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造,牢固树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模式。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可喜的变化,语文更像语文了:
基于自己对新的语文教学的理解,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语文教学探究的。
一、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学习手段。如强化学生写日记,每天一张字,每天读点、背点什么,这三项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就不会学不好语文,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文章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特别像写日记,一方面练习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提高了作文能力;另一方面又反思了自己,反思了社会,净化了心灵,磨炼了意志,提高了思想品质,使你还能做个好人,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要就是靠这一招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的。
其次,强化学生自己学习课文。主要表现为抓课文的预习,要使学生认识到一篇篇课文的预习其实就是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课堂讨论其实就是一次次试题讲评。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夯实基础。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素质的感染力。教师上课准确流畅的语言、工整规范的板书、缜密生动的表达所体现出的那种独特的语文魅力,足够引起学生的崇拜和模仿。所以我作为语文教师,一向致力于提高个人的语文修养,充分利用在恰当时段精心安排的有限时间内的“表演”,如课文学习的导入、问题讨论的引入、问题讨论后的讲评等,尽可能地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要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个别化教学。要善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发现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语文学习的愉悦。如学生能要求发言或已经发言,发言中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分析有理有据、基本正确等,只要有一点好的地方,就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四、突出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课堂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场所和最主要的时间,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我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在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上下功夫。
第一,表现为对学习目标的准确把握。要充分明确某课文篇目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所要担负的作用,筛选出“这一篇课文”的“这一两个”学习重点,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基本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样,就不会犯一方面埋怨学生学习基础差、一方面又过于拔高课文学习目标的错误。
第二,充分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根本的教学理念,安排好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学生间的交流学习。主要以四人为一组,先后交流生、难字词、“我所了解的作者与作品”、“事件及其背景”等资料,以及课堂问题的探究,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我在这种安排中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第三,作业评改与辅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辐射作用,安排他们当某项知识点学习的辅导员、某项学习活动的检察员,使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全体共同进步。辅导员和检察员的确定可以自荐、可以推选、可以指定、可以轮换,总之,一切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谋求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而设计。
第四,指导和点拨。在新课程条件下,要改变原来的“讲授”为“指导”,不再充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不占学生的位子,而是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指导的行为定位是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学生需要释疑的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起释疑、引路的作用。
第五,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教材中的亮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学科的知识覆盖面相当广泛。我在语文教学中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使学生在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个人思想情操、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同时也使学生的文化素质、语文能力和智力获得了多方面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中课内课外互动统一的结合点。
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教学,在努力播种与惊喜收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1.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做全面指导,还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缺乏必要的自信。
2.新的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评价严重脱节,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经常搁浅在纸上谈兵的初级阶段,使得教学伸展不开手脚。
3.语文课本的选文按主题编排,过分地强调了语言教学,从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由易到难的过程,更忽视了文学部分的内在规律,使教学有些杂乱无章。
基于自己对新的语文教学的理解,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语文教学探究的。
一、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学习手段。如强化学生写日记,每天一张字,每天读点、背点什么,这三项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就不会学不好语文,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文章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特别像写日记,一方面练习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提高了作文能力;另一方面又反思了自己,反思了社会,净化了心灵,磨炼了意志,提高了思想品质,使你还能做个好人,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要就是靠这一招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的。
其次,强化学生自己学习课文。主要表现为抓课文的预习,要使学生认识到一篇篇课文的预习其实就是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课堂讨论其实就是一次次试题讲评。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夯实基础。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素质的感染力。教师上课准确流畅的语言、工整规范的板书、缜密生动的表达所体现出的那种独特的语文魅力,足够引起学生的崇拜和模仿。所以我作为语文教师,一向致力于提高个人的语文修养,充分利用在恰当时段精心安排的有限时间内的“表演”,如课文学习的导入、问题讨论的引入、问题讨论后的讲评等,尽可能地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要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个别化教学。要善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发现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语文学习的愉悦。如学生能要求发言或已经发言,发言中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分析有理有据、基本正确等,只要有一点好的地方,就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四、突出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课堂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场所和最主要的时间,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我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在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上下功夫。
第一,表现为对学习目标的准确把握。要充分明确某课文篇目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所要担负的作用,筛选出“这一篇课文”的“这一两个”学习重点,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基本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样,就不会犯一方面埋怨学生学习基础差、一方面又过于拔高课文学习目标的错误。
第二,充分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根本的教学理念,安排好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学生间的交流学习。主要以四人为一组,先后交流生、难字词、“我所了解的作者与作品”、“事件及其背景”等资料,以及课堂问题的探究,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我在这种安排中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第三,作业评改与辅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辐射作用,安排他们当某项知识点学习的辅导员、某项学习活动的检察员,使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全体共同进步。辅导员和检察员的确定可以自荐、可以推选、可以指定、可以轮换,总之,一切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谋求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而设计。
第四,指导和点拨。在新课程条件下,要改变原来的“讲授”为“指导”,不再充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不占学生的位子,而是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指导的行为定位是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学生需要释疑的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起释疑、引路的作用。
第五,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教材中的亮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学科的知识覆盖面相当广泛。我在语文教学中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使学生在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个人思想情操、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同时也使学生的文化素质、语文能力和智力获得了多方面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中课内课外互动统一的结合点。
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教学,在努力播种与惊喜收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1.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做全面指导,还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缺乏必要的自信。
2.新的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评价严重脱节,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经常搁浅在纸上谈兵的初级阶段,使得教学伸展不开手脚。
3.语文课本的选文按主题编排,过分地强调了语言教学,从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由易到难的过程,更忽视了文学部分的内在规律,使教学有些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