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口语交际——答询解析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的使用,依据教材是基础,创造性、补充性运用教材是发展。现举《口语交际——答询》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去补充教材、创造教材。
  《口语交际——答询》分为“生活情境”、“相关知识”、“示例简析”、“练习实践”四部分,在“相关知识部分”给出了答询的特点和要求,现将课本所给出的知识列表如下:
  1.答询的特点:先有问,后有答。 回答明确
  2.答询的要求:听得准,答得妙 回答恰当
  回答巧妙
  如何真正做到“恰当巧妙”,是本部分知识的关键,要讲透、讲全、讲深,学生对“答询”知识才有驾驭的技巧。教学中,教师如不做详细补充,答询的知识就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也就不会真正掌握。经过探索,我尝试对这部分内容做了补充。
  一、“相关知识部分”补充概念
  答询作为基本的口语表达方式,生活中尤其重要,而如何巧妙,则需要多种艺术。我把“回答得巧妙”艺术总结了十二种技巧,补充在教材中,以便学生根据这些技巧去锻炼口语,并把新教材的实用性突出出来。列表如下:
  实事求是 巧设比喻
  追加前提 转换话题
  答得恰当 针锋相对 提问诱导
  答得巧妙 借题发挥 制造幽默
  避实就虚 顺势美言
  语意双关 巧借谐音
  二、“示例部分”,根据十二大技巧补充示例
  补充的答询技巧,没有示例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应地补充例子便于学生例理结合,模仿运用,形成自己的口语习惯。“追加前提”技巧可借用课本阿凡提的示例,“借题发挥”技巧可借用课本示例简析中的示例2。更多的示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补充。
  2005年12月14日,神六英雄事迹在南京的报告结束后举行记者会,12点多了,记者仍未停止提问,有记者问费俊龙:“你和聂海胜配合默契,你猜聂海胜在想什么?”费俊龙看看聂海胜,说:“他在想,记者会怎么还不结束呀?吃饭的时间已经到了。”提问戛然而止。实事求是的回答,既巧妙地向记者暗示时间已经有些晚,又以幽默的方式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实事求是)
  一次中外记者会上,一位西方国家的记者问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陈毅:“请问,中国最近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的?是导弹吗?”对此,陈毅并没有以“无可奉告”顶回去,而是风趣自然地做了一个动作,然后带着几分俏皮地说:“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陈毅这句精彩的答语:一是礼貌地回绝了涉及国防机密的提问;二是暗示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对付外来侵略。弦外之话,余音袅袅。(避实就虚)
  1920年,加里宁作报告时,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有人向加里宁质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对此,加里宁提高嗓音反问道:“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加里宁的这句妙语,既恰当地反映出了工农联盟的本质,又以左右同等重要作比,不易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打巧比喻,提问诱导)
  出身泥瓦匠的舒尔茨先生在担任德国国防部长时,有记者调侃:“部长先生,做国防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同性?”没料到部长轻松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头不晕。”舒尔茨先生一语双关,语意中肯。不仅巧妙地利用自己低微的出身,于调侃之间道出为人做事之真谛,还讽刺了那些以出身评价人的世俗陈腐观念。(语意双关)
  以代表作《人到中年》驰名文坛的中国当代作家谌容,访问美国演讲时,有个美国人提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您和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应对如流:“您的情报非常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啊!”对于这个刁钻的话题,谌容巧妙地转为和丈夫这个老共产党员的关系,既形象,表达又真切。(转移话题)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恋爱,有深厚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美满啊!”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这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贵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吧!”包容很多文化和背景差异的中西方婚姻观念,很难去对比,但王宠惠却巧设比喻,形象化反击了对方,不卑不亢。(巧设比喻)
  达而文的进化论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一位夫人刁难他说:“先生,你说人都是由猴子变来的,那您看我也是由猴子变来的吗?”达尔文微微一笑说:“是的,不过,您是由一只美丽的猴子变的。”顺势赞美可以化解敌意,解除尴尬。(顺势美言)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技巧可以补充,很多事例可以分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分析不同的环境和语境去恰当巧妙的答询。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受益终身,所以,必须从小学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多条途径同时进行。本文论述了“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两方面及小学生应培养的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培养 小学生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
期刊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新设计……中学语文教学正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的生机。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教学的目标意识和原点意识非常必要,不能盲目跟风、创新。遗憾的是,个别脱离教学一线的教研员和部分教师矫枉过正,把继承当成了落后。  一、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期刊
不久前,学校组织了作文指导课竞赛。参赛的老师在正式比赛之前,分别在若干个班级试上了几次,我班便是被试上的班级之一。课后,老师要求学生把指导后的作文写完。作文本收上来后,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篇幅较以往显得长多了,在细节的描写上也比以前具体。难道作文水平的提高竟会如此立竿见影?我在惊喜之余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历年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不尽人意,在文章结构上篇幅短小,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楚;在语言表达上辞不
期刊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造,牢固树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模式。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可喜的变化,语文更像语文了:  基于自己对新的语文教学的理解,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语文教学探究的。  一、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学习手段。如强化学生写
期刊
引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延伸以及综合测试,阅读都成为主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阅读能力又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是以理解为核心的复杂的综合性极强的思维活动。阅读能力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语文课要有目的地、有
期刊
想象作文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的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
期刊
课改十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真正转变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的角色?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挥洒青春的畅快?终于,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了高效课堂模式,让“高效”点亮了我们高中的历史课堂,学生的才华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一、教学理念的高效性  教师这一职业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职业定位,每位教师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观
期刊
整个社会日趋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潮并存,大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不断向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同时给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课堂教学不仅是老师更是学生生命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这一环节的忽视,不仅有愧于教师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亵渎,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笔者教改活动中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在教改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对此作了一些研究。  一、慷慨激昂与
期刊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确定某个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何种形式,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在整个研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且有实效,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是关键。  笔者拟就高中历史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
期刊
摘 要: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及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的特性和功能。因此,根据此理论,我们构成了数学模块教学思想。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模块教学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中,突破了以往的“学科——单元”模式,改为“学科领域——科目——模块”教学,这是课程设计方面的重要举措,从而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模块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