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小米之俗

来源 :陕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19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盛产谷子,碾去糠皮即金灿灿的小米。米脂的小米很有名,连县名都以此命定,焉能不美!光绪《米脂县志》载:“本宋(代)米脂城。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故名。”米脂水就是今天的东沟河,东沟流域乃至全县都产好米,“为他郡所不及”。“淅”即淘米,连淘米水都好像溶入油脂,米粥自然香甜。
  说起米脂人种谷的历史,那可古老呢!县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中,有一捧窖藏炭化小米,是郭家砭乡麻土坪村龙山文化遗址内出土的。可知远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开始种谷用谷。秦汉之际,谷子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官庄出土的东汉墓葬画像石《耕稼图》上,刻着一排齐刷刷的禾谷,长势茁壮,谷穗如棒槌一般沉沉下垂。
  经过历代农民选育培植,糜谷品种不下百余个。光绪县志载:穆为百谷之长,种最伙……关西所谓粟米、小米、谷米……种(有)龙爪、狼尾、猪粪、竹叶青、马拖缚、焦泥圳、大期限、小期限、红小料焦诸名目。今日该县培育的“秦谷4号”也到处推广。糜子旧称黍,“其种有瓦灰、白梁、磨阳红、驴驼槽之异”。按米性区分,糜、谷都有黏性和非黏性之别,即土语软、硬两类。黏性谷叫酒谷,得米为酒谷米(小软米),非黏性谷叫饭谷,得米为饭米(硬米)。黏性糜叫软糜,因皮壳颜色有红软糜、黑软糜、白软糜,去皮得软米,米粒较酒谷米大,又叫大软米;非黏性糜叫硬糜,得米叫黄米。米脂农民精耕细作,用掏钵儿安种法播谷,且糜谷地常与黄豆地倒茬轮作,故所产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经测定,当地小米含蛋白质10%-14%(高于稻米),含脂肪4%左右,并含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米脂小米顶呱呱,曾养育了一代代英雄豪杰,如李自成、杜斌丞等人,滋润了众多美女,如貂蝉等辈,传为佳话。
  小米与人民生活密切相连。因此,米脂的许多民俗风情与巧用小米有关。
  米脂人民长期与贫困斗争,但他们天性乐观,从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凡遇年节或一切喜庆日子,都少不了吃糕。糕用软米做。大软米或酒谷米都行,前者尤佳。南方人用糯米制的年糕,特点是软糯雪白,米脂人用软小米做的糕则是软黏金黄,米味更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糕”与“高”谐音,吃糕在民间正蕴含着各种祝福、期盼与庆贺。过大年,除夕早晨家家户户吃油糕,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年年高;婴儿做满月、娃娃大人过生日、老年人庆寿,家里必吃糕,祝福新生儿平安、成年人健康、老者长寿,岁岁高;修建合龙口、迁居暖新窑定吃糕,希求家宅安泰,生活节节高;娶媳妇是人生大喜,自然耍吃糕,愿新婚夫妇和和美美,白头惜老,步步高;迎亲时,男方特地带给女家两卷 “离母糕”,以安慰女儿告别母亲、步入新家庭的依依之情,祝福新的光景样样高;安葬亡故老人称白喜事,也要吃糕,在哀伤之余反映了人们对生死的豁达态度,以“升高”之喻送逝者仙游归天,到另一个世界亦顺度轮回,并给后人带来福气,辈辈高。
  做糕用清水淘新米浸泡一宿,次日捞米控水,上石碾滚压过箩糕面。俗语说,粗箩馍馍细箩糕,糕面宜细。蒸糕要急火旺气,在蒸锅笼布上一层一层匀撒糕面,方能不夹生。蒸熟蒸透出锅上案,掳糕动作需麻利,为免烫手少蘸冷水,边掳边揉,团成条卷。冷却后切片,入油锅炸透(用定边小麻油最地道)。装碟上桌的糕片米香袭人,咬一口软黏软黏。城里人过年还讲究包糖糕角、枣馅糕角、菜馅糕角,有三角形、花边形、元宝形,好吃又好看。许多人家喜欢吃枣糕,将红枣煮熟备用,蒸糕时在笼布上撒一层糕面再铺一层红枣,再覆一层糕面,依次铺撒。蒸熟后提笼布四角反扣在案上,蘸冷水拍打至糕面光滑时揭去笼布,抹上麻油。切一片趁热吃,红黄相间,糕香枣甜,美得太!春节过后,农家多有富余甜糕,回锅蒸软,趁热垫入面粉,搓长条切小块,入铁锅用烧热的绵黄土炒成又脆又干的糕泡泡,是春天农家耐久放的好干粮。庄稼汉下地或学生娃儿上学,随手抓一把糕泡泡,边走边吃,嘎嘣嘣,嘎嘣嘣,有滋有味。
