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朝的科举制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举考试自隋唐开始实施至清末废止,期间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从宋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程序、创新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情况,并简要谈一下由此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宋代  科举制度
  一、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
  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举和武举。唐代常科开设的科目有12种,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最受重视。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代,进士科考贴经、墨义和诗赋。宋哲宗于1089年采取一个方法,把进士分为诗赋和经义两科。此后,直到北宋灭亡,有时不考诗赋,有时两科同时进行。宋高宗南渡后,以诗赋、经义两类取进士。
  制科又称特科,是皇帝临时下招聘纳人才的一种选官办法,官民都可以应选。考试内容不固定,由皇帝临时确定。宋代制科考试始于公元964年,虽然准许官民都可以直接报考,但整个宋朝总共举行过22次,与唐相比,宋代制科,科目少,主要从进士科取士。
  武举考试程序与文士贡举考试大略相同。考试科目有武艺与程文,武艺考试科目有弓步射、弓马射、弩踏、抡使刀枪等;程文包括策问和兵书墨义。武举发展为与一般文士考试并行的体系。
  此外,宋代还有童子科,“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只是考试和任官与一般考试不同,考中童子举也能授官。
  二、科举考试的程序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仅有两科考试,即解试和省试。宋太祖开宝六年科举考试正式分为解试、省试、殿试。
  解试,即由地方官府考试举人,然后将合格举人贡送朝廷。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英宗治平三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在春季考试各地举人,连试三天,合格者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殿试是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对礼部奏名的进士进行复试。殿试以后,不需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三、宋代对科举考试的改革
  唐代主试官一般由礼部侍郎出任,宋代主试官由朝廷临时任命,往往不止一人。开始时主试官被任命后不会被隔离,还有时间接受请托,收受贿赂。公元992年起主试官一经任命,便立即隔离,也即是锁宿制度。
  公元962年,宋太祖下诏禁止考生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恩师之类的关系。在宋代“恩师”、“门生”之类的称呼仅仅是礼节性语言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糊名制即用纸把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贴上,判完成绩才揭开,还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登记,又称“封弥”。而且封弥官不能参加评卷,评卷官也不能参加封弥。
  誊录制度就是派专人将考卷全部抄写。誊录官按照试卷原文进行誊录,不准随意纂改文意或增减语句。校勘官必须对着誊写卷进行认真校勘,没有错误时才校号弥封。
  此外,宋代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无论士、农、工、商,只要被认为是稍具文墨的优秀子弟,皆允许应举入仕。到了南宋,至如“狞干、黥吏之子”及“以屠杀为业者”,皆可成为举人。士人应举,几乎已无任何出身限制。与唐朝相比,宋朝还大大扩大了录取名额。
  四、从宋代科举中得到的启示
  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搜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二是為了防止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不管实际的成效如何,从总体上说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这也是宋代创新的积极意义。把选官、任官的权利收归中央,最终集权于皇帝一人手中,使得宋朝中央集权加强,也有利于维护统治。锁宿制度、糊名誊录制度及禁止“恩师”“门生”关系等从多方面防止作弊,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公正,这一点我们今天也在借鉴使用。此外,不再有门第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士人可以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同时也造就了一个非常有利与文化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到北宋中期,便出现了文化科技十分繁荣的局面。客观上提高了文化的普及程度,也促使宋学的勃兴。
  不可避免的,这些措施也带来了不利影响。权力高度集中便会丧失民主,正所谓集思才能广益,皇帝一人决定殿试的名次,难免有失公允。此外,舞弊行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避免的,宋代的措施本身并无问题,出发点也很好,但如誊录制度等在实际操作中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宋代对士人的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的人不惜花费一生精力去读书、考试,这种只为考试而读书,且所学内容并无多大的实际作用是对人才的一种摧残。扩大科举录取名额也有负面影响, 录取这么多人难免会有平庸之徒挤进仕途,而且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冗官冗吏局面的产生。
其他文献
两个孩子在一块空地上玩耍,不时发出响亮的说话声和郎朗的笑声。旁边的一位大爷因此不能安静地休息。几次想轰走小孩,但两个孩子乐此不疲,并不因此而离开。一天,大爷笑嘻嘻地对两个孩子说:“谢谢你们在这儿玩耍,你们让我感到了快乐。这是给你们的奖励!”说着,大爷给了两个孩子每人2元钱。孩子们都十分高兴。从那以后,大爷每天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一小部分分给两个孩子。不久后的一天,大爷又出来了,而两个孩子也早早的等
期刊
院子里的槐花又开了,这棵又粗又壮的老槐树,她满身长满皱巴巴的青黑色的皮,毛发在二月吐绿,四月浓密,五月扎满洁白的小花花.那洁白的小花星星点点缀满叶间,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白蝴蝶在绿野中嬉戏。也是这样的时节,公公坐在院子里给他的同事自豪地介绍我:这是我的儿媳妇儿,现在也是一名老师——只听见两名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白发老者爽朗的笑声。阳光透过浓密的槐叶,从缝隙间忽闪忽闪的映在老人的头发上,一会儿白得暗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是充实的,并且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
期刊
引言:中国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如何提高人口的质量平衡人口性别比将成为计划生育的当务之急。文本将对此种现象进行研究。  一、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状  中国199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超过110,2000年超过115,2004年我国0岁婴儿性别比就已经达到121.2,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偏离程度如此之高,涉及人口规模如此之大是绝无仅有的。  1989年人口出生性
期刊
摘要:当课堂的生成偏离教学目标或课前的预设达不成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以“满堂灌” 的方式把知识强塞给学生,更不能对此草草了事。教师要根据学情和生成的变化,相机诱导,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顺学而导 学情 生成 引而不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开放
期刊
爱因斯坦提出“唤起创新的表现和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选择视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视点,读出自己的理解,拥
期刊
教书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个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分析字、词、句、篇等内容,而忽视了语文课应有的整体美教学,把固有的整体性撕成一块块碎片,其结果: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
期刊
一、开发资源——活用“真”书  儿童有儿童的生活需求、生活事件和生活空间,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就是要以儿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以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品德发展问题为主,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主,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  (1)立足课堂,开拓现有课程的素材性资源。根据有关专家的论述: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
期刊
在谈中职学生的管理与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中职学生是怎么样的一个学生群体,它有什么样的特点,群体心理是怎么样的。假如不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不掌握他们的心理,是谈不上管理和教育好他们。  首先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拥有当前未成年人群体的所有心理特点,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虽然较之9年义务教育期间弱了很多、由于生活社会经验缺少而导致心理幼稚易受诱惑的影响、由于身体成长和知识增加而不断增强的要求脱离成年
期刊
摘要:文章在问卷、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关健康常识教育的现况和问题,了解当前高中生获得健康常识的途径,了解在当前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生对健康常识掌握的状况,分析了加强该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培养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健康常识 渗透方法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基本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疾病知识的培养是当前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中生,本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