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让教学活动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条件。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倾听是一种数学思维过程与信息加工过程,它与数学记忆、思考、操作、联想、想象、分析、判断、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紧密相关,共同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方法的掌握和思想的领悟等任务。数学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心理会话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才能得到丰富与发展。那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倾听能力呢?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己之见。
一、在训练中提高倾听能力
听是复杂的智力活动的综合,它是人脑多种功能协调活动的结果。如果听不入耳,等于没听,因为在听的过程中,人的大脑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倾听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人的智力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就倾听培养倾听,而应在教育过程中综合训练、协同发展,在训练中培养、提高倾听能力。
1、听算训练。听算是一种常见的训练形式,听算对学生的要求比视算高,因为学生在听算中,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必须迅速对问题做出反应。听算中,要求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协调运用,所以在听算训练中学生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够更加清晰地获取信息、专注地处理信息。这有利于倾听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听算训练时从慢报两遍,过渡到只报一遍,并提高播报的速度,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数学倾听能力。
2、听写训练。听写不是语文课中独有的方式,它也是数学课中的一种练习方式。听写训练,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写得无误。听写时,对声波传递的信息,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提取、加工转化成数学符号并记录。这样的训练不仅对听的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都很有好处。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写训练,在听写数的训练中,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学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时,教师也可以安排这样的听写练习,不断丰富对数的感知,促进数概念的发展。
3、听说训练。倾听者也是言说者,会听、会看、会想要通过“会说”这一点来突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会想,想得出,要多想、会想就得会听、会看。因此要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具体训练如下:训练学生大声发言;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说思路、说算理;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简明、准确;给学困生优先回答问题的权利;让学生进行全课总结等。
4、听画训练。数学课堂中老师与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说、写,画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我们常常在数学课堂中要求学生将听到的内容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能够将听到的声音信息经过思考、理解并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对倾听内容的回应和输出,也是倾听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在学习解决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我们也常常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画出线段图,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倾听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迅速解决问题,防止看题猜解答方法。又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画出变换的图形,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分析提炼中发展倾所能力
倾听是思维着的理解,听与理解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倾听能力就要在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上下工夫。我们认为,学生对倾听的理解水平分为复述、概括、提升三个层次,这是听者对倾听内容递进式的加工。学生的理解水平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化和数学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对学生倾听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而逐步提高。
1、复述——请你跟我说。
能够将听到的内容复述是听力水平的低层次要求,它需要听者对说者的“敞开”与“接纳”和对所说内容的理解与条理化。低年级,我们可以让学生将重要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进行复述,高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精彩的、有独到见解的发言。为了促进学生的倾听和对言说内容的内化,可以请其他同学复述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内容,复述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最终再要求完整复述。学生要能够完整复述别人一段较长的个性发言,必须认真倾听,才能及时捕捉发言中的主要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加工,才能进行复述。
2、概括。
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抓住他人发言的要点进行概括。因此概括是发展倾听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课堂中,一是对于教师或学生讲述的多种解题思路有必要进行概括,二是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小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回忆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小结,是对学习的内容的梳理,同时将听到的信息加以结构化、系统化,才能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不同的发展。
3、提升。
学生认真听讲,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和提炼,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提升,这是倾听的较高水平。而在课堂上要实现老师和学生较高水平的对话,就要善于提升所听到的别人说话的内容,让白己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说话。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在训练中感知和概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就是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和提炼就,又如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回忆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小结,是对学习的内容的梳理也是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和提炼。实践证明:在倾听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倾听内容的自主提升,就是促进自我生成的过程,伴随的是理解、深化、应用、掌握知识,同时使自己的数学思想得到升华。