  新年前,农村家家户户蒸黄馍馍,备春节食用。用黄米粉发酵,包豇豆枣泥馅,一蒸一大堆。冰冻过的黄馍馍,吃起来甜滋滋凉丝丝。还要蒸几个碗大的甜黄馍(不包馅),冷冻存放,到农历二月二拿出来全家分享,名曰“咬蝇子”。意思是吃了此馍,全年少受蚊蝇之害。新年前家家做米酒(黄酒)。用酒谷米或软米加少量饭米碾粉,发酵后不放碱上锅蒸八成熟;倒入陶盆,稍冷掳入事先备好的麦芽酒曲,淋少许白酒,将盆口盖严蒙上厚被子放在热热的火炕头再发酵,一天一夜后打开尝尝,酸甜有酒味即成。把酒糊盆儿放室外冷冻。吃饭时舀一勺酒糊,加水稀释烧开。双手捧一碗甜甜酸酸酒香宜人的米酒给老者或客人,抿一口,咂咂嘴巴,夸一句好手段,那主妇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除过年以外,米脂还有许多民俗节日离不开小米。寒食节据传是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忠臣介子推。他有功不受封赏,躲入深山。晋文公重耳派人追寻,放火烧林,逼他下山,却烧死了这位功臣。后人将此日定为寒食节,不动烟火,冷食素餐。米脂这天普遍吃摊(饣皇)或枣漫(饣皇)。用黄米粉发酵成稀糊状,加碱去酸在特制的圆形中凸火鏊上倒糊摊烙成米(饣皇),边厚中薄,背焦里黄,对折为半月形。头天夜摊好,寒食节冷吃。将米糊盛入碗内蒸,叫碗碗(饣皇),摊在笼布上蒸,插红枣,为枣漫(饣皇),口味也顶好。吃着米(饣皇),听老年人讲述介子推的故事,给人重义轻利的启发。
  端午节用软米、红枣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此俗应该是出于南方,米脂人过去来自楚地的移民不少,人心一理,后裔们当然要永远敬重忠贞的好人。米脂的粽子个大,形若黄牛角,讲究用新米好枣,融入了北方人的性格。九月九重阳节,正值秋收之际。农民碾新米宰肥羊,吃一顿羊肉油糕,欢庆丰收。当年新出嫁的女儿,娘家要专门送 “重阳糕”,为女儿添福添喜。趁软糜临熟将收,农家将糜穗穗摘回一些,揉粒炒熟,搓去糠壳,加小茴香推成黄炒面。吃时加盐,用开水拧团,软糯如糕,别具香味。连皮炒糜谷加红枣,晒干推成枣炒面,也是农家方便食品。
  腊月初八“五谷节”,城乡兴吃焖饭(腊八粥)。拂晓,主妇们升火备炊,将软米和红枣或斑豆同煮,讲究紧火煮余火焖,使饭干稀适中。除自家食用,还要送一碗给左邻右舍孤寡老人。也特意在宅旁枣树、果树上沾一点,给猫狗鸡猪喂一点,期望来年枝繁叶茂、槽头兴旺、五谷丰登。县内东区农民在饭熟前舀半碗饭汤倒在硷畔上,待干裂起皮时,看裂纹大小、方向,预测来年禾田丰歉,这虽不一定有什么道理,但久有此俗。
  礼仪和生活中与米有关的也比比皆是。结婚时在洞房用五谷“撒帐”,谷子为首。新女婿入洞房要抱米斗,宝斗盛米。媳妇喜生贵子娇女,坐月子头三天只喝稀米粥。这叫“定心汤”,米汤营养好,易消化,有催乳作用,也因为产妇刚刚生育,身体虚弱,不宜乱吃别的东西。米脂人抚育孩子讲究给婴儿枕“米布袋”或“糜布袋”,要让其后脑勺睡成扁圆,以此为美,而认为后脑勺高的“卜浪脑”难看。此外,枕米袋还有凉爽败火作用。陕北冬季严寒,户户造米茶(也叫油茶)。用谷米面入锅炒半熟,再用熟牛油或熟羊油炸葱花,花椒面,拌入米面炒至八成熟。食时舀一勺茶面,加温水调稀煮沸加盐。喝着特香,又有营养。在丧礼中,墓里放祭食罐罐。由孝子每人舀一勺小米干饭倒入罐里,使亡者在阴府不缺吃用。棺木入葬前,阴阳先生茬篝火上用铁勺烧麻油,炸几块糕片,执勺入墓穴转一圈,把人间气息带入,以安魂魄,名为炝葬。人去世初几年,家里人每年清明节上坟送纸米袋,意味给逝者送粮。
  米脂人过日子,没有一家离得了小米。家常便饭中的捞饭(干饭)、钱钱饭、和菜饭、云瓜饭、麻汤饭、秋豆饭、绿豆米汤、钱钱饭等等,小米都是主要原料。无怪乎出门在外的米脂人常让家乡人捎去小米。不吃小米就想得慌!■
其他文献
吻你    太阳吻你,月亮吻你  你的美丽无与伦比  我的嘴唇像花瓣伸向你  香香的吻你,甜甜的吻你    吻你,吻你  吻出你的笑容,吻出你的泪滴  吻走你点点滴滴的小思绪  化作黎明一把金黄的麦粒    吻你,吻你  吻出你的成熟,吻出你的魅力  吻走你唇角的那颗小雀斑  让你无法认出自己    吻你,吻你  吻出你的羞涩,吻出你的颤栗  吻来你的心跳骤然加快  脸蛋儿像搽了粉红的胭脂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着重从老子《道德经》的角度给出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存在问题的途径,用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人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经》;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8)05-0072-03  
