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语文自主审美能力之我见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gr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实行美感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本文从创设意境,体验情境美;培养语言,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体验语言美;注重课堂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美感等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语文自主审美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生;自主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和美育紧密相连。语文的教学是有灵性的、特殊的、灵活展现的教育,是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的一门学科。语文的教学不仅局限在学习语言材料、扩大词汇量等方面。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展现个人心灵和人格的完美和谐的特殊课程。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教育,必须符合高中生的审美特点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重视语文课程中实践性活动的开展。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感
  高中语文课程标就曾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认真处理好死板的知识与培养个人能力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独立性与其自主性,尊重学生个人的人格,努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满足各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中学语文课本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提炼生动的优美词句,挖掘感人的抒情色彩,提升审美能力。作为教授语文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遵循学生个体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个人体验到总体评判,深度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美感,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文本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的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发掘语言美
  在高中五本必修教材以及各种版本的选修教材中,文学语言用字精练传神,记叙文中的对话富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文字的运用、欣赏个别语句的美感,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一般地说,诗人十分注重用字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形象地反映词语的美妙和内容完整的表达。贾岛的《推敲》就是必修教材课后题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自己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推”“敲”,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姿势。这时,著名的大作家韩愈恰巧从这里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拥地过来了。按当时规矩,见大官的仪仗行人是回避让路的。贾岛这时正迷在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很称赞他认真的创作态度。对于“推”“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字好。”单单对“推”“敲”二字的琢磨,来反映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认识琢磨这些词语,就很容易体会出诗句中所表达的美感。
  (二)欣赏优美的语句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优美的散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语句,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用诗画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梦幻的荷塘。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柳树的倩影作者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水乳交融,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充分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琢磨富有个性的词语
  词语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描绘的事物在作者心中的喜爱程度来展现的。词语是心理活动的具体展现,《再别康桥》一文中对词语的描写就有较为浪漫的风采,这正是作者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刻画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浪漫情怀。“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作者为何在此处用“新娘”一词,为何不是其他词语?“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什么是“云彩”?云彩是作者的主观写实?还是虚拟的意象?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值得深思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认真揣摩,就一定能发现许多值得回味无穷的东西,从而体会出作者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之美感。由此,在语文教学具体过程中,琢磨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对具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展现意境美
  意境美是审美中的最高境界,中国古老的传统的美学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看作是美学中的精髓。因此,意境美是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深刻体味文学作品,容易产生联想,展开丰富想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味文章的美学审美感,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想象的方法,从而不断体味意境,让学生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想象,联系个人的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法,揭示了意境美无处不在。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在学习中时刻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传播意境教学的使者。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发现语文教学中美的存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小芳.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J].青年科学,2010(1).
  [2]曹燕琴.关注习惯养成 实现高效课堂[J].教学仪器与实
  验,2012(1).
  [3]耿彦庆.重视捕捉古典诗词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有效转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放开要求,放眼生活,敞开阅读,恰适激励”四个方面的论述,让孩子们“趣写”“主动”“高效”的快乐作文。  【关键词】素材;生活;阅读;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该怎么引导他们的作文能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舍”(选材
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在分析了水中粒子跟随性的基础上,对动水环境中多种喷口长度和流速比情况下的有限宽窄缝湍射流近区流场进行测试,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讨论
【摘要】在高中阅读阶段,对学生参与文本的解读能力和评判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探寻高效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努力挖掘作品语言深处的艺术魅力,化多元解读为多重体验和再创造,只有发现美、领略美才能将美运用到极致。  【关键词】召唤结构;多元解读;多元有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召唤结构,“它是指文本中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是联结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而言,作文更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强调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已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阐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近年来,靖边气田主要采用电子压力计测试井筒压力梯度来分析确定井筒液面位置,估算井筒积液量以及判断气体临界流量,向积液气井采取合理的排水采气工艺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气井
利用新研制的三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分别进行了竖向与扭转双向耦合剪切振动、振动三轴和振动扭剪等3种试验,采用内置于三轴室的轴力及扭矩双出力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微小位移传
【摘要】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呈现。既然是渗  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摘要】以语文阅读为切入点,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美文,使学生受到了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培育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语文阅读 ;经典诵读 ;提高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積累了丰富的、优秀
根据北京永乐店试验站的田间试验资料,得出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简称SPAC)水热运移耦合的WheatSPAC模型计算需要的土壤参数与冬小麦遗传参数.将模型的计算值与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应达到的程度。本文阐述近年来新教育思路引导下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