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发展的延续性前瞻性,青年教师培训为基点,双师型教师培训为重点,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点,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目标性,转岗脱产培训,青年教师适岗 “双师型”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的可行性实效性,挂校靠企,校企互动,研训一体,以赛促训。
〔关键词〕 培训 脱产 适岗 挂职 研训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几年来,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和发展规划,我们以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大大提升了我校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效。
1 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切实把握学校发展的延续性前瞻性
我校是由原烟台市二轻工业学校、烟台广播电视大学海阳分校、海阳市劳动技工学校、海阳是第一、二、三、四职业中专合并而成,是我市各国办职校的合并体,也是我市职教的“航母”,具有雄厚的教学硬件设施和涉及机械、数控、机电、财会、模具、计算机、车工、铣工、电气焊、建筑、服装、幼师、餐饮、旅游服务、农林、畜牧、水产等多个专业门类的专业师资。由于各校间师资水平客观存在差异,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面向全体、强化技能、分类施训”为原则,以提高“双师型”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重点,以“青年教师培训为基点,双师型教师培训为重点,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点”的培训思路,建立了科学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培训保障措施,分层次、多形式、高质量地开展培训工作,旨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全校职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的教师成长梯队,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2 明确目标分类培训,切实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目标性
2.1 教师转岗脱产培训。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需要,采取“教师报名、学校审核”的办法,每年选拔30多名教师,进行半年至一年的专业教师脱产培训,并参加相应专业的提升培训和考级培训,熟悉了解所选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工种)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并取得所教专业(工种)相关的中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
2.2 青年教师适岗培训。我校是一个多校“合并体”,青年教师居多,如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可以说是一项事关学校发展后劲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引导学校1~3年教龄的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新教育理念,以教师的教学常规、课件制作、说课基本功培训为重点,扎实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常规。同时,通过实行“导师制、集中培训、基本功考核”等措施,完成以“岗前通识培训、学科专题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个人的自主成长计划”为四大载体的培训任务。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证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3 “双师型”教师分层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以各职业工种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旨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一是重视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推荐名额,参加对象根据文件规定,由学校推荐并审核批准,加强过程督促。二是热心市专业教师提升培训工程。根据市各专业提升方案,层层选拔参训对象,确保满额参训。三是注重骨干专业教师培训。以机械(数控)、模具、计算机、财会四专业为重点,培训内容以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教育内容分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教法和专业教学实践等为主要内容,旨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
2.4 新教材、新大纲、选修课教师通识培训。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需要,以教育部新颁发的七门学科的新教材、新大纲和四门专业指导方案为内容。通过集中培训、教研活动落实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养的选修课教师队伍。
3 强化措施研究策略,切实保证教师培训的可行性实效性
几年来,我们始终依据当地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学校“强师工程”的整体目标,稳妥处理好教师培训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关系。并根据当前教师专业水平的个体差异和未来专业发展需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促进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在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1 他山之石,挂校靠企。为了弥补学校资金短缺,硬件设施不足,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难的矛盾,我们积极挂靠有关高校和企业,充分利用其已开设或有条件开设的培训专业(工种),坚持工学结合、工学协调的原则,采用插班式培训或脱产式培训的方式,及时把新工艺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实践当中,以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3.2 校企互动,挂职实训。动手适应能力是职校生就业能力的“瓶颈”,说到底是职校师资特别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首先是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也即“桶水充园丁”。为加强培养专业教师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发挥企业内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示范基地的作用,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学期年下企业挂职实训至少1个月,使他们逐渐从双证型的“本本族”向真正的 “双师型”方向发展。
3.3 立足校本,研训一体。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确立以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研训领导小组,负责校本研修制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由各个专业骨干的教师组成校本研训工作小组,在全校开展“师带徒、传帮带”活动,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群体实践智慧的提升,确保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可行性。
3.4 以赛促训,服务教学。以开展师生专业技能比武为抓手,每学期根据国家、省、市技能大赛项目和标准,组织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激励师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同时,为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务处统一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选、优秀教案和教学设计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领教师立足课堂,反思实践,积淀精品。
3.5 健全机制,保障实效。
3.5.1 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成立学校在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培训工作,加强师训工作调研,把握培训工作的方向。制定培训规划和有关计划,有效组织培训、管理和考核,完善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分级管理制度、校本研修的考核验收标准及学分管理办法。
3.5.2 资金资源保障:学校每年拿出20~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同时,积极联系各类教师培训机构、相关企业和高校,从培训基地的建设、培训师资库的形成、培训项目的创设等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
3.5.3 制度保障:一是要建立必要的检查评估制度,将专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情况,列入教师考核的必备内容,并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实行考核认证制度,认证方式根据培训类别和目标确定,主要包括技能证书(相关专业<工种>高级工、技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学历证书、课程结业证书;教育部职教师资双师资格证书。三是建立下企业实习督查考核制度,学校教务处每学期初上报下企业实习培训安排表,明确人员、企业、时间、实习内容,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安排表随机下企业督查、核实,加强教师培训过程的档案记录和考核评估的绩效管理。杜绝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该教师所有相关学分的认领,并在年终考核中给予适当处理。
