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式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练习设计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EY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苏州市教育局根据本地的教育传统和教育经验推出了“苏式教育”和“苏式课堂”。那么什么是“苏式课堂”呢?“苏式课堂”又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以著名文学家同时兼任校长的姚敏作品《北风和小鱼》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化繁为简,以通俗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心声;简中求精,直击要害切入读者心灵;妙用口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苏式课堂”;语文素养;化繁为简;简中求精;妙用口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提起苏州,除了拥有丰富的电子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地以外,苏州园林、昆曲小调等等特有的民族文化也让人赞叹不绝。那么提到“苏式课堂”,自然会想到府学千年、优乐文正等具有苏州特色的教育方式。苏州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实践和研究。
  一、在“说”上用心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服务的最大人群,一堂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文章或段落教导学生,从学生内心深处给予灌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在朗诵完《北风和小鱼》后,以“和”字展开叙述。“和”字在课题中起到连接的作用,同时也交代了文章的两个主体处于并列地位。词性和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教师一般在这个环节中就是一带而过了。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对“和”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轻车熟路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学生绝不是“空瓶子”,拧开瓶盖,老师将各种知识、各种自己的理解一股脑地倒进去就可以了。“学生是主体”,是有生命和思维的种子,本身就具有萌发的本质,作为教师,需要给予合适的培育和护理,才能让他们长成稻谷、鲜花、蔬菜各种不同的对社会有益的物质。老师说到“给予合适的培育和护理”时,学生一只只小白手高举起来。这样一来,运用一个“和”字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缓解了课堂中紧张的学习气氛,以后的学习就更加主动,更加具有效率了。通过“说”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读”上做文章
  (一)朗读词语 ,横读竖读 ,各得其妙
  首先,竖着读,(第一列)北风、青草、梧桐、鸟儿,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寓言故事中的元素,学生在刚接触这些词语时,可能会觉得比较简单,因为词语中的文字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经过老师点评后,学生们就会发现其实读词语的方法也有很多。然后,老师纠正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的错音,并教授学生如何读后鼻音、儿化音、翘舌音。(第二列)吹一吹、变了颜色、落了叶、躲进了窝,虽然与之前的北風、青草都是词语,但是第二列的这些词语也是短语,因此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以及节奏,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了”“一”的轻声读法,并且注意对“一”的练习(看一看、闻一闻、拍一拍……)。学生通过对两列词语的阅读,加深了对儿化、轻声读法技巧的印象,但是也因为难度加深,要求学生必须静下心来仔细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再次横读词语,并且要求学生加入动作和表情,学生读:北风——吹一吹,青草——变了颜色,梧桐——落了叶,鸟儿——躲进了窝。学生在横读和竖读的过程中感受朗读的乐趣,从而爱上朗读。
  (二)朗读课文,诗歌格式 ,新颖有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要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地加入新的思路,在原有的朗读基础上,将普通的课文变成一首新体诗歌,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节奏、停顿。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就会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表情、思想、语气进行揣摩,尽可能将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由于学生的年龄太小以及人生阅历还不丰富,因此可能在此环节不能很好地将北风的狂妄自大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学生进行朗读后,老师进行范读,效果特别好,这遵循了薛法根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要遵守常规,回到教学常态上去,不变也是变”。
  三、“写”上花工夫
  在生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的顺序用硬笔写字,注意汉字结构,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汉字的形体美和神韵之美。老师用“和”“知”两个字,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再为大家讲解:“和”“知”右边都是一个“口”字,而且“口”字的大小绝对不能比左边的部分大,否则看起来就会很奇怪。说到这里,老师又拿自己的脸为例,如果自己的脸长得和肚子一样大,那么会不会看起来很奇怪呢?学生哈哈大笑,这样一来,运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和比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个字的写法。再例如“木”与“禾”,学生在这种外形很相似的汉字中很容易写错,一旦形成错误的认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纠正,所以第一印象是重要的。老师在讲解这两个字时,让学生们跟着念“禾苗小,要戴帽,木头长,戴不上”。借助自创的口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让学生对这两个形似的字有了深刻的区分。这样的“学”才能快,这样“教”才能乐,这就是快乐学习。回顾整堂课,教师要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能用自身年龄的认知来要求学生的认知。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苏式课堂”的教育法则,是将苏州的地域文化融合到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求索的,要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将教育与时代潮流结合,才能让“苏式课堂”真正的系统化,真正推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学艳.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作者简介:顾辉辉,女,1980年生,江苏昆山人,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常被用于交际和思想交流中,是一门文化艺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教育者的教学目标。教育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其机理的研究已进行了数十年。目前一致认为,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在AS的形成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引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为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采取充满活力而又开放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做到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构建出一个开放式的古诗教学体系,以此来升华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意识。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了小学语文古诗开放式教学实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已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开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始重视对学生自主探  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初中老师善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教学,既能够发挥好自身的引导、组织及参与作用,又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这非常符合现代化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非常符合学生自我的学习需求,如果能运用得当必然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本文笔者以启发式教学的利
目的:1.本实验通过组织石蜡连续切片,结合计算机技术得到豚鼠内耳前庭膜迷路的三维几何模型,可清晰显示内耳前庭器官:膜半规管、椭圆囊及球囊等的形态结构,加深临床医生对内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作业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及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因而合理布置课堂作业也就十分必要。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布置课堂作业的重要性,并且合理布置语文课堂作业,以保证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其语文水平及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布置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