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应对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是面对压力的同时,也存在新的机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1.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当今就业形势的变化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为之服务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常常滞后,其结果是使得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而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这种情形在高校扩招之后的大学毕业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在无形中成为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重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专业结构的调整。
  (1)将是否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也要求进一步赋予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方面的更大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地调整专业安排和制定招生计划。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较低的学校和专业,应减少其招生计划,甚至停止招生。高校应在低年级对学生重点进行基础和综合教育,而在高年级确定学生的具体专业方向。
  (2)高校还应多方面地提高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的综合素质。作为减少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关键之点,除了抓好教育体制的转型之外,还应增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相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此外,还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是,应该在高校中设置自主创业的有关课程。具体而言,这种自主创业教育不仅应该从基本的普及性工作着手,而且有必要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
  (3)高校有必要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这种工作的重点可以落实在推行4年职业规划项目上: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就开始进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他们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的情况;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择业实力的增强和求职技巧的培养都会大有帮助。
  2、建立一个强大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异地求职时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1)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包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前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毕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毕业生及时掌握人才市场信息,促进就业机构改变就业歧视现象,如对女大学生的歧视,另外还要调整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避免现在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的个人主观化、理想化的倾向,适当调整就业预期目标,以适应社会现实的要求。
  (2)诸多工作机制有待健全,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这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应尽快建立起全国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开设专门的窗口,对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后,提供免费职业介紹服务。
  (3)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要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并与国家和省市网互联互通,并且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监督和评估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体系,科学、准确、快速地报告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公布当地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3、大学毕业生应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并作出切实的职业选择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首先,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可以说,就业绝对困难主要存在于社会层面。实际上,由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上是一种趋势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化就业岗位计算的,所以,对社会就业结构中的“弹性”系数以及对个體化就业岗位数量,一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的计算难以达到高度精确。这便为社会争取从就业绝对困难向相对困难的转变留下可能的空间。
  基于这一缘由,处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择业时对自身就业意向的恰当定位和及时调整,将会有助于促进其就业难度的减小。具体而言,在择业的同一个时间段上,如果人们在择业标准中对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的选择都过于集中化,那么,势必导致在这些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上的集中竞争,形成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并加大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相反,如果面对这种情势而及时进行调整,选择目前被暂时忽视或“冷落”的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实际上等于主动选择了一种就业相对困难、甚至减小了就业相对困难系数,换言之,这种调整便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民间科学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一方面公众对科学的热情日益升温,另一方面,人们对科学活动又缺乏基本的了解。民间科学可以细分为民间科学爱好者和业余科学爱好者,对于民间科学的评价,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已经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问题。本文将着重从民间科学爱好者这一群体出发,探讨民间科学与科学划界和科学普及的问题,从民
期刊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更是各时代文人笔下经久不衰的题材,在中国长达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从未停止。爱情之于女性,如雨露之于旱土,暖阳之于寒流,自古女性对爱情充斥着美好的幻想,在心里构划着理想的爱情蓝图,但爱情就像罂粟,有着诱人的魅力,也同时让人迷醉,女性的敏感多情,使得爱情更具几分苦涩,对情郎的思念,对爱情的执着,对婚姻的背叛,以及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无奈,都在女性爱情的土
期刊
【摘要】:俄罗斯高等教育主要是以许可、评估、委认系统进行质量的监控,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以院校评估、专业评估、专业委認为主体进行质量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对俄中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及其优缺点,从而对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高等教育;外部保障  一、前言  进入 21 世纪,我国高
期刊
【摘要】:张后觉北方王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现成良知说”,对王阳明心学中“良知”说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学问方面主张“学问易简”,强调易简才是学问之根源。事事物物单讲一个“良”字,无论是学问还是其他,只需从内心处下功夫即皆有成。  【关键词】:张后觉;良知;学问易简;正感正念  张后觉(1503—1589),字志仁,号弘山,山东茌平人。早岁,先后受业于颜中溪、徐波石,学习阳明良知之学,身体力践,学
期刊
【摘要】:佤族是我国西南沿边地区和缅甸北部地区共有的重要跨境民族,2015年缅北冲突以来,我国佤族同胞在特殊情况下的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对当前形势下的佤族同胞的民族、国家认同感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沿边地区;国家;民族认同  一、缅北冲突及调研背景  缅北地区的冲突主要是由历史和民族问题造成的。自古以来該地区一直是多民族共生状态,19世纪英国人占领缅
期刊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强调某方面能力。同时,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只重视理论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培养,只重视专业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第二课堂及课外素质拓展。  (二) 创新实践学分  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谈,了解了云南昆明某理工高校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成本的调查现状,并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分析,发现个人成本中的直接成本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条件、学校所在地、所学专业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启示,希望社会能够在个人成本分担这块引起重视。  【关键词】:个人成本;高等教育;成本分担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戰略和现实推进,我国
期刊
人类发展史表明,无论什么样的较量,无不是为利益所驱动,以利益为目标。若干年来,美国凭借其在两次战争中大发横财积累的经济实力及在此基础上经营起来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自居,对他国进行肆无忌惮地干涉或威胁,尤其是利用高科技进行各种间谍活动,以维护其现有的地位,而且以后仍会利用这些继续扮演全球的霸主角色。在冷战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文化等方面的渗透,对东欧实现了“和平演变”。根据美国最
期刊
19世纪中叶,两次鸦片战争不仅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生活,而且对我国这一时期的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在史学思想方面。“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思想发挥到极致,使国内这一时期的史学也出现混乱的局面。进入19世纪后,西方的史学完全摆脱了宗教史学思想的束缚,且推进了新一阶段的以尼布尔和兰克为代表的史学运动,从语言文字方面着手,追溯史料形成的来源,批判史料可信程度,且这一时期欧洲内部大致平静,使得史学家的态度
期刊
赵御众,字宽夫,号惕翁,滦州(今河北滦县)人,明末诸生,生卒年月不详。顺治十七年,随孙奇逢进学。赵御众一生境遇颇为凄苦,因明末战乱,不得已避居河南密县。后与张沐、汤斌、耿介、耿极、马尔楹、钱佳选等人于河南密县超化村讲学。时至马时芳立超化十子祠,赵御众,位列其一。赵御众一生著述颇多,曾编辑孙奇逢遗书为《传信录》二十五卷,及孙奇逢粹语为《夏峰答问》五卷,后将其平生所见编辑为《弗措录》,又著《困亨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