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表达人们思想,传播知识、经验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更要借助于教师的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何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的语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课堂语言不同于生活口语、书面语,而是规范化的口语,不能照本宣科,要注重概念的科学性。例如:关于“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102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可见,名誉权和荣誉权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法律概念。名誉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的民事主体,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誉权,具有普遍性。而荣誉权的主体则不是所有的民事主体,而是依据是否获得荣誉的事实而定,因而有的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有的则不享有,它具有专属性。如果教师不把握住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准确地讲解内容,那么就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贻误学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学语言要简练、准确、科学地表达教学内容,当然这也是对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多方面素质的考验。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为了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鉴不同的艺术手法,使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幽默感和文学色彩。运用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使之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谐地结合起来,能提高教学的品位和层次,使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效应。
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形成,需要借鉴相声语言的诙谐,小品语言的幽默,戏剧语言的精彩,诗歌语言的韵味,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例如,在讲到孝敬父母长辈的时候,我给学生唱《常回家看看》,反复吟唱,反复体会,在其优美的旋律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艺术性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使死板变生动,使抽象变具体,使深奥变浅显。
三、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课堂上,教师必须倾注真情实感。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语言来体现。例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这些内容都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此,讲解这些内容所用的语言必须具有时代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讲,要讲出浩然正气,要讲得群情振奋,要用时代精神去鼓舞和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投身改革、奉献“四化”的精神。这样具有时代感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和震撼,其道德力量、审美力量和精神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又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样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严肃的,本身就有着历史的凝重和现实的深刻,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教师必须用深沉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内容,使学生在深沉的语言中产生一种庄严、凝重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情感和志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语言情感的多样性,相反,如果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平平淡淡地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本身所蕴涵的审美价值、道德情感、精神内涵得不到充分表达,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教学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的是语言的魅力,而思想品德教师的语言水平能够反映出其本身的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是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因此,为了能够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必须从语言上下工夫,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课堂语言不同于生活口语、书面语,而是规范化的口语,不能照本宣科,要注重概念的科学性。例如:关于“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102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可见,名誉权和荣誉权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法律概念。名誉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的民事主体,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誉权,具有普遍性。而荣誉权的主体则不是所有的民事主体,而是依据是否获得荣誉的事实而定,因而有的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有的则不享有,它具有专属性。如果教师不把握住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准确地讲解内容,那么就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贻误学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学语言要简练、准确、科学地表达教学内容,当然这也是对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多方面素质的考验。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为了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鉴不同的艺术手法,使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幽默感和文学色彩。运用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使之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谐地结合起来,能提高教学的品位和层次,使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效应。
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形成,需要借鉴相声语言的诙谐,小品语言的幽默,戏剧语言的精彩,诗歌语言的韵味,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等。例如,在讲到孝敬父母长辈的时候,我给学生唱《常回家看看》,反复吟唱,反复体会,在其优美的旋律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艺术性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使死板变生动,使抽象变具体,使深奥变浅显。
三、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课堂上,教师必须倾注真情实感。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语言来体现。例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这些内容都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此,讲解这些内容所用的语言必须具有时代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讲,要讲出浩然正气,要讲得群情振奋,要用时代精神去鼓舞和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投身改革、奉献“四化”的精神。这样具有时代感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和震撼,其道德力量、审美力量和精神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又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样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严肃的,本身就有着历史的凝重和现实的深刻,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教师必须用深沉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内容,使学生在深沉的语言中产生一种庄严、凝重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情感和志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语言情感的多样性,相反,如果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平平淡淡地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本身所蕴涵的审美价值、道德情感、精神内涵得不到充分表达,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教学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的是语言的魅力,而思想品德教师的语言水平能够反映出其本身的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是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因此,为了能够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必须从语言上下工夫,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