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中的多元解读探讨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解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多个向度的探寻,尝试不同的情感体验,建设性地从不同角度去对文本予以意义赋予。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然结果。
  多元解读是对以往标准化、一元化解读的有力反驳,这让学生重新掌握了话语权和表达权,从而真正拥有了学习权。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正确审慎地对待多元解读,避免从本质主义的“陷阱”中爬出,又陷入到相对主义的泥淖中。换言之,就是要辩证看待多元解读,力求在教学实践中给予理性操控。
  一、多元解读要以人为本,运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
  语文教育极其推崇人文教化,其核心就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生命尊严,具有最基本的社会道义和责任。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应结合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事件的分析评价,充分发挥语文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育人功能。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对文本的体验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别,面对学生的多元体验,我们教师不能陶醉于学生“多元”体验的表面狂欢,更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由而漠视其错误思想的存在和泛滥,切记“求真”、“求善”永远是“求新”的基础。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问及如何评价奥楚篾洛夫,有学生说他是一个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很强、本事极大的人,在现代社会是不会吃亏的,要向他学习。
  此时,这位教师顺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奥楚篾洛夫为什么会多变?
  生甲:因为狗的主人身份的变化。
  生乙: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
  师:说得好,那么他在老百姓面前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生丙:一副官架子,装腔作势。
  师:媚上欺下,面对权贵却奴颜卑膝。作者借此来讽刺、嘲笑和否定这类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那就是心甘情愿充当沙皇统治的忠实走狗。对这样一个奴性十足的人物,大家觉得还要向他学习吗?(在教师的导引下,文本社会价值已然显现。)
  教会学生做人,是当今教育的核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最重要的人文载体。我们在教学中千万不可忽视对教材中价值取向的把控,注意多元解读与价值取向的统一,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听从时代召唤,提升人格,提高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学生的认知、情感有一定的缺陷、偏差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教学契机,在平等对话中予以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多元解读”应紧扣文本,“带着镣铐跳舞”,才能真正彰显其魅力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总是留有“空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而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具有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其鉴赏结果自然千差万别。西方谚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代文论的“诗无达诂”,即为此说。以此而论,“多元解读”才是真实的阅读,才是可能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和尊重。
  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常呈现出多元局面,但这和成人化阅读有很大区别,学生的每种反应并非都能准确指向文本的核心。多元并不意味着解读疆界的消失,多元是对简单“确定性”的超越,但这种超越仍有其一定的限度,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多元有界。形象一点说,多元解读就是要“带着镣铐跳舞”,既受文本制约,又有思想和方法认识上的自由度,学生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逐步积累阅读经验,渐次提高阅读的效度。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探究就是生动一例:有人持“反封建”论,有人抱社会“凉薄”说,还有人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边缘化生存样态的曲折流露……我们说,这些观点虽差异明显,但都应该是由文本衍生而出,无疑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作品内涵,显现出多元解读的诱人魅力。
  三、多元解读应积极发挥教师的正面引导作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处在一个关键的融通位置:一方面教师要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尽量通晓文本,实现二者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引领学生有效地走进文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生出现“难读”、“误读”甚至“过度解读”的情形应该是很常见的,教师应该发挥首席作用,课前充分预设,课中发挥教学机智,课后积极反思,使多元解读紧张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对来自学生的“多元解读”要采取辩证认同,点拨“难读”,纠正误读,“稀释”过度解读,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从而使阅读教学过程充满生命关怀,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在阅读教学中绽放异彩,使教师的专业价值熠熠生辉,最终达到生命课堂的理想境界。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追寻文本意义的价值可能就在于解读过程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本多元解读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师生精神能量的释放和生命的自觉,而绝不能停留于浅显的知识接受层面,它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诸多要素的有机统一。多元解读,想说爱你其实并不容易,但你的确让我们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其他文献
不久前,学校组织了作文指导课竞赛。参赛的老师在正式比赛之前,分别在若干个班级试上了几次,我班便是被试上的班级之一。课后,老师要求学生把指导后的作文写完。作文本收上来后,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篇幅较以往显得长多了,在细节的描写上也比以前具体。难道作文水平的提高竟会如此立竿见影?我在惊喜之余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历年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不尽人意,在文章结构上篇幅短小,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楚;在语言表达上辞不
期刊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造,牢固树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模式。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可喜的变化,语文更像语文了:  基于自己对新的语文教学的理解,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语文教学探究的。  一、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学习手段。如强化学生写
期刊
引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延伸以及综合测试,阅读都成为主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阅读能力又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是以理解为核心的复杂的综合性极强的思维活动。阅读能力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语文课要有目的地、有
期刊
想象作文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的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
期刊
课改十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真正转变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的角色?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挥洒青春的畅快?终于,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了高效课堂模式,让“高效”点亮了我们高中的历史课堂,学生的才华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一、教学理念的高效性  教师这一职业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职业定位,每位教师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观
期刊
整个社会日趋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潮并存,大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不断向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同时给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课堂教学不仅是老师更是学生生命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这一环节的忽视,不仅有愧于教师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亵渎,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笔者教改活动中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在教改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对此作了一些研究。  一、慷慨激昂与
期刊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确定某个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何种形式,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在整个研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且有实效,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是关键。  笔者拟就高中历史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
期刊
摘 要: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及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的特性和功能。因此,根据此理论,我们构成了数学模块教学思想。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模块教学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中,突破了以往的“学科——单元”模式,改为“学科领域——科目——模块”教学,这是课程设计方面的重要举措,从而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模块化”
期刊
课本的使用,依据教材是基础,创造性、补充性运用教材是发展。现举《口语交际——答询》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去补充教材、创造教材。  《口语交际——答询》分为“生活情境”、“相关知识”、“示例简析”、“练习实践”四部分,在“相关知识部分”给出了答询的特点和要求,现将课本所给出的知识列表如下:  1.答询的特点:先有问,后有答。 回答明确  2.答询的要求:听得准,答得妙 回答恰当  回答巧妙  如何
期刊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2.过程和方法: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重难点】1.重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2.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