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的使用,依据教材是基础,创造性、补充性运用教材是发展。现举《口语交际——答询》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去补充教材、创造教材。
《口语交际——答询》分为“生活情境”、“相关知识”、“示例简析”、“练习实践”四部分,在“相关知识部分”给出了答询的特点和要求,现将课本所给出的知识列表如下:
1.答询的特点:先有问,后有答。 回答明确
2.答询的要求:听得准,答得妙 回答恰当
回答巧妙
如何真正做到“恰当巧妙”,是本部分知识的关键,要讲透、讲全、讲深,学生对“答询”知识才有驾驭的技巧。教学中,教师如不做详细补充,答询的知识就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也就不会真正掌握。经过探索,我尝试对这部分内容做了补充。
一、“相关知识部分”补充概念
答询作为基本的口语表达方式,生活中尤其重要,而如何巧妙,则需要多种艺术。我把“回答得巧妙”艺术总结了十二种技巧,补充在教材中,以便学生根据这些技巧去锻炼口语,并把新教材的实用性突出出来。列表如下:
实事求是 巧设比喻
追加前提 转换话题
答得恰当 针锋相对 提问诱导
答得巧妙 借题发挥 制造幽默
避实就虚 顺势美言
语意双关 巧借谐音
二、“示例部分”,根据十二大技巧补充示例
补充的答询技巧,没有示例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应地补充例子便于学生例理结合,模仿运用,形成自己的口语习惯。“追加前提”技巧可借用课本阿凡提的示例,“借题发挥”技巧可借用课本示例简析中的示例2。更多的示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补充。
2005年12月14日,神六英雄事迹在南京的报告结束后举行记者会,12点多了,记者仍未停止提问,有记者问费俊龙:“你和聂海胜配合默契,你猜聂海胜在想什么?”费俊龙看看聂海胜,说:“他在想,记者会怎么还不结束呀?吃饭的时间已经到了。”提问戛然而止。实事求是的回答,既巧妙地向记者暗示时间已经有些晚,又以幽默的方式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实事求是)
一次中外记者会上,一位西方国家的记者问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陈毅:“请问,中国最近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的?是导弹吗?”对此,陈毅并没有以“无可奉告”顶回去,而是风趣自然地做了一个动作,然后带着几分俏皮地说:“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陈毅这句精彩的答语:一是礼貌地回绝了涉及国防机密的提问;二是暗示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对付外来侵略。弦外之话,余音袅袅。(避实就虚)
1920年,加里宁作报告时,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有人向加里宁质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对此,加里宁提高嗓音反问道:“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加里宁的这句妙语,既恰当地反映出了工农联盟的本质,又以左右同等重要作比,不易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打巧比喻,提问诱导)
出身泥瓦匠的舒尔茨先生在担任德国国防部长时,有记者调侃:“部长先生,做国防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同性?”没料到部长轻松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头不晕。”舒尔茨先生一语双关,语意中肯。不仅巧妙地利用自己低微的出身,于调侃之间道出为人做事之真谛,还讽刺了那些以出身评价人的世俗陈腐观念。(语意双关)
以代表作《人到中年》驰名文坛的中国当代作家谌容,访问美国演讲时,有个美国人提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您和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应对如流:“您的情报非常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啊!”对于这个刁钻的话题,谌容巧妙地转为和丈夫这个老共产党员的关系,既形象,表达又真切。(转移话题)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恋爱,有深厚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美满啊!”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这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贵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吧!”包容很多文化和背景差异的中西方婚姻观念,很难去对比,但王宠惠却巧设比喻,形象化反击了对方,不卑不亢。(巧设比喻)
达而文的进化论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一位夫人刁难他说:“先生,你说人都是由猴子变来的,那您看我也是由猴子变来的吗?”达尔文微微一笑说:“是的,不过,您是由一只美丽的猴子变的。”顺势赞美可以化解敌意,解除尴尬。(顺势美言)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技巧可以补充,很多事例可以分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分析不同的环境和语境去恰当巧妙的答询。
