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诗词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然而,一方面,古诗词创作的时间已经久远,和现在的生活几乎完全脱离;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们几乎是足不出户,没有见识到诗人描绘的景象,所以很难领悟、理解诗情画意以及作者的意图。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面应用,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晦涩的古诗词变成有声的语言和形象的动画,拉近了作者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古诗词的魅力。
一、利用教育信息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逐字逐词分析为主,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难以产生兴趣。恰好教育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资源,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古诗词之前,都会给学生看段《经典咏流传》的视频,也安排学生自己利用课下时间观看,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幅诗情画意图,然后再结合简单的动画设计,通过电子黑板展示出来。学生不仅是学习兴趣大增,领悟力也高了,有的古诗词都不用学了。利用教育信息化很好地展现了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教育信息化培养学生的吟诵习惯
古时的“吟”,就是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地诵读;古时的“诵”,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能激发想象、联想和情绪,让吟诵者自己和听赏者“因声入境”,即随着吟诵时声音之抑扬顿挫、语速之疾徐变化、腔调之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意境中,从而充分领略感知诗词的音韵美和其中蕴含的画面美以及古诗的意境之美。吟诵得多了,还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去细细品味诗词。但由于古诗词字词凝练、句子跳跃较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往往很难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也因此难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与内涵。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把古诗词变成有声的语言和形象的动画,让学生在“诗配乐”的示范吟诵带动下,跟着吟诵,重复吟诵,从而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学生在吟诵中整体感知,在吟诵中有所感悟,在吟诵中培养语感,在吟诵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传统的吟诵作为欣赏和讲授古诗词的一种教学方法,再辅以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了诗歌的魅力。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引导学生想象
优秀的想象力是学习古诗词的前提。多数古诗词的内容并非表面看到的,诗词中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便是意境。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即“诗情画意”。不了解意境,就談不上学了诗词。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自然明了,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的“床”字就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种就是教科书上,也是多数初学者认为的,是一种卧具,即同现在的床一样;另一种解释说是胡床[1],类似于现在的马扎和躺椅;再一种解释就是指井栏[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李白于公元726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左右作于扬州的旅舍。利用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重点出示江南民居,胡床,当时的窗户和睡觉用的床等图片,然后通过动画还原再现不同理解的三种当时场景。一个场景是李白坐在室内临窗的床前;一个场景是李白拿着个马扎来到郊外,一个场景是李白漫步到井栏旁,不管在什么场景看到的都是银白色的月光像霜一样洒在地面上,于是他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引起他思念自己远方的家乡之情。同学们看到了江南民居,感觉到了胡床的不可能,了解到那时候的窗户是没有玻璃的,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纸糊上或者弄个帘子挡在窗户上;还有,那时的窗户多数是往上开,而且开窗幅度都比较小,再考虑到江南民居多小楼,尤其是旅社,因此看见皎洁的月光是不可能的,除非在有天井的客厅里放一张床。通过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数同学有了自己的想象,认为井栏更合理些。
当然,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答案整齐划一、非此即彼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合理想象,就像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无论是哪种合理想象的“床”,只要是不忘思乡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因为写诗一般都会有许多想象、联想,甚至文学夸张,不可能像写科学论文那样要求,对每一个词都要下科学定义般地去抠字眼,因此一定要告诉学生对某些诗句中的个别词语不必过分穿凿,只需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可,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教育信息化学习手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中间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3]。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的教学活动,促进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和智能手机,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提供帮助,提醒学生健康上网,不迷恋游戏,不下载无关的APP;指导学生可以到哪些网站查阅资料,怎样避开野广告和一些不良链接,以及如何应对,如何辨别资料的可信度和实用性等问题。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可以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黑板等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给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添一抹新绿,更重要的是能够助力学生的诗词素养,让更多的学生传承千年文化精髓,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一、利用教育信息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逐字逐词分析为主,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难以产生兴趣。恰好教育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资源,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古诗词之前,都会给学生看段《经典咏流传》的视频,也安排学生自己利用课下时间观看,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幅诗情画意图,然后再结合简单的动画设计,通过电子黑板展示出来。学生不仅是学习兴趣大增,领悟力也高了,有的古诗词都不用学了。利用教育信息化很好地展现了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教育信息化培养学生的吟诵习惯
古时的“吟”,就是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地诵读;古时的“诵”,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能激发想象、联想和情绪,让吟诵者自己和听赏者“因声入境”,即随着吟诵时声音之抑扬顿挫、语速之疾徐变化、腔调之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意境中,从而充分领略感知诗词的音韵美和其中蕴含的画面美以及古诗的意境之美。吟诵得多了,还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去细细品味诗词。但由于古诗词字词凝练、句子跳跃较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往往很难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也因此难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与内涵。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把古诗词变成有声的语言和形象的动画,让学生在“诗配乐”的示范吟诵带动下,跟着吟诵,重复吟诵,从而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学生在吟诵中整体感知,在吟诵中有所感悟,在吟诵中培养语感,在吟诵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传统的吟诵作为欣赏和讲授古诗词的一种教学方法,再辅以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了诗歌的魅力。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引导学生想象
优秀的想象力是学习古诗词的前提。多数古诗词的内容并非表面看到的,诗词中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便是意境。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即“诗情画意”。不了解意境,就談不上学了诗词。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自然明了,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的“床”字就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种就是教科书上,也是多数初学者认为的,是一种卧具,即同现在的床一样;另一种解释说是胡床[1],类似于现在的马扎和躺椅;再一种解释就是指井栏[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李白于公元726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左右作于扬州的旅舍。利用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重点出示江南民居,胡床,当时的窗户和睡觉用的床等图片,然后通过动画还原再现不同理解的三种当时场景。一个场景是李白坐在室内临窗的床前;一个场景是李白拿着个马扎来到郊外,一个场景是李白漫步到井栏旁,不管在什么场景看到的都是银白色的月光像霜一样洒在地面上,于是他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引起他思念自己远方的家乡之情。同学们看到了江南民居,感觉到了胡床的不可能,了解到那时候的窗户是没有玻璃的,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纸糊上或者弄个帘子挡在窗户上;还有,那时的窗户多数是往上开,而且开窗幅度都比较小,再考虑到江南民居多小楼,尤其是旅社,因此看见皎洁的月光是不可能的,除非在有天井的客厅里放一张床。通过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数同学有了自己的想象,认为井栏更合理些。
当然,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答案整齐划一、非此即彼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合理想象,就像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无论是哪种合理想象的“床”,只要是不忘思乡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因为写诗一般都会有许多想象、联想,甚至文学夸张,不可能像写科学论文那样要求,对每一个词都要下科学定义般地去抠字眼,因此一定要告诉学生对某些诗句中的个别词语不必过分穿凿,只需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可,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教育信息化学习手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中间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3]。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的教学活动,促进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和智能手机,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提供帮助,提醒学生健康上网,不迷恋游戏,不下载无关的APP;指导学生可以到哪些网站查阅资料,怎样避开野广告和一些不良链接,以及如何应对,如何辨别资料的可信度和实用性等问题。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可以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黑板等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给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添一抹新绿,更重要的是能够助力学生的诗词素养,让更多的学生传承千年文化精髓,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