三、在同伴互助中优化倾听能力
数学倾听具有专注性、层次性和反思性的特点。数学教学中的各种交流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对话、讨论、互助。对话的过程是个体通过倾听与表达从感知到理解、概括、深化、应用、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对话是优化倾听能力、走向智慧共生、共同发展达到在数学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1、小组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让学生在组内围绕探究的主题积极交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保证。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个体倾听与表达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利于优化倾听能力。因此教师应优化活动方案,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努力培养和规范小组合作、互助行为,让学生畅快表达、耐心倾听、凝聚智慧,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学习、掌握、应用知识。每个学生在组内都必须倾听、吸纳、取舍、提炼后,才能在全班交流展示集体的探究成果,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组织辩论。在数学学习中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在辩论中,孩子们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滔滔不绝,但要想战胜对方就必须听清别人的论述,寻找漏洞,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在关键处论述清楚。所以,辩论时对听的要求是极高的,只有边听边思,才能说得精彩、驳得有力,在辩论中优化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轴对称图形”一课,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班上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于是,我让双方展开辩论。正方强调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切割,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起来,所以是轴对称图形。反方一开始只是强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但没能抓住对方的判断中的问题症结,难以让人信服。经过几个回合的角逐,反方开始发现了正方论点中的漏洞——“切割”,从而深刻地指出:“把平行四边形切割开,必然要通过旋转来重叠两个三角形,如果这时候沿着重叠的任一条边‘打开’,得到的不再是平行四边形了。所以,对方所说的轴对称图形实际上是指另一个图形了。”正方也善于倾听:“我们明白了,要看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应当通过对折来判断,不能通过剪开,再旋转、重叠,这样就改变了原来的图形。”“一个图形能够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块,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对折后能不能重合。所以理越辩越明,学生正是在互相的倾听中澄清了对概念的模糊认识,逐步把握到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了数学知识的掌握。
3、组织讨论。讨论是一种高层次的对话,对话的各位同学围绕同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阐述。要使讨论落到实处,对话的各位就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不断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照、碰撞、生成新的想法,再和对方进一步交流,不断将思考引向深入,从而使探讨的问题获得进一步的成效。讨论能够使每个参与者集百家之大成来学习、理解知识,同时是优化倾听能力、发展思维极具价值的平台,也是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总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要让人人有同等学习、同等锻炼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让教学活动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让每一个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真正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让课堂成就一个又一个的精彩。
一、在训练中提高倾听能力
听是复杂的智力活动的综合,它是人脑多种功能协调活动的结果。如果听不入耳,等于没听,因为在听的过程中,人的大脑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倾听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人的智力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就倾听培养倾听,而应在教育过程中综合训练、协同发展,在训练中培养、提高倾听能力。
1、听算训练。听算是一种常见的训练形式,听算对学生的要求比视算高,因为学生在听算中,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短暂,必须迅速对问题做出反应。听算中,要求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协调运用,所以在听算训练中学生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够更加清晰地获取信息、专注地处理信息。这有利于倾听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听算训练时从慢报两遍,过渡到只报一遍,并提高播报的速度,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数学倾听能力。
2、听写训练。听写不是语文课中独有的方式,它也是数学课中的一种练习方式。听写训练,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写得无误。听写时,对声波传递的信息,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提取、加工转化成数学符号并记录。这样的训练不仅对听的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都很有好处。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写训练,在听写数的训练中,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学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时,教师也可以安排这样的听写练习,不断丰富对数的感知,促进数概念的发展。
3、听说训练。倾听者也是言说者,会听、会看、会想要通过“会说”这一点来突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会想,想得出,要多想、会想就得会听、会看。因此要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具体训练如下:训练学生大声发言;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说思路、说算理;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简明、准确;给学困生优先回答问题的权利;让学生进行全课总结等。
4、听画训练。数学课堂中老师与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说、写,画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我们常常在数学课堂中要求学生将听到的内容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能够将听到的声音信息经过思考、理解并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对倾听内容的回应和输出,也是倾听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在学习解决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我们也常常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画出线段图,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倾听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迅速解决问题,防止看题猜解答方法。又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画出变换的图形,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分析提炼中发展倾所能力
