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不仅符合新课程与素质教育共同的要求,同时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主要从“结合问题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趣味化的教学,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数学态度与情感”“设计分层性质的作业,促使学生得到有效巩固”三方面展开,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探究;作业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思维、探究、态度与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基础时期。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切实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就必须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现象转化为学生能易于理解的知识,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下面,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具体的探究。
一、结合问题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对赖以生存的环境与世界的不断变化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即使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他们也能够结合一定的经验认知对其进行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基于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囿于知识的灌输,而应当切实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去应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即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去自主思考、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再让学生老是处于茫然的学习状态中。而教师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合理引导,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这节课的时候,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圆形的物品,对于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先让学生去开展一定的自主探究,让他们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去探究“圆”的特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一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比如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呢?”由此,充分促使学生去开展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激發学生思考的热情。之后,教师再要求小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看看教材中是对‘圆’如何来定义,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解释。”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自主尝试理解圆的定义。
二、结合趣味化教学,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数学态度与情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态度和情感,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且至关重要的。但是可以发现,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创新,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趣味性,只是被动地跟随着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就越来越消极。为此,教师需要从趣味化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树立起积极的数学态度和情感。
例如,在教学“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回忆生活中圆的运用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常见的事物的图片,如小汽车的轮子、多种多样的餐盘等。当学生看到这些都是自己经常看到的东西,便能够通过感受与想象来了解相关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又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去制作一个圆柱或者圆锥的模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圆柱与圆锥知识进行探究,有效掌握了知识。通过上述这些手段,都可以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设计分层性质的作业,促使学生得到有效巩固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不能以相同的作业去要求所有学生,这样不但会导致部分学生完不成作业,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为此,在数学作业方面,教师要切实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一定的分层性质的作业。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作用,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巩固。
例如,还是以“圆”这一课为例,在上完课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着重设计一定的基础巩固题,主要包括填空题以及判断题这两种,以此帮助这部分学生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方面的概念。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力提升题,如应用题,使他们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学优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额外的任务,比如去整理相关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概括组织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时期,教师更应当运用科学与合理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避免利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扼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07):27-31.
[2]罗琪.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02):45.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探究;作业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思维、探究、态度与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基础时期。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切实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就必须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现象转化为学生能易于理解的知识,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下面,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具体的探究。
一、结合问题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对赖以生存的环境与世界的不断变化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即使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他们也能够结合一定的经验认知对其进行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基于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囿于知识的灌输,而应当切实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去应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即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去自主思考、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再让学生老是处于茫然的学习状态中。而教师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合理引导,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这节课的时候,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圆形的物品,对于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先让学生去开展一定的自主探究,让他们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去探究“圆”的特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一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比如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呢?”由此,充分促使学生去开展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激發学生思考的热情。之后,教师再要求小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看看教材中是对‘圆’如何来定义,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解释。”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自主尝试理解圆的定义。
二、结合趣味化教学,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数学态度与情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态度和情感,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且至关重要的。但是可以发现,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创新,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趣味性,只是被动地跟随着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就越来越消极。为此,教师需要从趣味化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树立起积极的数学态度和情感。
例如,在教学“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回忆生活中圆的运用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常见的事物的图片,如小汽车的轮子、多种多样的餐盘等。当学生看到这些都是自己经常看到的东西,便能够通过感受与想象来了解相关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又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去制作一个圆柱或者圆锥的模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圆柱与圆锥知识进行探究,有效掌握了知识。通过上述这些手段,都可以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设计分层性质的作业,促使学生得到有效巩固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不能以相同的作业去要求所有学生,这样不但会导致部分学生完不成作业,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为此,在数学作业方面,教师要切实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一定的分层性质的作业。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作用,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巩固。
例如,还是以“圆”这一课为例,在上完课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着重设计一定的基础巩固题,主要包括填空题以及判断题这两种,以此帮助这部分学生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方面的概念。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力提升题,如应用题,使他们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学优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额外的任务,比如去整理相关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概括组织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时期,教师更应当运用科学与合理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避免利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扼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07):27-31.
[2]罗琪.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