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核心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笔者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为例,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关系。
关键词:语文;高考试卷;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构成成分以及关系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素养》)中明确中小学应该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那么,这三个方面地位重要,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一)学习与生活共存的自主发展能力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不再只是以科学知识的多少论“成败”,而需要人们全面发展。所以在《素养》中强调了在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那么,具体来说,自主发展能力包括学生应学会学习和能健康生活的能力。
(二)责任与实践共存的社会参与能力
从责任担当来看方面来看,学生也是社会上重要的角色,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人们从小就要树立起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自己的国家引以为豪,只有这样生活在这片热土才会有幸福感。
二、核心素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呈现
纵观语文全国Ⅱ卷分为四道大题,分别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从整体来看,试卷可分为语言文字运用、阅读和写作部分。下面本文就从语言文字运用、分文体阅读和作文三个板块对核心素养的渗透进行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打好文化基础
在全国Ⅱ卷的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的第一道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这一道题考查了“巧夺天工、望尘莫及、博学审问、充耳不闻、左支右绌、温文尔雅”6个成语的使用。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运用、理解、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包括从书本上积累、观察、思考,并且从生活上积累、观察、思考。例如:“巧夺天工”从表面上的含义来看是指“某东西做得很好,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平常学习中有思考就会知道这个词语其实只用于“对人造物”的形容,所以平时不多思考,随意的运用成语,那么就会造成成语的用错。第18题和19题是考查“语病”和“语言的表达”,这三道题都是客观题,相对来说较20和21题简单,这三题是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对待别人时(包括平时说话、正式场合的演讲等),提醒学生平时注意语言积累,不要乱用词语。这也是提升文化底蕴,夯实文化基础的基本方法。
从以上来看,这道题的辨识度很高,前三道是基础的语言能力的考察,从这道题的题型和内容来看,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加自身的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以及审美情趣。
(二)分文体阅读强化自主发展
1、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式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设置了三道客观题,第一道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与分析,第二道很明显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第三道是对文章易理解错误的关键句的理解与分析。
通过这道题的问题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平时学习议论文时,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又要把握文章关键句的含义,还要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从中学习作者写议论文的方法。
2、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选自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课文省察人类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共设置了三道客观题,第一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和文章在语言应用中艺术特色的把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文眼”的理解,因为只有理解了“文眼”才能对文章的深层含义有深刻理解,第三题更深入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于学生。从这道题目的设置来看,学生在学习文学类文本时,应该抓住文中关键词和关键句,在对关键词和句的理解的同时,对文章有深层次的把握,同时应该从文中提炼出有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观念。
(三)實用类文本
在这类阅读中,设置了三道题,这三道题中,前两道题是客观题,后一道是主观题。第一道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第二道题属于批判性阅读,这一道题目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第三道题属于开放性题型,需要结合材料简要概述,从文中获得启示。
那么,从这三道题目的导向来看,不仅仅立足于材料本身,还要有批判型阅读的思维,从而在文章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部分选自《后汉书?赵憙传》,传主宽厚忠直、磊落坦荡、忠于国家” [1],从题目的数量来看,文言文阅读安排了四道题,从整体上来看这四道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2、4题都是对文言文字句的把握,需要学生能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句,第3道题是在第一层次上的拔高,需要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同时对文章进行概括。
所以,从以上来看,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字词的把握上,能读懂文言文是起码的底线,学生应该在平时多积累文言文相关词汇。
总之,分文体阅读题目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文题目强化社会参与
作文题目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了六句中国自古以来的名句,这六句话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两句或者三句话,自立题目选择一个话题写作。题目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个人结合在一起,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相结合,那么就需要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担当,具有国家的认同感,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激励青年人需要把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民主事业、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了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综上所述,“一张语文试卷,可以也应该承担尽可能多的价值追求”[8]时代和社会的向前发展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素养,新课标也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语文试卷应该承担起它应有的责任,特别是具有选拔功能的高考语文试卷,就应该和全国卷Ⅱ一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导向。
