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当我们把视角再次投向课堂时,会发现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着教学机械、程式化,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与乐趣。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呢?
一、识字三维整合,创设丰富活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识字教学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在新课标中,每个学段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这不但将识字与写字作为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来完成,更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识字中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尽情地娱乐,全身心地投入,形成识字能力,培养个性,丰富心灵,锻炼智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从“儿童活泼好动,喜欢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这一心理特征出发,将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课上,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拓宽识字的空间,丰富识字的途径,教给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如:我们可以把所要教学的生字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认字游戏、字谜法、自编的儿歌、顺口溜、表演法等多种模式传授学生识字方法。课后,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汉字、用汉字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们还可以引进课外资源,帮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多识字,识好字。例如:从书刊、报刊、路牌、电视、电影、VCD碟片、广告网络等等生活场景拓宽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信息交流中触摸汉字的形象,感悟汉字的情感,理解汉字的智慧,领悟汉字的思想。通过识字学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达到三维目标的完美统一。
二、阅读重视探讨,拓展求异空间
阅读教学是我们第一线教师接触最常见、研究最多的教学课型。但阅读课上仍未完全走出习惯于课文内容的精细讲读、面面俱到的答问和分析的误区。这就大大挤占了思考的时间,磨灭了学生探究、发现、质疑、思辩的创造潜能。因此,我在每一课的阅读教学设计时都会把握关键给学生预留或设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探索时空,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我教学《新型玻璃》课上的“玻璃展销会” 、“我设计的第三代玻璃”;《田忌赛马》课上的“调换位次辩论赛”和“书信与齐王”;《司马光》一文中探讨其他的营救方法;《狐假虎威》中对狐狸与老虎的评论……这样就超越了文本,连接了学生的生态课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在阅读课型设计中就能拓展求异的空间,让学生实现自我创新,课堂的氛围便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
三、开辟生活“语场”,优化交际话题
晏子的能言、蔺相如的雄辩流传千古,周总理的妙语名扬中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安排在每一组课文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未来的作用。而我们教材中设定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都比较局限,如果单凭课本这样的几幅插图和几句简单的语言陈述为内容进行交际,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会很难将目标落到实处。为了打破这种局限,在设计时我尝试着运用“三个课堂”理论结合学情灵活整合教材内容,营建开放的“语场”,创设交际情境,充实说话的辅助资源,利用生活现象替代教材等等,将口语交际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活水之源。类似小学语文教材中“借东西、买东西、看医生、打电话、接待客人”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交际内容,于是我就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表演中自然进入角色交流。如我设计的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教学设计过程:1.激情导入,引入赞美(师生交流中赞美学生);2.互相交流,感知赞美(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赞美);3.情境互动,学习赞美(出示诺贝尔、雷锋、杨利伟等相片学习赞美);4.关注生活,真诚赞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赞美同学优点);5.关注社会,由衷赞美(开设“越说越开心”现场直播栏目由衷赞美社会现象);6.拓展延伸,升华赞美(配乐朗诵关于赞美的诗升华赞美)。这样简单的口语交际教材经过灵活处理,交际的话题将更紧贴学生的生活,实现了学生与口语交际的零距离,学生就会沿着:“想说→敢说→乐说→会说”的模式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识字三维整合,创设丰富活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识字教学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在新课标中,每个学段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这不但将识字与写字作为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来完成,更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识字中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尽情地娱乐,全身心地投入,形成识字能力,培养个性,丰富心灵,锻炼智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从“儿童活泼好动,喜欢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这一心理特征出发,将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课上,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拓宽识字的空间,丰富识字的途径,教给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如:我们可以把所要教学的生字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认字游戏、字谜法、自编的儿歌、顺口溜、表演法等多种模式传授学生识字方法。课后,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汉字、用汉字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们还可以引进课外资源,帮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多识字,识好字。例如:从书刊、报刊、路牌、电视、电影、VCD碟片、广告网络等等生活场景拓宽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信息交流中触摸汉字的形象,感悟汉字的情感,理解汉字的智慧,领悟汉字的思想。通过识字学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达到三维目标的完美统一。
二、阅读重视探讨,拓展求异空间
阅读教学是我们第一线教师接触最常见、研究最多的教学课型。但阅读课上仍未完全走出习惯于课文内容的精细讲读、面面俱到的答问和分析的误区。这就大大挤占了思考的时间,磨灭了学生探究、发现、质疑、思辩的创造潜能。因此,我在每一课的阅读教学设计时都会把握关键给学生预留或设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探索时空,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我教学《新型玻璃》课上的“玻璃展销会” 、“我设计的第三代玻璃”;《田忌赛马》课上的“调换位次辩论赛”和“书信与齐王”;《司马光》一文中探讨其他的营救方法;《狐假虎威》中对狐狸与老虎的评论……这样就超越了文本,连接了学生的生态课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在阅读课型设计中就能拓展求异的空间,让学生实现自我创新,课堂的氛围便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
三、开辟生活“语场”,优化交际话题
晏子的能言、蔺相如的雄辩流传千古,周总理的妙语名扬中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安排在每一组课文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未来的作用。而我们教材中设定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都比较局限,如果单凭课本这样的几幅插图和几句简单的语言陈述为内容进行交际,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会很难将目标落到实处。为了打破这种局限,在设计时我尝试着运用“三个课堂”理论结合学情灵活整合教材内容,营建开放的“语场”,创设交际情境,充实说话的辅助资源,利用生活现象替代教材等等,将口语交际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活水之源。类似小学语文教材中“借东西、买东西、看医生、打电话、接待客人”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交际内容,于是我就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表演中自然进入角色交流。如我设计的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教学设计过程:1.激情导入,引入赞美(师生交流中赞美学生);2.互相交流,感知赞美(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赞美);3.情境互动,学习赞美(出示诺贝尔、雷锋、杨利伟等相片学习赞美);4.关注生活,真诚赞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赞美同学优点);5.关注社会,由衷赞美(开设“越说越开心”现场直播栏目由衷赞美社会现象);6.拓展延伸,升华赞美(配乐朗诵关于赞美的诗升华赞美)。这样简单的口语交际教材经过灵活处理,交际的话题将更紧贴学生的生活,实现了学生与口语交际的零距离,学生就会沿着:“想说→敢说→乐说→会说”的模式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