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语文课的重点不是学思想内容,而是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学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不断纠正“理解”中的误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潜心阅读,关注“学生学情、生活经验、编者意图和文本特色”四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解读教材并最终确定教学内容,是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有人认为,影响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因素有四个:第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如何;他们能够从文章中学到什么。第二,教师依据自身特长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预设的目标等。第三,编者在教材中的引导是什么、预设是什么。第四,文本蕴含了什么、传递的语文应用能力有哪些。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一线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不妨从四个方面去关注:学生学情、生活经验、编者意图和文本特色。
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试着在四个“关注”中确定教学内容。
一、关注“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应该是有所教有所不教。想让“以学定教”落地生根,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能学什么”,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学段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
(一)学段教学目标
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落实词、句、段。《矛和盾的集合》在三年级的上册,结合学段目标,将本课的其中两个教学目标定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左抵右挡、戳、固然、集合”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这段话,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像这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以上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在学会词语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实际需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定。根据课前准备的预习单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许多质疑:
发明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并解决的?安上履带有什么作用?这 篇课文和《矛和盾的故事》有什么联系?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的疑问涵盖了课文的方方面面,比较散,这时候,老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梳理,指出他们最想了解的是发明家是怎么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这样的前置预习讨论,有利于将教学内容的确定基于学生感兴趣的点上。
二、关注“生活经验”,适当“举一反三”
教学内容的取舍,还应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调补。《矛和盾的集合》一文虽然没有过多优美的语言描写,但是一些动词运用非常准确,可以抓住这些词语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教学第二自然段,可以这样进行:
请发明家们全体起立!拿起书,它现在是我们手中的武 器——盾牌!此刻,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左刺、右刺、上、下、头部、腿部、手臂……
刚才的动作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就是——左抵右挡。
刚才左抵右挡时的感受用文中一个词语来说就是——难以招架。
通过适度的拓展,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文本放下架子,让学生亲近文本,拓展思维。
三、关注“编者意图”,凸显“核心主题”
(一)以单元主题为依据
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使教材的整合性得到加强。教师想要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能精准定位教学重点,首先要有“两读”——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和训练的知识点;细读所教课文,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充当“引路人”和“排雷兵”的角色,理清“这一篇”和“这一单元”的关系,确定其承载的编者意图。
(二)以教材细节为抓手
教材中包含很多小细节,如单元导语、课前导读、课后习题以及“小气泡”中的问题。《矛和盾的集合》的课后习题简洁、语言训练的指向明确。如第2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将这道题定位为本课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后,找到发明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读懂第二自然段。然后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完成相应的表格,理清发明家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一步一步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最终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师重视教材细节处,并加以仔细研读,上课前仔细思考这些问题,根据学情将其转化成课堂中学生思考、探究的知识点、讨论点。通过这样的思考、实践,使教学适切有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关注“文本类型”,发挥“最大价值”
不同的文体类型,教学的方法不同,思路不同,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应有所差异。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更应该关注语言特色,抓住有特色的语言形式进行重点处理。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来说明道理是《矛和盾的集合》在表达上的特点,因此,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把“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定为难点,继而理解中心句并积累下来。
语文课的重点不是学思想內容,而是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学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不断纠正“理解”中的误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潜心阅读,关注“学生学情、生活经验、编者意图和文本特色”四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
(编辑:龙贤东)
【摘要】语文课的重点不是学思想内容,而是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学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不断纠正“理解”中的误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潜心阅读,关注“学生学情、生活经验、编者意图和文本特色”四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解读教材并最终确定教学内容,是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有人认为,影响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因素有四个:第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如何;他们能够从文章中学到什么。第二,教师依据自身特长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预设的目标等。第三,编者在教材中的引导是什么、预设是什么。第四,文本蕴含了什么、传递的语文应用能力有哪些。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一线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不妨从四个方面去关注:学生学情、生活经验、编者意图和文本特色。
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试着在四个“关注”中确定教学内容。
一、关注“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应该是有所教有所不教。想让“以学定教”落地生根,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能学什么”,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学段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
(一)学段教学目标
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落实词、句、段。《矛和盾的集合》在三年级的上册,结合学段目标,将本课的其中两个教学目标定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左抵右挡、戳、固然、集合”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这段话,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像这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以上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在学会词语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实际需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定。根据课前准备的预习单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许多质疑:
发明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并解决的?安上履带有什么作用?这 篇课文和《矛和盾的故事》有什么联系?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的疑问涵盖了课文的方方面面,比较散,这时候,老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梳理,指出他们最想了解的是发明家是怎么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这样的前置预习讨论,有利于将教学内容的确定基于学生感兴趣的点上。
二、关注“生活经验”,适当“举一反三”
教学内容的取舍,还应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调补。《矛和盾的集合》一文虽然没有过多优美的语言描写,但是一些动词运用非常准确,可以抓住这些词语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教学第二自然段,可以这样进行:
请发明家们全体起立!拿起书,它现在是我们手中的武 器——盾牌!此刻,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左刺、右刺、上、下、头部、腿部、手臂……
刚才的动作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就是——左抵右挡。
刚才左抵右挡时的感受用文中一个词语来说就是——难以招架。
通过适度的拓展,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文本放下架子,让学生亲近文本,拓展思维。
三、关注“编者意图”,凸显“核心主题”
(一)以单元主题为依据
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使教材的整合性得到加强。教师想要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能精准定位教学重点,首先要有“两读”——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和训练的知识点;细读所教课文,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充当“引路人”和“排雷兵”的角色,理清“这一篇”和“这一单元”的关系,确定其承载的编者意图。
(二)以教材细节为抓手
教材中包含很多小细节,如单元导语、课前导读、课后习题以及“小气泡”中的问题。《矛和盾的集合》的课后习题简洁、语言训练的指向明确。如第2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将这道题定位为本课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后,找到发明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读懂第二自然段。然后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完成相应的表格,理清发明家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一步一步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最终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师重视教材细节处,并加以仔细研读,上课前仔细思考这些问题,根据学情将其转化成课堂中学生思考、探究的知识点、讨论点。通过这样的思考、实践,使教学适切有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关注“文本类型”,发挥“最大价值”
不同的文体类型,教学的方法不同,思路不同,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应有所差异。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更应该关注语言特色,抓住有特色的语言形式进行重点处理。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来说明道理是《矛和盾的集合》在表达上的特点,因此,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把“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定为难点,继而理解中心句并积累下来。
语文课的重点不是学思想內容,而是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学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不断纠正“理解”中的误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潜心阅读,关注“学生学情、生活经验、编者意图和文本特色”四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