参考文献:
[1]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意图[J].语文学习,2017(08):63-65
关键词:语文;高考试卷;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构成成分以及关系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素养》)中明确中小学应该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那么,这三个方面地位重要,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一)学习与生活共存的自主发展能力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不再只是以科学知识的多少论“成败”,而需要人们全面发展。所以在《素养》中强调了在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那么,具体来说,自主发展能力包括学生应学会学习和能健康生活的能力。
(二)责任与实践共存的社会参与能力
从责任担当来看方面来看,学生也是社会上重要的角色,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人们从小就要树立起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自己的国家引以为豪,只有这样生活在这片热土才会有幸福感。
二、核心素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呈现
纵观语文全国Ⅱ卷分为四道大题,分别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从整体来看,试卷可分为语言文字运用、阅读和写作部分。下面本文就从语言文字运用、分文体阅读和作文三个板块对核心素养的渗透进行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打好文化基础
在全国Ⅱ卷的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的第一道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这一道题考查了“巧夺天工、望尘莫及、博学审问、充耳不闻、左支右绌、温文尔雅”6个成语的使用。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运用、理解、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包括从书本上积累、观察、思考,并且从生活上积累、观察、思考。例如:“巧夺天工”从表面上的含义来看是指“某东西做得很好,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平常学习中有思考就会知道这个词语其实只用于“对人造物”的形容,所以平时不多思考,随意的运用成语,那么就会造成成语的用错。第18题和19题是考查“语病”和“语言的表达”,这三道题都是客观题,相对来说较20和21题简单,这三题是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对待别人时(包括平时说话、正式场合的演讲等),提醒学生平时注意语言积累,不要乱用词语。这也是提升文化底蕴,夯实文化基础的基本方法。
从以上来看,这道题的辨识度很高,前三道是基础的语言能力的考察,从这道题的题型和内容来看,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加自身的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以及审美情趣。
(二)分文体阅读强化自主发展
1、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式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设置了三道客观题,第一道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与分析,第二道很明显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第三道是对文章易理解错误的关键句的理解与分析。
通过这道题的问题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平时学习议论文时,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又要把握文章关键句的含义,还要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从中学习作者写议论文的方法。
2、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选自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课文省察人类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共设置了三道客观题,第一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和文章在语言应用中艺术特色的把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文眼”的理解,因为只有理解了“文眼”才能对文章的深层含义有深刻理解,第三题更深入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于学生。从这道题目的设置来看,学生在学习文学类文本时,应该抓住文中关键词和关键句,在对关键词和句的理解的同时,对文章有深层次的把握,同时应该从文中提炼出有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观念。
(三)實用类文本
在这类阅读中,设置了三道题,这三道题中,前两道题是客观题,后一道是主观题。第一道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第二道题属于批判性阅读,这一道题目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第三道题属于开放性题型,需要结合材料简要概述,从文中获得启示。
那么,从这三道题目的导向来看,不仅仅立足于材料本身,还要有批判型阅读的思维,从而在文章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部分选自《后汉书?赵憙传》,传主宽厚忠直、磊落坦荡、忠于国家” [1],从题目的数量来看,文言文阅读安排了四道题,从整体上来看这四道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2、4题都是对文言文字句的把握,需要学生能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句,第3道题是在第一层次上的拔高,需要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同时对文章进行概括。
所以,从以上来看,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字词的把握上,能读懂文言文是起码的底线,学生应该在平时多积累文言文相关词汇。
总之,分文体阅读题目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文题目强化社会参与
作文题目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了六句中国自古以来的名句,这六句话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两句或者三句话,自立题目选择一个话题写作。题目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个人结合在一起,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相结合,那么就需要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担当,具有国家的认同感,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激励青年人需要把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民主事业、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了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综上所述,“一张语文试卷,可以也应该承担尽可能多的价值追求”[8]时代和社会的向前发展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素养,新课标也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语文试卷应该承担起它应有的责任,特别是具有选拔功能的高考语文试卷,就应该和全国卷Ⅱ一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导向。
参考文献:
[1]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意图[J].语文学习,2017(0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