期刊
有人说,陕西除了没有海什么都有。的确是这样,从地理地貌来说,山有秦岭山脉,河有黄河渭河,江有汉江丹江,秦巴山区、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大漠风光,让你不出陕西,就能领略好多异域景观。秦岭作为南北分界线,把中国一分为二,秦岭南北的气候地貌差异造成了南方北方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比如茶叶、橘子等,就适宜在秦岭以南生长,苹果就只能生长在秦岭以北。南稻北麦,南船北马,是人们对秦岭南北的描绘。陕西以秦岭为界,南有汉
期刊
城里人    城里人,开始流行养狗  一只好狗的价钱  高于一个农民工一年的工资    城里人,对狗  比对父母好,奶酪、香肠、骨头……  每一顿必须的大餐    城里人,养狗很细腻  给狗洗澡、看医生、修狗室  逛街,去超市,远行总是带着这些娇惯的狗    城里的狗,成群结对的走过大街  疯狂的奔跑,影响交通扰乱秩序  就这样,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养狗    列车上的民工    列车上,挤满
期刊
一、以三之为例:推测象征体系的建立    时至今日,世界仍然处在象征主义的包裹当中。你认识的世界形态始终与象征冲动不离不弃,象征总是在暗示、创造、引导中刷新世界的面貌,人类直接理解世界的企图落空了。  何况梦幻又使人陷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三个如字推波助澜,使存在者的领悟迅速从世界的实体当中脱离出来,落入象征之网(在巨大的象征体系中一味成全感官的要求)。存在者究竟心灵,纵横六识,正是心
期刊
作为中国人,我对水墨画有着天然的敏感和亲近之心。这是文化血缘使然,并不意味着我就对水墨画了解得更多。因此,我在此写下的将是我作为读画者的个人感受,而非学术化的批评文章。虽然解读绘画作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分析的成分,但我还是更愿意强调直觉的把握,强调内心的感受。因为,艺术从来关乎人心,是赋予内心情感状态以美的形式,因而更加强烈、细腻、丰富,也更加强调美感地表达了心灵。从天性上讲,所谓艺术家,就是
期刊
神东因煤而得名,又因多产而名声显赫。  这里率先成为亿吨级特大型煤碳生产基地,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神东矿区被称之为煤都,屹立于沙漠与高原衔辖区域。原本一块不毛之地,转瞬间一座绚丽城池崛地而起,令人瞩目,惹人想往。既为能源都城,总少不了亭台楼阁或凸凹雉堞,这些恰好能丰富城郭的内涵。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细节斑斓,足可生辉。几位同道精雕细琢,勾勒出神东矿区的一种
期刊
陕北对于很多人来说,仿佛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是李自成的火把;是延安窑洞的波涛。它回荡在人们心中更多的是民歌的旋律。自起义军中文人编唱的“闯王歌谣”开始,民歌又与战争和政治联系在一起。从民歌中孕育的诗歌经过岁月的沧桑,新的诗人也在破土而出。他们将给人们新的记忆。一如南泥湾长成另一种江南,  总有人会从集体的无意识中苏醒,重新找到自己,自己的歌谣,父母的皱纹。也就是西人所言的历史又从个体出发。作为一个民
期刊
陕北的米脂县在中国名气很大。  作为一个陕北偏僻小县,名气能有这么大,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米脂县名气大,与这句“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民谣名气大有关联,于是,米脂也因此而名扬远播——“天下谁人不识君”。  去米脂造访是我大学时代起埋藏心底的夙愿,因为那时我刚刚读到著名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内容就是写1947年8月发生在米脂的“沙家店战役”的。这一仗彻底扭转了敌强我弱的陕北局势,枪声一停,毛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和颜色等多种模态的语篇早已取代单一语言模态,成为当今世界交际活动中使用的主流语篇。旅游外宣语篇作为一种多模态网络语篇,具有向国内外访客传播当地优秀旅游文化资源、树立良好形象、扩大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的多重功能。海南国际旅游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Pri
期刊