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的知识技能是学生音乐能力和审美素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习和掌握音乐的知识技能是音乐课必不可少的内容。音乐的知识技能如拍子、休止、弱起、变化音等等,它们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音乐艺术的本质的美。作为教师,就需要别具慧眼,发现之、共鸣之,并在教学中充分揭示其美的表现力。
关键词:知识技能;音乐;审美
新课程实施以来,音乐教学有过对知识技能教学的矫枉过正,一段时间甚至出现只追求审美体验、不要求知识技能的倾向,致使音乐教师对知识技能教学讳莫如深。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音乐知识技能在音乐学习中的应有地位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然而,还是有不少人把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对立起来,以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其实,知识技能和审美体验两者完全应该是互相交融、互相依托的关系。知识技能是音乐审美体验不断深入的重要凭借,是学生音乐能力和审美素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审美体验既是知识技能学习的归属,同时又是知识技能学习的最佳途徑。
一、知识技能教学——音乐之美蕴含其中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艺术,其作品肯定有能打动人的美的力量,这当然有其整体美的因素。然而,我们也知道,音乐创作中也常常有像诗人作诗般字斟句酌的地方,这些细小的地方也肯定有其动人之处。如贝多芬《命运》一开始三连音节奏的感染力,《让我们荡起双桨》(刘炽曲)中倚音的传神妙用等等,这里的三连音和倚音都属于音乐知识技能的范畴,不能否认,它们同样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其他很多如拍子、休止、弱起、变化音等等音乐的知识或技能,它们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也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音乐艺术的美的东西。只要我们别具慧眼,发现之、共鸣之,并在教学中揭示其美的表现力,审美体验和知识技能就能够有机融合,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审美体验活动中学习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二、歌唱中的知识与技能教学
歌唱教学无疑是知识和技能最集中的地方,识谱和歌唱实践无不包含音乐知识和技能。学唱中随时会遇到的休止、切分、力度、装饰音、升降记号、拍子、弱起小节等等,在特定的歌曲(或音乐)旋律中均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
(1)《国歌》中的三连音学习。人音版新教材中,《国歌》作为正式的学唱内容出现在四年级,同时出现三连音。学习三连音这个知识,重要的不在于理解“1拍平均分成3份”,而在于实践中把握这个特殊的节奏形式,而且体会其表现力。所以,教学中应在了解三连音构成之后,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的学习,体会其急促的节奏感觉。在学唱歌词时则进一步体会紧张急促之中又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这样,三连音节奏掌握了,学生对其独特的表现力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2)切分音学习。切分音学习出现在《春雨蒙蒙地下》(人音第10册)。在第一乐句学习中,先了解切分节奏的构成以及连续两个强拍的特点,接着通过对比演唱,感受切分节奏在此处的动力感,然后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去体会春雨蒙蒙、无处不在的感觉和意境。
(3)倚音学习。《雨花石》(人音第9册)第一乐句“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的“头”字用了倚音。先帮助学生理解倚音仿佛是靠在别的音符上的小音符,唱时轻轻带过,快的时候几乎不占时值,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边唱边体会,“石头”的“头”字加了倚音似乎不再是平淡无奇的一颗石头,而显得那么晶莹剔透,充满灵气,令人不忍释手。
(4)休止学习。《清晨》(人音第9册)第一乐句第4小节休止,先按照拍子唱会旋律,在休止处停唱两拍,唱词时要求学生在休止时侧耳倾听,体会此处无声胜有声——公鸡打鸣,万物正慢慢苏醒……
(5)弱起小节学习。俄罗斯歌曲《晚风》(人音第9册)全曲每一乐句都是弱起,教学中先认识和了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的涵义,然后在学唱中引导学生体会弱起表现的动感和柔美的音乐形象。
(6)升降记号学习。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第3乐句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升记号,教学时先认识升记号,了解升记号指升高半音,然后听辨和区分有无升记号;学唱歌词时,再深入体会加入升记号后才有的春天的妩媚和艳丽。《小纸船的梦》(人音第8册)的结束句“La”上的降记号,在认识理解其意义之后,学会用耳朵分辨,再引导学生体会暗暗的、朦胧的色彩,那就是迷人的梦的意境。
