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同一律,提高审题精准性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审题失误
  (混淆概念,错解内涵,难以破题)
  我们先来看个笑话。
  妈妈说:“这小伙很帅,人品好,收入也高,你偏不同意,到底要找一個什么样的对象?”女儿说:“我要找一个有共同语言的。”妈妈很惊奇地说:“他又不是外国人,怎么会没有共同语言呢?”
  在这里,两个“共同语言”不是一个意思,前一个是“共同想法、共同兴趣”的意思,后一个是“同一种语言”的意思。这个笑话违反了“同一律”。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所运用的每个概念、判断的含义都必须是确定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违反这条规律,就会犯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等错误。同一律可以用“A是A”这样的公式来表示,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必须具有确定性和前后同一性。
  同一律同样适用于作文中,不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抑或任务驱动型作文,概念符合“同一律”是底线要求。但学生由于对材料中的概念不甚理解或者审题不仔细,在写作时会出现类似上述母女的笑话。
  我们来看这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的重视,中小学陪读现象越来越普遍。有人说,不应该陪读,因为这不利于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也有人说,有条件还是应该陪读,因为孩子的身心还不成熟,需要大人时时陪伴和监护。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陪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陪读”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所谓“陪读”,指住家离学校较远,又不舍得孩子寄宿,于是租一处房子,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能时时与孩子面对面交流思想感情。这个房子其实就是“家”的空间上的临时搬迁,孩子除了在学校读书,还能天天感受到“家”的氛围。这是命题者对“陪读”这一概念的解读,是最大众化的解读。但学生在作文中却对这个概念不甚理解,甚至出现啼笑皆非的笑话。
  解读一:所谓“陪读”,就是“陪伴孩子读书”,小学生确实需要陪读。这样解读的学生往往赞成“陪读”,殊不知“陪伴孩子读书”叫“亲子阅读”。
  解读二:所谓“陪读”,即监护人中一方放弃工作,常常是母亲,全心全意陪同孩子完成学业。这样解读的学生对“陪读”持反对态度,因为“需要父母放弃工作”。这种解读就完全违反“同一律”,甚至偷换了话题。这不叫陪读,叫“全职妈妈”。
  现以2021年1月进行的“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简称八省联考)的作文题为例,浅谈利用同一律,提高审题精确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任务是完成一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铭记“抗美援朝”的历史这一点学生是能轻松审到的。“迎接挑战”,迎接什么挑战?如何迎接挑战?这是写作的重点,也是决定作文高下的重要因素。
  一、阅读材料,找出有关挑战的关键信息,以和命题者的“挑战”概念完全契合
  抗美援朝时期的挑战是:1.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2.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3.条件极不对称、极为艰难。这是材料中提到的“挑战”,如果能在材料中捕捉到这些关键信息,就不会写成“铭记历史,歌颂英雄”。
  二、广泛阅读,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后花园”
  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感觉没有素材,“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应多注意阅读,积累作文素材,为写出一篇好文章奠基。如有关抗美援朝可以读一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如何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并提出“要迎接挑战”及“怎样迎接挑战”。
  1.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2.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3.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4.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
  如果在作文中能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概念的含义,确保解读符合“同一律”,同时广泛阅读,不将自己关闭在“象牙塔”中,而是以阅读为媒介,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写好作文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有幸旁听了著名的人类学和考古学家玛格丽特·米蒂的一个讲座。下课前,一个听众提问:“发掘出一个原始部落的遗址后,您怎么判断这个部落是不是已经进入早期文明阶段了?”我猜正确答案可能是在遗址中发现了陶罐或者鱼钩,再不就是碾米的石臼。  米蒂教授的回答却是:“受伤后又愈合的股骨。”她接着解释说在一个完全野蛮的部落里,个体的生死纯粹取决于残酷的丛林守则:优胜劣汰。除了少数特例,多数受伤的个
期刊
“時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其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纵观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时评式”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命题热点。作文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思想、有理性、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
期刊
2015年10月29日,《新作文》中学版全体编辑前往山西省实验中学初中部国子监捌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调查活动。学生们如火的热情让编辑团队始料未及,在编读互动中,我们不仅了解到读者的心声,明白杂志的优势与不足,更明确了未来目标,坚定了办刊理念。课堂之后,编辑团队以“《新作文》,我想对你说”为题,请同学们抒发对这一活动的感想,让我们一睹同学们的风采吧!  《新作文》,我想对你说:  可以写一段
期刊
“现在的学生压力太大,某些重点中学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每天中午只给学生半小时午餐时间。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当然更没有时间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近日,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广州演讲时告诉在座家长。(5月19日《广州日报》)(引述材料,直接引用材料的关键句)  “没时间想未来”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在于他指出了一些当下看似成功的教育模式中潜在的教育危机——只关心知识学习,却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只
期刊
近日,上海首条樱花市级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实施“落樱不扫”,沿路189株晚樱正值盛花期,纷纷扬扬的“花瓣雨”洒落一地,引来路人驻足欣赏。  当路人们纷纷在“落樱不扫”的美丽道路驻足或拍照时,我想,吸引他们的,除了眼前的美景,更有氤氲在城市中的美丽诗意。(议论文开头有“以事开头”和“以理开头”两种。在时评类作文的写作中,绝大部分采用“以事开头”的形式,以中心论点为导向,提取并概括材料里与中心论点
期刊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引述材料做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做简洁介
期刊
一个小故事读出一段哲理,一段哲理升华整个人生——曾几何时,《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是小编们那个年代的最爱的读物,一堂作文课,老师大手一挥:去读读《读者》吧,大家就喜滋滋地沉浸在书香中了。  后来,随着网络时代兴起,以《读者》为代表的鸡汤型杂志似乎衰败了,大家都在说,鸡汤灌多了也会腻喔。但偶尔再次相遇,却也有一种别样的温馨。那么,今天的小编,和《读者》等杂志有没有不得不说的故事和感悟?当年是否曾
期刊
史学上“三范修史”的佳话,说的是修编《新唐书》的三位范姓巨匠。其中范镇的著述和生平最是传奇。范镇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翰林学士,为人所知。而不为人所知的是,范镇的成名离不开一个叫薛奎的太守。甚至可以说,没有薛奎的唯才是举,也许就没有后来范镇的功名天下。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为蜀守,一见到范镇就很喜欢他,把他召到府舍中,请他给子弟讲学。范镇更加自谦恭退,每每步行到官府门口。一年以后,人
期刊
这是一位投身边疆,二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教育振兴事业的校领导。  2002年,安春辉任和静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兼行政办主任,积极探索教改之路,显现出超群的工作能力与勇往直前的教改魄力。  2005年高考首战告捷,他所教的班级,高考上线率位居全校前茅。  教书生涯中,他勤勉执教,爱生如子。课堂上他是谆谆教诲学生的导师,课下他是与学生无话不说的兄长,所谓如父如兄也。  担任校领导期间,他厉兵秣马,扬鞭奋蹄,将
期刊
一、时评作文误区提示  1.强调现象的存在,但是不做深入的探究。只是从为什么角度论证,没有思考现象背后的根源、危害,正面的观点没有提出的意义与价值;也没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提出有见地的做法。  2.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权衡欠佳:要么没有事例名言,通篇有说不完的道理;要么事例发散过宽,脱离中心意思。  3.语言和思维太过武断,不具有思辨性,不能有效說服阅卷老师。  4.时评文是要老师认真看才能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