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物理教师应当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研究能力、创新思想及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机会,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学习、刻苦钻研、迎难而上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物理概念和物理实验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实,初中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无形中承受来自家长、教师、学校及自身的压力,过重的心理压力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压力和物理课中的“压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那么在讲解“压力”这个概念时候,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压力和这个“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这样对学生解释: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一般来讲是一个物体压在了另一个物体上就会产生压力,那么就会产生变形的情况。由此及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如果承受过多的压力就会让心理产生变形,所以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找到变心理压力为学习动力的方法。在课堂上也要想办法让学生轻松下来,轻松听课,快乐学习。例如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述物理概念,例如在解释参照物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身高和小孩子的身高及要姚明的身高进行比较,和三岁小孩比老师比较高,和姚明比老师又比较矮,所以判断老师的身高是高还是低要看跟谁比,这样参照物的概念就一清二楚。这样学生会感觉物理课有意思,自然无压力。
物理课堂上经常要做实验,在做实验中也可以渗透心理教育。例如在做“长短蜡烛哪个会先熄灭”的实验中,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罩在短蜡烛上,一只很小的玻璃瓶罩在长蜡烛上,最后得出了与学生心里的答案相反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要妄下判断,不要固执己见,而要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实验和概念渗透着心理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学生。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其实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会感觉自己是学生,与教师本身就有一定的差距,甚至觉得和教师的地位上也有差距。有的教师感觉自己是教师,比学生高一等,从而对学生表现出不好的态度。教师要审视自己,努力建立平等的、自由的、轻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论是在教师与学生中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中间都要营造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心理安全感,让学生毫无压力地投入学习探索中。比如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深入到学生小组中,与他们交流在实验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实验中有什么新发现,用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看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和认同,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终于被老师认可了,会激励他们下一步继续努力,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提高他们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在实验中或者在课堂上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性。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解决问题真正有效的办法。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有的学生物理学得好,有的学生不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把物理学得很好,这时候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不论学生问多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批评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在考试成绩方面,也不能对那些考的比较差的学生不管不问,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鼓舞,更及时表扬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到黑板上解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也会觉得与教师的关系更近了。课外,教师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多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多交流,从而共同进步。
四、利用物理学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经过了无数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无疑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布鲁诺宁愿被大火烧死也不愿意放弃对真理的坚持。他们在当时的背景下有这么大的勇气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居里夫人不顾长期放射性元素对身体的侵害,仍然坚持做实验,坚持对知识的渴求,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并且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居里夫人这种为科学而奉献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通过以上这些类似的介绍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探索知识的过程充满挑战,所以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才能达到知识的高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品质。
总之,在初中阶段在这个学生心智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不论是物理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一、在物理概念和物理实验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实,初中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无形中承受来自家长、教师、学校及自身的压力,过重的心理压力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压力和物理课中的“压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那么在讲解“压力”这个概念时候,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压力和这个“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这样对学生解释: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一般来讲是一个物体压在了另一个物体上就会产生压力,那么就会产生变形的情况。由此及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如果承受过多的压力就会让心理产生变形,所以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找到变心理压力为学习动力的方法。在课堂上也要想办法让学生轻松下来,轻松听课,快乐学习。例如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述物理概念,例如在解释参照物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身高和小孩子的身高及要姚明的身高进行比较,和三岁小孩比老师比较高,和姚明比老师又比较矮,所以判断老师的身高是高还是低要看跟谁比,这样参照物的概念就一清二楚。这样学生会感觉物理课有意思,自然无压力。
物理课堂上经常要做实验,在做实验中也可以渗透心理教育。例如在做“长短蜡烛哪个会先熄灭”的实验中,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罩在短蜡烛上,一只很小的玻璃瓶罩在长蜡烛上,最后得出了与学生心里的答案相反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要妄下判断,不要固执己见,而要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实验和概念渗透着心理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学生。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其实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会感觉自己是学生,与教师本身就有一定的差距,甚至觉得和教师的地位上也有差距。有的教师感觉自己是教师,比学生高一等,从而对学生表现出不好的态度。教师要审视自己,努力建立平等的、自由的、轻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论是在教师与学生中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中间都要营造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心理安全感,让学生毫无压力地投入学习探索中。比如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深入到学生小组中,与他们交流在实验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实验中有什么新发现,用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看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和认同,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终于被老师认可了,会激励他们下一步继续努力,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提高他们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在实验中或者在课堂上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性。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解决问题真正有效的办法。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有的学生物理学得好,有的学生不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把物理学得很好,这时候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不论学生问多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批评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在考试成绩方面,也不能对那些考的比较差的学生不管不问,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鼓舞,更及时表扬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到黑板上解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也会觉得与教师的关系更近了。课外,教师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多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多交流,从而共同进步。
四、利用物理学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经过了无数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无疑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布鲁诺宁愿被大火烧死也不愿意放弃对真理的坚持。他们在当时的背景下有这么大的勇气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居里夫人不顾长期放射性元素对身体的侵害,仍然坚持做实验,坚持对知识的渴求,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并且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居里夫人这种为科学而奉献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通过以上这些类似的介绍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探索知识的过程充满挑战,所以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才能达到知识的高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品质。
总之,在初中阶段在这个学生心智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不论是物理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