、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是实现国家文化外交的重要支撑
地方列外文化交流是以地域文化、城市文化为载体,通过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展开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一方面对于促进地方对外经贸合作、提高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国家层面的文化外交提供了纵向的实现通道和广阔的文化土壤。构成了对国家文化外交的重要支撑。具体来说,这种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国家文化外交的参与主体,支持相关文化外交项目的落实。如,一些国家层面的教育、科技和艺术类交流项目,通常都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地方政府或相关组织共同参与实施的。2004年中国正式推出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大都是来自地方高校。
二是为总体文化外交的落实提供必要的实现通道。文化外交在许多时候都是依托一些特定地域中的场所文化来完成的。如,曲阜作为孔子文化的发祥地,就承担了文化外交载体的功能,许多外国政要访华,都把访问曲阜作为重要议程。所以,就实现形态来看,文化外交在很多时候都需要依托地方文化、依托地方对文化外交的参与才能实现,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是落实文化外交的重要通道和平台。
三是为总体文化外交的宽领域、可持续运作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在中国,地方对外文化交流在显示出各自的独特价值的同时,也为国家文化外交的宽领域、可持续运作提供了广阔而深厚的文化基础。正是依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才更加有利于寻找到与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共通性,从而以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层沟通,推进相互间的理解、信任与合作。
二、加强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是着眼于国家文化外交的需要
(一)加强规划与管理,提高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效能。新形势下,地方对外文化交流必须增强战略规划意识,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个性鲜明的优质文化资源作出研究和界定,以此对实施文化交流的内容、形式、途径等做出更切合实际的规划安排;二是对本地区各个层面的文化交流主体、各种宏观的以及面向海外的文化交流通道作出分析和研究,推进资源整合基础上的更加有序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二)突出区域文化个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不在于它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的多寡,也不在于它所占有的交流平台的高度,区域文化是否有特色以及是否形成了个性化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这才是决定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所在。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近年来,山东省注重围绕齐鲁文化特色,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利用孔子文化在国际上的号召力,通过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组织以孔子为主题的海外文化展览等方式,精心打造“孔子”国际文化交流品牌。目前,这一品牌不仅是山东对外文化交流的经典品牌,而且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航空母舰,对全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整合对外交流的渠道资源,拓宽地方对外文化交流平台。主要是加强三个方面的渠道建设:一是发挥友好城市的作用,把友城资源建设成对外文化交流的主渠道。山东省济南市在2008年与日本和歌山市和英国考文垂市分别共同举办了结好25周年纪念活动,对于推动两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沟通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利用城市优势资源,建立重大外事活动与对外文化交流互相搭台、利益共享的机制。2006年和2007年,济南市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友好城市儿童联欢节。这一活动的举办,不仅加深了济南与相关友好城市的感情和友谊,扩展了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在总体上提高了济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整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工作。三是重视利用和发挥多边外交的渠道资源,拓宽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如,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更多地参与国际地方多边文化节会等,这对于拓展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领域和空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