(7)6/8拍子学习。《愉快的梦》(人音第7册)先认识这个特别的拍子,理解其意义“8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6拍”,然后学习划拍演唱。由于一小节只有一个强拍,所以6/8给人感觉不同于3拍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体验到6/8拍子特有的平静又流动、优美又轻盈的特点。
此外,歌唱的音准、气息、咬字、声部合作等技能,也都与音乐之美紧密相连,重要的是师生需要演唱并欣赏,在唱的同时应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来聆听自己和同伴们的歌声,这样才能感受到其中之美。
三、演奏中的知识与技能教学
演奏特有的知识技能主要有音色与气息控制、音的位置或指法、演奏技法、乐句的流畅性等等,他们同样具有迷人的魅力,值得深入、仔细地体会。
(1)基本音级。从演奏第一个音开始,都要有音质追求。不管是口琴、竖笛、口风琴,开始总是免不了学习基本音级的演奏、气息控制等等,在这些练习中,包括第一个音的学习中,都应当有美的体验。首先,从第一次演奏开始就养成习惯,从演奏第一个音“Do”就要力求声音的美——通畅、圆润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自然是需要正确的气息支持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胸腹式呼吸法演奏,避免因气息浅带来的声音浮、杂、尖锐等问题。当然,这个阶段美的声音主要来自教师的演奏,因此,要求教师每一次示范哪怕只是一个音都要演奏得优美动人。另外,让学生听同伴中正确的演奏,感受几个音也同样具有的音质之美。
(2)演奏法学习。课堂乐器尽管演奏技巧含量相对较低,但是,基本的演奏法还是需要,比如断奏与连奏学习。《追雪花》(浙江义教第6册)前两个乐句都是两小节断奏、两小节连奏,仅仅告诉学生是断和不断,学生练习时肯定觉得枯燥乏味。应该引导学生边练习边体验——断奏仿佛表现雪花的活泼轻盈,连奏则好像是雪花漫天飞舞的样子。学生在这样美的意境中练习,则会乐此不疲。
(3)旋律流畅感。对音乐旋律流畅感的的把握是难度较高的演奏技能。《送别》(奥德威曲)每一乐句4个小节中都有4个节拍重音(每小节第一拍),要求学生演奏时弱化第二、四个节拍重音,只突出第一、三小节的节拍重音,其他音保持连贯弱奏,乐句就自然会流畅而充满美感;《小白船》(人音第10册)学习中让学生圆润而且连贯地演奏,演奏时稍突出每个乐句的句首音(乐句重音),其他旋律音(包括乐句中的小节强拍)的音量都服从句首音,乐句就会清晰而流畅,进而表现出月光如一串串珍珠般飘洒下来的美妙意境。
综上所述,不管是歌唱中、演奏中或其他学习内容中,学习音乐的知识技能归根到底还是在学习充满魅力的音乐,这个学习的过程应该可以是美的、有魅力的。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感悟、共鸣,并搭建好连接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责任编辑:符 洁)
关键词:知识技能;音乐;审美
新课程实施以来,音乐教学有过对知识技能教学的矫枉过正,一段时间甚至出现只追求审美体验、不要求知识技能的倾向,致使音乐教师对知识技能教学讳莫如深。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音乐知识技能在音乐学习中的应有地位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然而,还是有不少人把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对立起来,以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其实,知识技能和审美体验两者完全应该是互相交融、互相依托的关系。知识技能是音乐审美体验不断深入的重要凭借,是学生音乐能力和审美素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审美体验既是知识技能学习的归属,同时又是知识技能学习的最佳途徑。
一、知识技能教学——音乐之美蕴含其中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艺术,其作品肯定有能打动人的美的力量,这当然有其整体美的因素。然而,我们也知道,音乐创作中也常常有像诗人作诗般字斟句酌的地方,这些细小的地方也肯定有其动人之处。如贝多芬《命运》一开始三连音节奏的感染力,《让我们荡起双桨》(刘炽曲)中倚音的传神妙用等等,这里的三连音和倚音都属于音乐知识技能的范畴,不能否认,它们同样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其他很多如拍子、休止、弱起、变化音等等音乐的知识或技能,它们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也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音乐艺术的美的东西。只要我们别具慧眼,发现之、共鸣之,并在教学中揭示其美的表现力,审美体验和知识技能就能够有机融合,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审美体验活动中学习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二、歌唱中的知识与技能教学
歌唱教学无疑是知识和技能最集中的地方,识谱和歌唱实践无不包含音乐知识和技能。学唱中随时会遇到的休止、切分、力度、装饰音、升降记号、拍子、弱起小节等等,在特定的歌曲(或音乐)旋律中均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
