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爱因斯坦提出“唤起创新的表现和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选择视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视点,读出自己的理解,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提出“唤起创新的表现和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选择视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视点,读出自己的理解,拥有自己的看法,避免千人一面,使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语文学习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有不同的见解又何妨。
“横看成岭侧成峰”,另辟蹊径,才会有独特见解,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能所得。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有一段描写私塾中师生读书的场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真是人声鼎沸,学生乱读一气,还有人却做起了游戏……”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学生大都会说出诸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很深,束缚了身心健康发展等。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换个角度谈谈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有答:读书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答:不同的孩子读不同的书,因材施教等等。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唤发,理解水平一下提高了,思维得到拓展。
二、 纵横比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阅读教学中联系比较的形式很多。从比较项目的数量和内容的主次来分,有宏观和微观的比较;从题材以及内容和形式来分,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等。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各单元课文的主题相同,但同一单元的课文或文体、或构思、或题材、或手法都会存在着可比较的相同点、差异点。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将新舊知识、正反经验、纵横关系等沟通组织起来,促使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看问题,将认识引向深入,在思维的纵横碰撞中获得深刻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联系比较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求同阅读。在阅读探究文本时,将精读文本和略读文本相互比较,探究他们在内容、形式上的相同之处,这种异中求同的阅读方法可以扩展阅读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激发创见。②求异阅读。这是将精读文本和略读文本比较阅读时,在形“同”的基础上,注重辨析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着眼于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异处,这样同中辨异的比照阅读能更具体、更细微地理解文本特点,也极能萌发创见。如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将它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渭城曲》放在一起比较赏析情感特点,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积极思考讨论,得出想法:皆为送别诗,皆抒送别情,皆表达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但是前一首却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高远的意趣,后两首“惟见长江天际流”“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之中不免流露伤感。这样阅读学习的方式势必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 提出问题,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思维的火花,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今的语文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合作有序,似乎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冷静地思考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往往是形式上注重“新”,实质上依然“旧”。整个课堂没有学生质疑,学生也不敢质疑,阅读教学还是教文本和学文本,学生依旧成了“知”而不是“智”的贮存器。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矛盾,创造一种“愤悱”的心理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疑窦丛生;创设问题情境,投石起浪,激起认知冲突。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就经常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字、词、句、段、篇进行质疑问难。如字词句的质疑可使用字词替换、字词删除、句式替换等。鼓励学生质疑,巧妙设置质疑情境,让学生经历“质疑——议疑——释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激情,锻炼学生的释疑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 敢于想象,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在阅读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启发学生去猜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特级教师魏书生就主张课堂中用猜测去解决不会的问题。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想想,大胆猜猜。许多好作品,其结尾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回味的空间,学生在想象思索后回答的问题也令人惊讶赞叹。阅读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想象,甚至异想天开,以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一班几十名学生,是否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赏识学生扬长避短增强凝聚力 教师所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心灵思想的人,他们也是具有个性特点的,在日常工作中,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对学生赋予期待,让每个学生体验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尊重、关心、爱护等情感,使他们团结在统一的集体中,长此以往,这种凝聚力逐步
做教师已经十多年了,一直担任英语学科的教学,可是我们的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上课时,学生很容易走神,注意力如此不集中,有的孩子还产生的厌学情绪,问题的根本到底在哪里? 我本人认为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项工程。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老师的手来翻阅。教育不应该是灌输,而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和思想的火焰。小学阶段我们的英语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与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写”属于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综合能力最集中最客观的体现方式。要想帮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 一、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写作的基础 英语写作就像建造一座精心设计的高楼大厦,单词,词组就是那些砖石,语法是水泥,混凝土,那些单词,词组被相关的语法编制在一起,构成独立又关联的墙体,再层层搭建,最终成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呢?我认为首先要知道探究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
摘要:使故事阅读教学“眉清目秀”,使说明文阅读教学“刮目相看”,使散文阅读教学“璀璨夺目”,使古诗词教学“有目共睹”,让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透过题目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对分析文章,能起到高屋建瓴的效果。 关键词:从题入手 纲举目张阅读教学妙用题目引导教学 文章的题目抑或反映了文章的主线、主题,作者的感情脉络,散文的描写对象,议论文的作者观点、论题,说明文的诠释对象,古诗的
两个孩子在一块空地上玩耍,不时发出响亮的说话声和郎朗的笑声。旁边的一位大爷因此不能安静地休息。几次想轰走小孩,但两个孩子乐此不疲,并不因此而离开。一天,大爷笑嘻嘻地对两个孩子说:“谢谢你们在这儿玩耍,你们让我感到了快乐。这是给你们的奖励!”说着,大爷给了两个孩子每人2元钱。孩子们都十分高兴。从那以后,大爷每天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一小部分分给两个孩子。不久后的一天,大爷又出来了,而两个孩子也早早的等
院子里的槐花又开了,这棵又粗又壮的老槐树,她满身长满皱巴巴的青黑色的皮,毛发在二月吐绿,四月浓密,五月扎满洁白的小花花.那洁白的小花星星点点缀满叶间,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白蝴蝶在绿野中嬉戏。也是这样的时节,公公坐在院子里给他的同事自豪地介绍我:这是我的儿媳妇儿,现在也是一名老师——只听见两名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白发老者爽朗的笑声。阳光透过浓密的槐叶,从缝隙间忽闪忽闪的映在老人的头发上,一会儿白得暗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是充实的,并且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
引言:中国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如何提高人口的质量平衡人口性别比将成为计划生育的当务之急。文本将对此种现象进行研究。 一、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状 中国199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超过110,2000年超过115,2004年我国0岁婴儿性别比就已经达到121.2,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偏离程度如此之高,涉及人口规模如此之大是绝无仅有的。 1989年人口出生性
摘要:当课堂的生成偏离教学目标或课前的预设达不成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以“满堂灌” 的方式把知识强塞给学生,更不能对此草草了事。教师要根据学情和生成的变化,相机诱导,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顺学而导 学情 生成 引而不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