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是通过写人记事来抒发情感的,写作中需要运用写作技巧描述情节,而在描述的过程中需要融入作者的情感。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发生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这样的记叙文才能情文并茂。为此,教学中要开展写作训练,以切实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一、立意深刻,奠定扎实的记叙基础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记叙文的创作需要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真实地展现生活中的人与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立意深刻。不难发现,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而且思想深刻。立意深刻,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鲜明,记叙文才能有血有肉,情文并茂。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引导学生挖掘作文题目的深刻含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记叙的主题突出,思想深刻。例如,在教学鲁迅的《一件小事》时,那个善良的车夫搀扶老妇人一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却体现了劳动人民善良正直的质朴品性。这就是鲁迅先生的“立意”,并由此展开挖掘出了思想内涵,写出了启发人、鼓舞人的记叙文。所以,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立意,然后以大见小,让记叙文充满情感的张力。
二、借助生活场景,培养学生洞察力
记叙文写生活中的人与事,并对人与事进行主观评价,这带有作者的情感倾向,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正确的情感倾向来自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洞察,对人与事的价值取向的深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让思想更加深刻。所以,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作者由眼前的紫藤萝“从空中垂下”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联想到“像一条瀑布”。这一联想充分说明作者对生活情景观察的仔细。此时,教师不妨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看到晚霞,你能展开怎样的联想?”应该说晚霞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对这样的情景展开联想就需要学生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了。怎样把这无生命的景物写得生动形象,需要学生有感情地看待事物。
三、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著名学者朱光潜说:“写作就是对生活的审美。”初中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技巧。初中学生阅读量小,生活的经历亟待丰富,尤其是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在记叙文写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课文《背影》时,从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等场景的描写中不难看出父子之间那种无声的默契和父亲对儿子深入的爱。不仅如此,这篇散文在语言方面也极具特色。如父亲仅说的几句话也都是对儿子的叮嘱,却彰显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如“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从简短的话语中让读者看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种爱需要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体会、欣赏,进而从人性的角度审视人性的美。
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内心真挚情感
我们知道,记叙文往往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白居易說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中只有真挚动人的感情才能打动读者。中学生作文最大的缺点就是感情淡薄,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把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于是作文中就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通过创设写作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展示出来。这样,笔下的文字才能打动人、感染人。例如,在教学命题作文“我最难忘的××”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样的情境: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去外婆家的菜园,看见里面的小辣椒都变成红色的了。我心想,这小辣椒一定很好吃,于是就摘下色彩鲜艳的小辣椒,用手擦一下放进嘴里。顿时,我的舌头和喉咙就像要喷火一样,辣得我直流眼泪。这是我第一次直接吃辣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再也不敢直接吃了。记叙文重在写真实的感受,让作文丰富多彩。
总之,初中记叙文写作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浓烈的情感让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笔下的人与事丰富多彩。所以,作文教学要唤起学生的情感,再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让学生笔下的记叙文情文并茂。
一、立意深刻,奠定扎实的记叙基础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记叙文的创作需要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真实地展现生活中的人与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立意深刻。不难发现,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而且思想深刻。立意深刻,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鲜明,记叙文才能有血有肉,情文并茂。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引导学生挖掘作文题目的深刻含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记叙的主题突出,思想深刻。例如,在教学鲁迅的《一件小事》时,那个善良的车夫搀扶老妇人一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却体现了劳动人民善良正直的质朴品性。这就是鲁迅先生的“立意”,并由此展开挖掘出了思想内涵,写出了启发人、鼓舞人的记叙文。所以,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立意,然后以大见小,让记叙文充满情感的张力。
二、借助生活场景,培养学生洞察力
记叙文写生活中的人与事,并对人与事进行主观评价,这带有作者的情感倾向,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正确的情感倾向来自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洞察,对人与事的价值取向的深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让思想更加深刻。所以,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作者由眼前的紫藤萝“从空中垂下”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联想到“像一条瀑布”。这一联想充分说明作者对生活情景观察的仔细。此时,教师不妨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看到晚霞,你能展开怎样的联想?”应该说晚霞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对这样的情景展开联想就需要学生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了。怎样把这无生命的景物写得生动形象,需要学生有感情地看待事物。
三、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著名学者朱光潜说:“写作就是对生活的审美。”初中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技巧。初中学生阅读量小,生活的经历亟待丰富,尤其是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在记叙文写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课文《背影》时,从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等场景的描写中不难看出父子之间那种无声的默契和父亲对儿子深入的爱。不仅如此,这篇散文在语言方面也极具特色。如父亲仅说的几句话也都是对儿子的叮嘱,却彰显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如“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从简短的话语中让读者看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种爱需要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体会、欣赏,进而从人性的角度审视人性的美。
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内心真挚情感
我们知道,记叙文往往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白居易說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中只有真挚动人的感情才能打动读者。中学生作文最大的缺点就是感情淡薄,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把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于是作文中就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通过创设写作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展示出来。这样,笔下的文字才能打动人、感染人。例如,在教学命题作文“我最难忘的××”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样的情境: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去外婆家的菜园,看见里面的小辣椒都变成红色的了。我心想,这小辣椒一定很好吃,于是就摘下色彩鲜艳的小辣椒,用手擦一下放进嘴里。顿时,我的舌头和喉咙就像要喷火一样,辣得我直流眼泪。这是我第一次直接吃辣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再也不敢直接吃了。记叙文重在写真实的感受,让作文丰富多彩。
总之,初中记叙文写作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浓烈的情感让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笔下的人与事丰富多彩。所以,作文教学要唤起学生的情感,再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让学生笔下的记叙文情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