(1)《国歌》中的三连音学习。人音版新教材中,《国歌》作为正式的学唱内容出现在四年级,同时出现三连音。学习三连音这个知识,重要的不在于理解“1拍平均分成3份”,而在于实践中把握这个特殊的节奏形式,而且体会其表现力。所以,教学中应在了解三连音构成之后,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的学习,体会其急促的节奏感觉。在学唱歌词时则进一步体会紧张急促之中又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这样,三连音节奏掌握了,学生对其独特的表现力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2)切分音学习。切分音学习出现在《春雨蒙蒙地下》(人音第10册)。在第一乐句学习中,先了解切分节奏的构成以及连续两个强拍的特点,接着通过对比演唱,感受切分节奏在此处的动力感,然后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去体会春雨蒙蒙、无处不在的感觉和意境。
(3)倚音学习。《雨花石》(人音第9册)第一乐句“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的“头”字用了倚音。先帮助学生理解倚音仿佛是靠在别的音符上的小音符,唱时轻轻带过,快的时候几乎不占时值,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边唱边体会,“石头”的“头”字加了倚音似乎不再是平淡无奇的一颗石头,而显得那么晶莹剔透,充满灵气,令人不忍释手。
(4)休止学习。《清晨》(人音第9册)第一乐句第4小节休止,先按照拍子唱会旋律,在休止处停唱两拍,唱词时要求学生在休止时侧耳倾听,体会此处无声胜有声——公鸡打鸣,万物正慢慢苏醒……
(5)弱起小节学习。俄罗斯歌曲《晚风》(人音第9册)全曲每一乐句都是弱起,教学中先认识和了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的涵义,然后在学唱中引导学生体会弱起表现的动感和柔美的音乐形象。
(6)升降记号学习。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第3乐句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升记号,教学时先认识升记号,了解升记号指升高半音,然后听辨和区分有无升记号;学唱歌词时,再深入体会加入升记号后才有的春天的妩媚和艳丽。《小纸船的梦》(人音第8册)的结束句“La”上的降记号,在认识理解其意义之后,学会用耳朵分辨,再引导学生体会暗暗的、朦胧的色彩,那就是迷人的梦的意境。
(7)6/8拍子学习。《愉快的梦》(人音第7册)先认识这个特别的拍子,理解其意义“8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6拍”,然后学习划拍演唱。由于一小节只有一个强拍,所以6/8给人感觉不同于3拍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体验到6/8拍子特有的平静又流动、优美又轻盈的特点。
此外,歌唱的音准、气息、咬字、声部合作等技能,也都与音乐之美紧密相连,重要的是师生需要演唱并欣赏,在唱的同时应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来聆听自己和同伴们的歌声,这样才能感受到其中之美。
三、演奏中的知识与技能教学
演奏特有的知识技能主要有音色与气息控制、音的位置或指法、演奏技法、乐句的流畅性等等,他们同样具有迷人的魅力,值得深入、仔细地体会。
(1)基本音级。从演奏第一个音开始,都要有音质追求。不管是口琴、竖笛、口风琴,开始总是免不了学习基本音级的演奏、气息控制等等,在这些练习中,包括第一个音的学习中,都应当有美的体验。首先,从第一次演奏开始就养成习惯,从演奏第一个音“Do”就要力求声音的美——通畅、圆润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自然是需要正确的气息支持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胸腹式呼吸法演奏,避免因气息浅带来的声音浮、杂、尖锐等问题。当然,这个阶段美的声音主要来自教师的演奏,因此,要求教师每一次示范哪怕只是一个音都要演奏得优美动人。另外,让学生听同伴中正确的演奏,感受几个音也同样具有的音质之美。
(2)演奏法学习。课堂乐器尽管演奏技巧含量相对较低,但是,基本的演奏法还是需要,比如断奏与连奏学习。《追雪花》(浙江义教第6册)前两个乐句都是两小节断奏、两小节连奏,仅仅告诉学生是断和不断,学生练习时肯定觉得枯燥乏味。应该引导学生边练习边体验——断奏仿佛表现雪花的活泼轻盈,连奏则好像是雪花漫天飞舞的样子。学生在这样美的意境中练习,则会乐此不疲。
(3)旋律流畅感。对音乐旋律流畅感的的把握是难度较高的演奏技能。《送别》(奥德威曲)每一乐句4个小节中都有4个节拍重音(每小节第一拍),要求学生演奏时弱化第二、四个节拍重音,只突出第一、三小节的节拍重音,其他音保持连贯弱奏,乐句就自然会流畅而充满美感;《小白船》(人音第10册)学习中让学生圆润而且连贯地演奏,演奏时稍突出每个乐句的句首音(乐句重音),其他旋律音(包括乐句中的小节强拍)的音量都服从句首音,乐句就会清晰而流畅,进而表现出月光如一串串珍珠般飘洒下来的美妙意境。
综上所述,不管是歌唱中、演奏中或其他学习内容中,学习音乐的知识技能归根到底还是在学习充满魅力的音乐,这个学习的过程应该可以是美的、有魅力的。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感悟、共鸣,并搭建好连接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