《口语交际——答询》分为“生活情境”、“相关知识”、“示例简析”、“练习实践”四部分,在“相关知识部分”给出了答询的特点和要求,现将课本所给出的知识列表如下:
1.答询的特点:先有问,后有答。 回答明确
2.答询的要求:听得准,答得妙 回答恰当
回答巧妙
如何真正做到“恰当巧妙”,是本部分知识的关键,要讲透、讲全、讲深,学生对“答询”知识才有驾驭的技巧。教学中,教师如不做详细补充,答询的知识就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也就不会真正掌握。经过探索,我尝试对这部分内容做了补充。
一、“相关知识部分”补充概念
答询作为基本的口语表达方式,生活中尤其重要,而如何巧妙,则需要多种艺术。我把“回答得巧妙”艺术总结了十二种技巧,补充在教材中,以便学生根据这些技巧去锻炼口语,并把新教材的实用性突出出来。列表如下:
实事求是 巧设比喻
追加前提 转换话题
答得恰当 针锋相对 提问诱导
答得巧妙 借题发挥 制造幽默
避实就虚 顺势美言
语意双关 巧借谐音
二、“示例部分”,根据十二大技巧补充示例
补充的答询技巧,没有示例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应地补充例子便于学生例理结合,模仿运用,形成自己的口语习惯。“追加前提”技巧可借用课本阿凡提的示例,“借题发挥”技巧可借用课本示例简析中的示例2。更多的示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补充。
2005年12月14日,神六英雄事迹在南京的报告结束后举行记者会,12点多了,记者仍未停止提问,有记者问费俊龙:“你和聂海胜配合默契,你猜聂海胜在想什么?”费俊龙看看聂海胜,说:“他在想,记者会怎么还不结束呀?吃饭的时间已经到了。”提问戛然而止。实事求是的回答,既巧妙地向记者暗示时间已经有些晚,又以幽默的方式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实事求是)
一次中外记者会上,一位西方国家的记者问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陈毅:“请问,中国最近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的?是导弹吗?”对此,陈毅并没有以“无可奉告”顶回去,而是风趣自然地做了一个动作,然后带着几分俏皮地说:“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陈毅这句精彩的答语:一是礼貌地回绝了涉及国防机密的提问;二是暗示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对付外来侵略。弦外之话,余音袅袅。(避实就虚)
1920年,加里宁作报告时,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有人向加里宁质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对此,加里宁提高嗓音反问道:“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加里宁的这句妙语,既恰当地反映出了工农联盟的本质,又以左右同等重要作比,不易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打巧比喻,提问诱导)
出身泥瓦匠的舒尔茨先生在担任德国国防部长时,有记者调侃:“部长先生,做国防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同性?”没料到部长轻松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头不晕。”舒尔茨先生一语双关,语意中肯。不仅巧妙地利用自己低微的出身,于调侃之间道出为人做事之真谛,还讽刺了那些以出身评价人的世俗陈腐观念。(语意双关)
以代表作《人到中年》驰名文坛的中国当代作家谌容,访问美国演讲时,有个美国人提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您和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应对如流:“您的情报非常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啊!”对于这个刁钻的话题,谌容巧妙地转为和丈夫这个老共产党员的关系,既形象,表达又真切。(转移话题)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恋爱,有深厚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美满啊!”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这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贵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吧!”包容很多文化和背景差异的中西方婚姻观念,很难去对比,但王宠惠却巧设比喻,形象化反击了对方,不卑不亢。(巧设比喻)
达而文的进化论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一位夫人刁难他说:“先生,你说人都是由猴子变来的,那您看我也是由猴子变来的吗?”达尔文微微一笑说:“是的,不过,您是由一只美丽的猴子变的。”顺势赞美可以化解敌意,解除尴尬。(顺势美言)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技巧可以补充,很多事例可以分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分析不同的环境和语境去恰当巧妙的答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