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善于捕捉课中错误,善于课后反思错误。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做一种教育的契机,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在数学课堂中,正视错误,显露真实的课堂;猜测错误,展现多姿的课堂;捕捉错误,生成出色的课堂;反思错误,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错误资源;直面错误;揣摩错误;捕捉错误;反思错误
“小错误有大智慧”。哲学家黑格尔先生曾说:“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是教师的义务。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善于捕捉课中错误,善于课后反思错误,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做一种教育资源,正视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并加以利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一、直面错误,显露“真实”的课堂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天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与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是一种经历,自然又真实。它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应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承认教育的差异性。任何人都会有错误,关键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几年前,美国科学教育协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重点学校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课,课堂教学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语言规范、板书漂亮,问题设计合理,学生回答精妙,这无疑是近乎完美的优质课。然而美国代表团对此却提出质疑:“课堂上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学生们对答如流,既然学生都知道了,这堂课还有必要去上吗?”是啊,我们传统的优质课怎么啦?让美国代表团惊奇的是:课堂上居然没有问题,没有错误!“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大家对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上出错有了更深的研究。无论何时,我们都希望展现真实的课堂。公开课、研究课提倡不要试教,不要铺垫,更不要彩排,要听原汁原味的、未经雕琢的家常课。因此,课堂上需要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所有的孩子,正视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类错误。
二、揣摩错误,展现“多姿”的课堂
课堂上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教学经验,可以猜测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预防、诱导,在学生积极的议错、理错中展现多姿的课堂。
1. 预计错误,防患未然
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预计错误,防患未然。教师要在课前解读课标、钻研教材,并针对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教师要预想课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教学时才能相机行事,灵活选择有效的措施,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议错、辨错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在学生学习尚未发生偏差之前,把某些错误设法显示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把握知识的要点,预防错误的发生。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认为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1/3,教师立即要求学生分组做实验来验证:通过圆锥圆柱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等底等高四种情况,验证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1/3。正是因为教师了解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学生容易忽视,才产生让学生动手验证这一精心的预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预防,才有了防患未然。经历过这节课学习,学生一定会对“等底等高”念念不忘,这样教学目标自然达成了。
2. 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教师要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正误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吸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如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都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等他们举实例验证时发现错误,探究的积极性更高了,知识学得也更扎实了。
三、捕捉错误,生成“出色”的课堂
错误人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说,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测不到的错误。我们应及时捕捉错误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数学实践中“错误”这一“财富”,化弊为利,培养学生巧妙地利用错误,培养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在师生、生生互动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信息。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锻炼驾驭课堂的能力,生成出色的课堂。
1. 关注错误,引导辨析
不拨“乱”反“正”,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过于“武断”地阻止学生迈向“错”的脚步,也就打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正确”正是从“错误”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定向思维的反判和修正。正因为出错,才有点拨、解惑和辨析。
如圆锥侧面展开假如是三角形,应该是什么三角形?你用什么办法来证实?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用事实来说话。有学生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但怎么也围不出圆锥,缺了好大一块。有的用纸将圆锥的侧面蒙住,沿着边剪下一个图形展开,居然是扇形,事实胜于雄辩,大家亲历了这一过程,抹去了头脑中那些错误的猜想,主动建构新知。教师利用课堂上的突发性错误,化弊为利,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 善待错误,巧妙纠正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人生的旅程中,人总会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感受学习的快乐。
如“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6厘米,宽8厘米,假如用它剪直径2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多少个?”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用大面积除以每块小面积,即(16×8)÷[3.14×(2÷2)2]≈41(片)。然而,本题根本不能用这种方法去解答。于是,我引导学生画草图验证,学生豁然开朗:正确的解法是(16÷2)×(8÷2)=32(片),根本不可能剪出41片。也有学生想到:16×8÷(2×2)=32(片)。可见,经验是一把“双刃剑”,成功因为经验,错误也可能因为经验。善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方能真正把握理解数学知识。
四、反思错误,构建“灵动”的课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思是指自己思维、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思是一种主动“再熟悉”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积极养成反思习惯,对于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而“学习 反思=专业成长”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教学相长”,通过反思错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 学生反思,完善认知
议“错”是学生对自己错误的一种反思。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赏错过程中,放松思维,完善认知,体验成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自主感悟、体验。在前例中提到的“长方形铁皮中最多可以剪多少个圆片”,学生普遍出错,等作图得出正确方法后,一定要引导大家去认真反思:以前做过的在长方形中剪多少个小正方形、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在一块地里根据株距、行距求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白菜等习题,可以直接用大面积去除以每块的小面积,为什么这道题就不能呢?到底原因何在?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新方法,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目的。
2. 教师反思,教学相长
我们教师都要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些错误是根本预料不到的。课堂上来不及处理的错误,教师需要在课后静静地反思,尤其是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大面积学生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教学中的偏差。教师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留下的遗憾,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教师反思,能促进教学水平的完善、提升,最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是美丽的,是孩子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地引导学生诱错、寻错、用错、议错、理错的探究过程,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最具有价值的。