实践证明,立足学校实际,紧贴市场需要,始终把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培训 脱产 适岗 挂职 研训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几年来,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和发展规划,我们以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大大提升了我校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效。
1 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切实把握学校发展的延续性前瞻性
我校是由原烟台市二轻工业学校、烟台广播电视大学海阳分校、海阳市劳动技工学校、海阳是第一、二、三、四职业中专合并而成,是我市各国办职校的合并体,也是我市职教的“航母”,具有雄厚的教学硬件设施和涉及机械、数控、机电、财会、模具、计算机、车工、铣工、电气焊、建筑、服装、幼师、餐饮、旅游服务、农林、畜牧、水产等多个专业门类的专业师资。由于各校间师资水平客观存在差异,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面向全体、强化技能、分类施训”为原则,以提高“双师型”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重点,以“青年教师培训为基点,双师型教师培训为重点,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点”的培训思路,建立了科学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培训保障措施,分层次、多形式、高质量地开展培训工作,旨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全校职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的教师成长梯队,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2 明确目标分类培训,切实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目标性
2.1 教师转岗脱产培训。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需要,采取“教师报名、学校审核”的办法,每年选拔30多名教师,进行半年至一年的专业教师脱产培训,并参加相应专业的提升培训和考级培训,熟悉了解所选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工种)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并取得所教专业(工种)相关的中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
2.2 青年教师适岗培训。我校是一个多校“合并体”,青年教师居多,如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可以说是一项事关学校发展后劲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引导学校1~3年教龄的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新教育理念,以教师的教学常规、课件制作、说课基本功培训为重点,扎实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常规。同时,通过实行“导师制、集中培训、基本功考核”等措施,完成以“岗前通识培训、学科专题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个人的自主成长计划”为四大载体的培训任务。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证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3 “双师型”教师分层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以各职业工种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旨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一是重视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推荐名额,参加对象根据文件规定,由学校推荐并审核批准,加强过程督促。二是热心市专业教师提升培训工程。根据市各专业提升方案,层层选拔参训对象,确保满额参训。三是注重骨干专业教师培训。以机械(数控)、模具、计算机、财会四专业为重点,培训内容以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教育内容分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教法和专业教学实践等为主要内容,旨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
2.4 新教材、新大纲、选修课教师通识培训。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需要,以教育部新颁发的七门学科的新教材、新大纲和四门专业指导方案为内容。通过集中培训、教研活动落实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养的选修课教师队伍。
3 强化措施研究策略,切实保证教师培训的可行性实效性
几年来,我们始终依据当地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学校“强师工程”的整体目标,稳妥处理好教师培训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关系。并根据当前教师专业水平的个体差异和未来专业发展需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促进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在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1 他山之石,挂校靠企。为了弥补学校资金短缺,硬件设施不足,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难的矛盾,我们积极挂靠有关高校和企业,充分利用其已开设或有条件开设的培训专业(工种),坚持工学结合、工学协调的原则,采用插班式培训或脱产式培训的方式,及时把新工艺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实践当中,以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3.2 校企互动,挂职实训。动手适应能力是职校生就业能力的“瓶颈”,说到底是职校师资特别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首先是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也即“桶水充园丁”。为加强培养专业教师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发挥企业内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示范基地的作用,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学期年下企业挂职实训至少1个月,使他们逐渐从双证型的“本本族”向真正的 “双师型”方向发展。
3.3 立足校本,研训一体。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确立以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研训领导小组,负责校本研修制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由各个专业骨干的教师组成校本研训工作小组,在全校开展“师带徒、传帮带”活动,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群体实践智慧的提升,确保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可行性。
3.4 以赛促训,服务教学。以开展师生专业技能比武为抓手,每学期根据国家、省、市技能大赛项目和标准,组织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激励师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同时,为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务处统一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选、优秀教案和教学设计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领教师立足课堂,反思实践,积淀精品。
3.5 健全机制,保障实效。
3.5.1 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成立学校在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培训工作,加强师训工作调研,把握培训工作的方向。制定培训规划和有关计划,有效组织培训、管理和考核,完善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分级管理制度、校本研修的考核验收标准及学分管理办法。
3.5.2 资金资源保障:学校每年拿出20~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同时,积极联系各类教师培训机构、相关企业和高校,从培训基地的建设、培训师资库的形成、培训项目的创设等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
3.5.3 制度保障:一是要建立必要的检查评估制度,将专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情况,列入教师考核的必备内容,并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实行考核认证制度,认证方式根据培训类别和目标确定,主要包括技能证书(相关专业<工种>高级工、技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学历证书、课程结业证书;教育部职教师资双师资格证书。三是建立下企业实习督查考核制度,学校教务处每学期初上报下企业实习培训安排表,明确人员、企业、时间、实习内容,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安排表随机下企业督查、核实,加强教师培训过程的档案记录和考核评估的绩效管理。杜绝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该教师所有相关学分的认领,并在年终考核中给予适当处理。
实践证明,立足学校实际,紧贴市场需要,始终把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