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落实德育,同时必须是“渗透”进去的,即潜移默化、不露痕迹的。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应该成为德育熏陶的重要阵地。
一、关注时代主题,紧扣学生思想实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又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作文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人生、关照自我、实现德育渗透的载体。教学中关注时代主题,引导学生认识时代主旋律,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培养对祖国、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认真研究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发生后,我就不失时机地以抗震救灾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生发出“我为灾区出份力”的愿望,达到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结互助精神的德育目标。有一学期刚开始,我发现班里的卫生打扫不彻底,学生又不注意保持,卫生状况极差,纸屑、食品包装袋、瓜子皮常常满地都是。作文课上,我就让学生以“我班卫生状况”为话题写作。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做事要负责、关注细节、提高素质做文明的人等主题。评改课上,学生交流了各自的作文。在总结心得时,有的学生就谈到了受到的思想启发。此后,不光班级卫生状况大为改观,而且班里所有工作都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看来,这次作文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有情感、态度的升华。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文以载道”,作者只有在生活中积累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切体验,并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才能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来。中学生写作虽然是训练,但也要强调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深入挖掘自己的情感体验,并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为了表达出来,学生必然对这种体验作一番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在写作的同时,完成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要抒发真情实感,学生就必须去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这就促使他们自觉地去观察生活、思考人生,更多地从生活中汲取思想感情营养,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一次写作训练时,我布置了《我爱我家》这个总题目,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自己与家庭”的文章。多数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表达了自己同家庭成员之间不可割舍的亲情。有个女学生,写了一篇《奶奶,孙女永远爱你》的作文——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她父母就冷眼相对,哥哥也经常欺负她,只有奶奶心疼她、呵护她。在她8岁那年,奶奶永远地离她而去了。奶奶虽然去世多年,但她至今还深深地怀念着奶奶。作文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出了奶奶对孙女的疼爱和孙女对奶奶的无限深情,文字简练,感情真挚。我批改这篇作文时,把她叫到跟前,她说起往事,不禁潸然泪下。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她重温了人间亲情,并把这种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要想做到抒发真情实感,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命题时不要人为地设置表达障碍,尽量为学生自由抒发创造条件。例如,以话题代替命题,尽量避免体裁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等。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就没有必要去挖空心思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了。
三、运用评价,做好思想引导
中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最需要鼓励、矫正和引导。积极的倾向,需要我们去鼓励;消极的倾向需要我们去矫正。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训练的阵地,也是师生思想交流的平台。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是师生互动、实现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评价,剪枝去杈、扶正去邪,实现育人目标。例如,在一次作文中,有个女学生倾诉了内心的痛苦:因她患有较严重的腋臭,每到夏天,腋下就会散发出特别难闻的气味,班里同学都不愿和她接近,座位临近的同学还时常有冷言冷语,这让她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随之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脆弱心灵来说是一个多么难以承受的重压啊!于是,我在给她的评语中就有了这么一段话:“人生历程中,有很多不如意:身高不理想、容貌丑陋、生理疾病……这些都不是我们能自主选择的,这不是我们自己的过错,所以我们也不应该为之付出痛苦的代价。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地面对,勇敢坚毅地搏击风浪,让生命焕发绚丽的光彩。老师注意到你是一个善良勤奋有责任心的孩子,这对于一个人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老师多么希望你找回曾经拥有的快乐,做一个自信的阳光女孩。”在讲评课上,我又从侧面引导学生要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从此,学生对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她也消除了苦恼,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发挥引领和启发的作用,引發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把培养好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关注时代主题,紧扣学生思想实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又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作文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人生、关照自我、实现德育渗透的载体。教学中关注时代主题,引导学生认识时代主旋律,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培养对祖国、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认真研究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发生后,我就不失时机地以抗震救灾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生发出“我为灾区出份力”的愿望,达到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结互助精神的德育目标。有一学期刚开始,我发现班里的卫生打扫不彻底,学生又不注意保持,卫生状况极差,纸屑、食品包装袋、瓜子皮常常满地都是。作文课上,我就让学生以“我班卫生状况”为话题写作。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做事要负责、关注细节、提高素质做文明的人等主题。评改课上,学生交流了各自的作文。在总结心得时,有的学生就谈到了受到的思想启发。此后,不光班级卫生状况大为改观,而且班里所有工作都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看来,这次作文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有情感、态度的升华。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文以载道”,作者只有在生活中积累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切体验,并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才能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来。中学生写作虽然是训练,但也要强调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深入挖掘自己的情感体验,并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为了表达出来,学生必然对这种体验作一番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在写作的同时,完成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要抒发真情实感,学生就必须去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这就促使他们自觉地去观察生活、思考人生,更多地从生活中汲取思想感情营养,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一次写作训练时,我布置了《我爱我家》这个总题目,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自己与家庭”的文章。多数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表达了自己同家庭成员之间不可割舍的亲情。有个女学生,写了一篇《奶奶,孙女永远爱你》的作文——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她父母就冷眼相对,哥哥也经常欺负她,只有奶奶心疼她、呵护她。在她8岁那年,奶奶永远地离她而去了。奶奶虽然去世多年,但她至今还深深地怀念着奶奶。作文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出了奶奶对孙女的疼爱和孙女对奶奶的无限深情,文字简练,感情真挚。我批改这篇作文时,把她叫到跟前,她说起往事,不禁潸然泪下。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她重温了人间亲情,并把这种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要想做到抒发真情实感,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命题时不要人为地设置表达障碍,尽量为学生自由抒发创造条件。例如,以话题代替命题,尽量避免体裁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等。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就没有必要去挖空心思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了。
三、运用评价,做好思想引导
中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最需要鼓励、矫正和引导。积极的倾向,需要我们去鼓励;消极的倾向需要我们去矫正。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训练的阵地,也是师生思想交流的平台。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是师生互动、实现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评价,剪枝去杈、扶正去邪,实现育人目标。例如,在一次作文中,有个女学生倾诉了内心的痛苦:因她患有较严重的腋臭,每到夏天,腋下就会散发出特别难闻的气味,班里同学都不愿和她接近,座位临近的同学还时常有冷言冷语,这让她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随之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脆弱心灵来说是一个多么难以承受的重压啊!于是,我在给她的评语中就有了这么一段话:“人生历程中,有很多不如意:身高不理想、容貌丑陋、生理疾病……这些都不是我们能自主选择的,这不是我们自己的过错,所以我们也不应该为之付出痛苦的代价。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地面对,勇敢坚毅地搏击风浪,让生命焕发绚丽的光彩。老师注意到你是一个善良勤奋有责任心的孩子,这对于一个人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老师多么希望你找回曾经拥有的快乐,做一个自信的阳光女孩。”在讲评课上,我又从侧面引导学生要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从此,学生对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她也消除了苦恼,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发挥引领和启发的作用,引發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把培养好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