(武义县壶山学区教学辅导站)
关键词:错误资源;直面错误;揣摩错误;捕捉错误;反思错误
“小错误有大智慧”。哲学家黑格尔先生曾说:“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是教师的义务。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善于捕捉课中错误,善于课后反思错误,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做一种教育资源,正视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并加以利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一、直面错误,显露“真实”的课堂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天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与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是一种经历,自然又真实。它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应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承认教育的差异性。任何人都会有错误,关键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几年前,美国科学教育协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重点学校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课,课堂教学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语言规范、板书漂亮,问题设计合理,学生回答精妙,这无疑是近乎完美的优质课。然而美国代表团对此却提出质疑:“课堂上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学生们对答如流,既然学生都知道了,这堂课还有必要去上吗?”是啊,我们传统的优质课怎么啦?让美国代表团惊奇的是:课堂上居然没有问题,没有错误!“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大家对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上出错有了更深的研究。无论何时,我们都希望展现真实的课堂。公开课、研究课提倡不要试教,不要铺垫,更不要彩排,要听原汁原味的、未经雕琢的家常课。因此,课堂上需要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所有的孩子,正视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类错误。
二、揣摩错误,展现“多姿”的课堂
课堂上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教学经验,可以猜测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预防、诱导,在学生积极的议错、理错中展现多姿的课堂。
1. 预计错误,防患未然
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预计错误,防患未然。教师要在课前解读课标、钻研教材,并针对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教师要预想课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教学时才能相机行事,灵活选择有效的措施,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议错、辨错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在学生学习尚未发生偏差之前,把某些错误设法显示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把握知识的要点,预防错误的发生。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认为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1/3,教师立即要求学生分组做实验来验证:通过圆锥圆柱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等底等高四种情况,验证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1/3。正是因为教师了解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学生容易忽视,才产生让学生动手验证这一精心的预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预防,才有了防患未然。经历过这节课学习,学生一定会对“等底等高”念念不忘,这样教学目标自然达成了。
2. 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教师要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正误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吸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如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都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等他们举实例验证时发现错误,探究的积极性更高了,知识学得也更扎实了。
三、捕捉错误,生成“出色”的课堂
错误人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说,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测不到的错误。我们应及时捕捉错误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数学实践中“错误”这一“财富”,化弊为利,培养学生巧妙地利用错误,培养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在师生、生生互动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信息。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锻炼驾驭课堂的能力,生成出色的课堂。
1. 关注错误,引导辨析
不拨“乱”反“正”,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过于“武断”地阻止学生迈向“错”的脚步,也就打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正确”正是从“错误”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定向思维的反判和修正。正因为出错,才有点拨、解惑和辨析。
如圆锥侧面展开假如是三角形,应该是什么三角形?你用什么办法来证实?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用事实来说话。有学生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但怎么也围不出圆锥,缺了好大一块。有的用纸将圆锥的侧面蒙住,沿着边剪下一个图形展开,居然是扇形,事实胜于雄辩,大家亲历了这一过程,抹去了头脑中那些错误的猜想,主动建构新知。教师利用课堂上的突发性错误,化弊为利,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 善待错误,巧妙纠正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人生的旅程中,人总会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感受学习的快乐。
如“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6厘米,宽8厘米,假如用它剪直径2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多少个?”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用大面积除以每块小面积,即(16×8)÷[3.14×(2÷2)2]≈41(片)。然而,本题根本不能用这种方法去解答。于是,我引导学生画草图验证,学生豁然开朗:正确的解法是(16÷2)×(8÷2)=32(片),根本不可能剪出41片。也有学生想到:16×8÷(2×2)=32(片)。可见,经验是一把“双刃剑”,成功因为经验,错误也可能因为经验。善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方能真正把握理解数学知识。
四、反思错误,构建“灵动”的课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思是指自己思维、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思是一种主动“再熟悉”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积极养成反思习惯,对于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而“学习 反思=专业成长”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教学相长”,通过反思错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 学生反思,完善认知
议“错”是学生对自己错误的一种反思。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赏错过程中,放松思维,完善认知,体验成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自主感悟、体验。在前例中提到的“长方形铁皮中最多可以剪多少个圆片”,学生普遍出错,等作图得出正确方法后,一定要引导大家去认真反思:以前做过的在长方形中剪多少个小正方形、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在一块地里根据株距、行距求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白菜等习题,可以直接用大面积去除以每块的小面积,为什么这道题就不能呢?到底原因何在?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新方法,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目的。
2. 教师反思,教学相长
我们教师都要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些错误是根本预料不到的。课堂上来不及处理的错误,教师需要在课后静静地反思,尤其是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大面积学生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教学中的偏差。教师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留下的遗憾,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教师反思,能促进教学水平的完善、提升,最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是美丽的,是孩子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地引导学生诱错、寻错、用错、议错、理错的探究过程,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最具有价值的。
(武义县壶山学区教学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