倾听是思维着的理解,听与理解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倾听能力就要在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上下工夫。我们认为,学生对倾听的理解水平分为复述、概括、提升三个层次,这是听者对倾听内容递进式的加工。学生的理解水平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化和数学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对学生倾听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而逐步提高。
1、复述——请你跟我说。
能够将听到的内容复述是听力水平的低层次要求,它需要听者对说者的“敞开”与“接纳”和对所说内容的理解与条理化。低年级,我们可以让学生将重要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进行复述,高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精彩的、有独到见解的发言。为了促进学生的倾听和对言说内容的内化,可以请其他同学复述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内容,复述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最终再要求完整复述。学生要能够完整复述别人一段较长的个性发言,必须认真倾听,才能及时捕捉发言中的主要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加工,才能进行复述。
2、概括。
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抓住他人发言的要点进行概括。因此概括是发展倾听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课堂中,一是对于教师或学生讲述的多种解题思路有必要进行概括,二是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小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回忆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小结,是对学习的内容的梳理,同时将听到的信息加以结构化、系统化,才能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不同的发展。
3、提升。
学生认真听讲,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和提炼,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提升,这是倾听的较高水平。而在课堂上要实现老师和学生较高水平的对话,就要善于提升所听到的别人说话的内容,让白己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说话。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在训练中感知和概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就是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和提炼就,又如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回忆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小结,是对学习的内容的梳理也是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和提炼。实践证明:在倾听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倾听内容的自主提升,就是促进自我生成的过程,伴随的是理解、深化、应用、掌握知识,同时使自己的数学思想得到升华。
三、在同伴互助中优化倾听能力
数学倾听具有专注性、层次性和反思性的特点。数学教学中的各种交流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对话、讨论、互助。对话的过程是个体通过倾听与表达从感知到理解、概括、深化、应用、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对话是优化倾听能力、走向智慧共生、共同发展达到在数学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1、小组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让学生在组内围绕探究的主题积极交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保证。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个体倾听与表达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利于优化倾听能力。因此教师应优化活动方案,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努力培养和规范小组合作、互助行为,让学生畅快表达、耐心倾听、凝聚智慧,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学习、掌握、应用知识。每个学生在组内都必须倾听、吸纳、取舍、提炼后,才能在全班交流展示集体的探究成果,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组织辩论。在数学学习中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在辩论中,孩子们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滔滔不绝,但要想战胜对方就必须听清别人的论述,寻找漏洞,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在关键处论述清楚。所以,辩论时对听的要求是极高的,只有边听边思,才能说得精彩、驳得有力,在辩论中优化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轴对称图形”一课,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班上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于是,我让双方展开辩论。正方强调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切割,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起来,所以是轴对称图形。反方一开始只是强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但没能抓住对方的判断中的问题症结,难以让人信服。经过几个回合的角逐,反方开始发现了正方论点中的漏洞——“切割”,从而深刻地指出:“把平行四边形切割开,必然要通过旋转来重叠两个三角形,如果这时候沿着重叠的任一条边‘打开’,得到的不再是平行四边形了。所以,对方所说的轴对称图形实际上是指另一个图形了。”正方也善于倾听:“我们明白了,要看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应当通过对折来判断,不能通过剪开,再旋转、重叠,这样就改变了原来的图形。”“一个图形能够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块,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对折后能不能重合。所以理越辩越明,学生正是在互相的倾听中澄清了对概念的模糊认识,逐步把握到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了数学知识的掌握。
3、组织讨论。讨论是一种高层次的对话,对话的各位同学围绕同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阐述。要使讨论落到实处,对话的各位就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不断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照、碰撞、生成新的想法,再和对方进一步交流,不断将思考引向深入,从而使探讨的问题获得进一步的成效。讨论能够使每个参与者集百家之大成来学习、理解知识,同时是优化倾听能力、发展思维极具价值的平台,也是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总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要让人人有同等学习、同等锻炼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让教学活动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让每一个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真正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让课堂成就一个又一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