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表层形式向学习过程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索,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多项能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深度教学视阈下的阅读教学设计和内容选择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教学;阅读教学
深度教学强调将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作为重点,其既能够与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融合,也体现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彰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性
深度教学视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设计方面就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首先要将教学层次与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即将文本知识、思维特点以及情感价值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呈现,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学目标的恰当确定,有很大程度上和教师是否把握了三维教学目标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必须要从三维角度上来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其次,立足于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切实从不同学段的实际学情出发。比如低年级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起始阶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性,所以教学设计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在小学中段,处在过渡阶段的阅读教学设计应侧重于阅读方式的练习,比如朗读转化为默读等,在多元化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并产生一些阅读感受即可;小学高年级则是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通过读写结合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最后,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文本的体裁等特点,寻找其关键要素来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再结合课外延伸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深度教学的拓展。比如除了基本的古诗词、记叙文、说明文等,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包括一些寓言故事、童话、神话传说、现代诗等文体。比如童话文本通过其夸张、拟人和象征等独特手法的运用,来为读者创造出一个奇特的场景。因此其重点便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想象,结合听、说、读、写等方式来理解文本内涵。
二、整合阅读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系统性筹备,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既要注重教学系统本身的整體性,也要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深度教学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各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整体,其中确定目标是设计教学的基础,选择与组织内容是核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则是支撑点,最后的评价便是优化阅读教学设计的动力。从系统化角度来看待深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1、整体性
整体性策略即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看做是各个要素所融合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构成和发展中找出系统的规律性,其结构越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协调。因此,以整体优化教学结构为目标,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再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来帮助其建立知识结构,这对于阅读知识与方法的渗透有着积极作用。
2、及时反馈
信息的反馈是实现有效优化和调整的前提。在深度教学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设计应具备反思性,而及时的反馈则是实现反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各个环节来向学生输出信息,与此同时要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从而增强教学针对性。对于学生来讲,学生本身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对自身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今后方向。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预想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将诸葛亮与鲁肃在草船中向曹操借箭时的情景进行呈现,但却有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故事的不连贯或素材选择不当等因素受到干扰,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则需要对此进行及时调整,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或是让对《三国演义》比较熟悉的学生来讲一讲,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性
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相应的阅读兴趣也不同,所以老师应注意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进行引导。例如老师在讲述《普罗米修斯》时,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想让学生熟悉相关人物,知晓情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主总结相关故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讲述其他神话故事。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兴趣,教师进行统计,在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涉及不同学生的兴趣,如历史、文学、神话等,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不同的文本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在深度视阈下,不仅要明确阅读文本的内容分类,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例如,《太阳》一文属于理解型阅读文本,那么教师就需要将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自主阅读能力确定为教学重点。加上其作为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既担负着传授自然、社会与科学知识的责任,也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说明文阅读理解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其中还涉及到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典型的说明方法,在介绍太阳特点的同时,体现着太阳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海上日出》《给太阳》等文本来完成课外阅读延伸,使学生感受一下不同文体思维下的差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综上,本文基于深度教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相关教学设计环节做出适当分析。深度教学无外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重视,作为教师要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为统一的整体,这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肖莹.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陈松信.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1):62-64.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教学;阅读教学
深度教学强调将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作为重点,其既能够与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融合,也体现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彰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性
深度教学视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设计方面就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首先要将教学层次与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即将文本知识、思维特点以及情感价值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呈现,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学目标的恰当确定,有很大程度上和教师是否把握了三维教学目标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必须要从三维角度上来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其次,立足于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切实从不同学段的实际学情出发。比如低年级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起始阶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性,所以教学设计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在小学中段,处在过渡阶段的阅读教学设计应侧重于阅读方式的练习,比如朗读转化为默读等,在多元化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并产生一些阅读感受即可;小学高年级则是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通过读写结合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最后,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文本的体裁等特点,寻找其关键要素来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再结合课外延伸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深度教学的拓展。比如除了基本的古诗词、记叙文、说明文等,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包括一些寓言故事、童话、神话传说、现代诗等文体。比如童话文本通过其夸张、拟人和象征等独特手法的运用,来为读者创造出一个奇特的场景。因此其重点便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想象,结合听、说、读、写等方式来理解文本内涵。
二、整合阅读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系统性筹备,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既要注重教学系统本身的整體性,也要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深度教学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各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整体,其中确定目标是设计教学的基础,选择与组织内容是核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则是支撑点,最后的评价便是优化阅读教学设计的动力。从系统化角度来看待深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1、整体性
整体性策略即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看做是各个要素所融合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构成和发展中找出系统的规律性,其结构越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协调。因此,以整体优化教学结构为目标,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再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来帮助其建立知识结构,这对于阅读知识与方法的渗透有着积极作用。
2、及时反馈
信息的反馈是实现有效优化和调整的前提。在深度教学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设计应具备反思性,而及时的反馈则是实现反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各个环节来向学生输出信息,与此同时要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从而增强教学针对性。对于学生来讲,学生本身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对自身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今后方向。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预想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将诸葛亮与鲁肃在草船中向曹操借箭时的情景进行呈现,但却有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故事的不连贯或素材选择不当等因素受到干扰,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则需要对此进行及时调整,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或是让对《三国演义》比较熟悉的学生来讲一讲,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性
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相应的阅读兴趣也不同,所以老师应注意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进行引导。例如老师在讲述《普罗米修斯》时,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想让学生熟悉相关人物,知晓情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主总结相关故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讲述其他神话故事。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兴趣,教师进行统计,在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涉及不同学生的兴趣,如历史、文学、神话等,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不同的文本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在深度视阈下,不仅要明确阅读文本的内容分类,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例如,《太阳》一文属于理解型阅读文本,那么教师就需要将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自主阅读能力确定为教学重点。加上其作为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既担负着传授自然、社会与科学知识的责任,也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说明文阅读理解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其中还涉及到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典型的说明方法,在介绍太阳特点的同时,体现着太阳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海上日出》《给太阳》等文本来完成课外阅读延伸,使学生感受一下不同文体思维下的差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综上,本文基于深度教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相关教学设计环节做出适当分析。深度教学无外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重视,作为教师要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为统一的整体,这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肖莹.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陈松信.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